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创新研究

2017-04-29 11:44胡蓉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辅导员高校管理工作

摘 要:高校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其管理效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成败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高校要特别注重辅导员的管理工作能力培养,不断创新其工作模式,本文对此进行分析,期望通过分析研究更好地促进高校辅导员管理效能的提升,推动人才培养的创新。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创新 管理工作

高校辅导员的管理工作主要是进行学生管理,这是高校促进大学生成长,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织载体,因此,作为担起培育祖国花朵任务的高等院校,在学生管理诸多问题上也是不容忽视的。高校辅导员需要创新管理工作形式,以提高管理效果。

一、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影响因素

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影响因素具体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组织因素。由于学校和政府为了高校的发展更加注重高校的项目课题研究,而对于基层的学生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对于辅导员的工作疏忽,导致学校管理体制缺少统一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对管理工作的投入和工作安排不够细致。二是,个体因素。由于大学生的思想比较先进,容易接受一些新事物,这就要求辅导员要与时俱进,但是由于受年龄和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影响,年龄越大,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降低,同时对一些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也更加困难,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实施传统粗暴和武断的处理方法,失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影响与学生的相处。辅导员严格的人格形象,很容易和跟学生产生隔阂,从而影响管理工作的开展,最终降低管理工作成效。三是,环境因素。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受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很多学校缺少校园文化的支撑,或者校园文化活动不及时开展,加上不良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腐蚀,给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压力。

二、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创新

1.不断提高心理辅导能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由于高校学生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中长大,背景、性格、文化的差异导致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十分复杂,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身体患有疾病或者缺陷的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贫困生等特殊群体,辅导员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解决,很难提升管理成效,而辅导员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也比较棘手。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关注班级特殊学生群体时,充分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技巧和知识,给予这类群体充分的关怀与关注,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理论运用到日常的学生谈话中,通过和班级特殊群体学生的交流谈心实现心理辅导的目的。对于没有潜在问题的学生要善于观察,积极预防。同时,为了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号召大家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完善人格发展,辅导员还可以定期为学生播放一些心理辅导的视频,组织学生观看,辅导员要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心理辅导能力,加强对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与障碍、心理问题的识别、潜在心理问题人群及心理问题产生常见预兆等相关知识的了解,着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在实践、认识、再实践、新认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切实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要为学生提出一些解决负面情绪的建议,促使学生建立对情绪的合理的、科学的认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加强专业技能培训。辅导员的专业技能直接影响着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因此,辅导员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技能。辅导员队伍培训是学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通过校内例行培训、专题培训、校外专业化培训等多种培训形式,实现辅导员筑牢思想基础、增强业务能力、提升工作实效的队伍建设目标。加强学习和研究,勤于思考,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及时参加学校组织的辅导员专题培训,加强和学生管理专家的交流,并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学习一些关于学生管理方面的知识,如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学生工作实务、党团工作指南等,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为了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辅导员还可以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加强学历和能力的同步提升,攻读教育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硕士学位,完善自身知识储备,还可以学习一些就业指导方面的专业知识,为学生提出建议,不断树立在学生之中的良好形象。此外还可以参加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是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可以加强辅导员之间的校内和校外交流,引导他们提高自身素质,通过比赛达到“以赛带训、以赛带建”的目的。

3.采用多元化的管理方法,转变管理服务理念。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量大,任务比较繁重,并且由于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已经定型,有时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管理工作比较繁琐,所以还是需要尽心尽责,采用多元化的管理方法,不能固定思维模式,善于观察和总结,结合实际正严格执行,避免出现感情用事的情况,遇到问题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一视同仁。学生工作是学校的基础性工作,需要学校各部门共同参与、互相配合,努力形成辅导员、教师、党政管理干部等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在新时代背景下,辅导员在管理工作中要转变管理服务理念,与学生建立平等、信任、宽容的师生关系、朋友关系,引导、鼓励、服务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4.加强对于网络环境的监控,净化网络传播渠道。当前,由于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导致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復杂多样,非常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思想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甚至一部分大学生形成了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一系列不良价值观,如前段时间报道的女大学生裸贷的问题。因此,高校辅导员更加要做好网络环境监管工作,防微杜渐。辅导员要加强网络环境的监控,净化网络传播渠道,以马克思主义为堡垒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同时加强对学生微博、微信平台的监控,避免一些有害的观念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侵蚀,鼓励学生多看一些正面的新闻、报道等。高校也要从技术层面对一些不良信息进行过滤处理,净化网络传播的环境。

5.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辅导员服务工作。在当今的新媒体技术环境下,辅导员要想加深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就一定要掌握一定的新媒体技术,同时了解最新的新闻和社会现象等,对于网络上的一些热门事件,辅导员要有自己的见解,这样才容易和学生形成共同语言,加深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此外,为了加强和学生的凝聚力,可以利用新媒体网络开展一些文化宣传活动,推动高校的校风建设,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还可以通过网络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书籍,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建立一个和谐、文明的教育管理环境,同时还可以建立班级QQ群和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相关的学生管理信息,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辅导员的服务工作。

三、结语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量大,工作性质繁琐复杂,需要辅导员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和情绪调节能力。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除了创新工作方式之外,还需要不断提高自我调节能力,能够将百分百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坚持对工作方式进行探索实践,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李壮.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对策思考[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02).

[2]简福平.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应着力把握好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7).

[3]刘川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胡蓉(1976—)女。民族:汉。四川遂宁市人。现任四川商务职业学院专职辅导员。中级职称。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辅导员高校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