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分析及启示

2017-04-29 12:31王清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智慧城市发展现状问题

王清

摘 要: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然成为全球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基于智慧城市理念的提出和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现况,分析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现况,归纳总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若干对策,为我国智慧城市未来的推动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智慧城市 发展现状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广发应用,有关城市的概念日新月异。上世纪80年代信息城市(informatiott city)首次提出,90年代又引申出智能城市(intelligent city)与数字城市(digital city)两个概念。2009年IBM公司在前者的基础上第一次推出智慧城市(smart city)这一愿景。目前,IBM、微软、西门子及埃森哲等科技或咨询类公司都于全球范围内参与到智慧城市的相关项目,其中仅IBM涉及的项目多达两千五百余项,有研究显示,智慧城市相关行业的市场总规模即将于2019年突破12665.8亿美元。

事实上,智慧城市作为一项覆盖城市科技、城市管理以及城市人文等方面的系统工程,在其建设进程中不仅需要更新发展理念、变革信息技术,还需要创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模式。这过程中必然会遭遇一系列的阻碍。因此,剖析智慧城市于国内发展现况,探索智慧城市当前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遭遇的阻碍,继而为我国智慧城市的推进提供一定参照显得尤为必要。

二、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现状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速度极快,智慧城市试点数量不断增长,整个进程得到中央和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据悉我国于2012年开始正式推行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次年初住建部就公布了共90座试点名单。至2016年,国内600多座城市已出台智慧城市构建的相关文案着手智慧城市的创建工作。发改委连合住建部等有关部门于2014年下半年颁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具有中国特色智慧城市健康有序持续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目前我国各试点城市正逐步构建独具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与国际上兴旺的理念化智慧城市不同,中国特色智慧城市的构建重心落在建设上,诸如智能化的硬件设备、集成服务、应用软件等。目前各个城市基本的发展思路是:以深圳为首的城市认为构建智慧城市对提高城市创新创造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希望在这一轮信息技术创新和变革中借助智慧城市的推进掌握核心科技;以武汉为首的城市计划充分发挥各自技术储备,将各自打造为供应地,专为各大试点城市提供产品供应和科技支持;以昆山为首的城市计划抓住此次机遇,在进一步发挥自身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和智慧城市的推进密切结合,进而实现产业地位的进一步提高;以成都为首的城市计划通过建设智慧城市,向全社会传递自身的文化感染力,推动城市人文气息的迅猛发展……

整体看来,我国各大城市都希望把握住此次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机遇,都极力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从各个方面和角度入手循序渐进的在全国智慧城市构建蓝图上实现各自的布局。

三、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就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智慧城市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推动智慧城市的构建一方面能加快城市運转效率,另一方面能提升社会居民的城市生活品质和生活效率。然而,在深入剖析我国各大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现况的基础上,发现我国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基本上是将重心放在某些垂直行业的智慧化应用上,缺乏科学的顶层设计,各地区智慧城市建设能力参差不齐,建设过程中存在显著的信息孤岛现象。具体问题表现如下:

1.缺少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全局性的通盘考量。智慧城市的建设本应结合城市未来的全局规划、城市当前的发展情况、现今的产业结构和日常的居民生活情况等各方面进行统筹规划。而在我国,智慧城市推进过程中频繁出现因推动建设的初期缺少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全局性的通盘考量而导致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频繁出现盲目建设和部分重复建设的现象。

2.数据无法实现有效交流。智慧城市是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推进,若数据无法实现有效传输和交流,智慧城市也就无从谈起。从管理层面上看,由于各部门基于自身独立的平台收集数据信息,且平台间无法实现相互融通,致使“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而当前大多城市制定的建设智慧城市规划中就此类问题并未提出确实有效的应对措施。从技术层面上看,当前的数据处理技术无法满足处理大数据的要求,致使无法保障大数据的利用价值。

3.过多依赖政府行政资源的引导,缺乏公众的参与。全覆盖及精细化是智慧城市的一大特色,若依赖于政府全盘包揽,纯粹凭借政府行政资源指导建设智慧城市,必然重复建设传统城市的套路,容易导致浪费社会资源,这就需要依靠市场进行适当引导,利用市场敏锐的嗅觉弥补政府的缺失。此外,公众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进程中参与度较小,而公众作为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的受众,对政府颁发的相关政策不具备较高的认同度,甚至在具体政策执行过程中会起消极作用。

四、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1.科学完成顶层设计和全局筹划。目前智慧城市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不断推进,但这一概念却自提出之时起一直面临着诸多质疑,究其原因是智慧城市包含的内容较为宽泛。因此,在进行顶层设计之时,必须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和城市发展的基本情况完成顶层设计,不能将认知简单的停留于信息系统设计层面,当然也不能将其视为经济社会变革的宏观设计。

2.政府主导建立管理智慧城市信息平台。建设智慧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集成项目,涉及部门多而广。因此,需要由政府主导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共享机制,避免“信息孤岛”现象的蔓延。建设过程中较大的难度在于打破各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整合各个信息子系统,互通现有信息。通过建立这一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信息的公开,可以为政府各部门的工作提高效率,为民众的社会活动提供一定便利,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

3.推动政府结合市场,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建设智慧城市,要梳理政府与市场在其中的作用,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发挥市场的引导性作用,政府按照市场需求完成规制变革,并调动公众积极性,引导公众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建立和完善市场主控与政府引导协同作用的系统机制。推动过程中,各地区明确建设目标及需求,按照各自不同的特色及所处发展阶段,进而实现科学筹划并对产生的阻碍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方案。

五、结语

智慧城市的理念不仅涵盖了城市技术系统,也涵盖了城市管理系统,甚至还涵盖了城市人文系统。因此,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并非是一项短期见效的简单工程,中国特色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之旅尚处于不断摸索和实践过程中,这期间不可避免会面临诸多阻碍和问题,需要以科学技术、建设理念、管理体制、发展模式和资本运作等方面的创新为抓手,不断加强创新改革,为实现智慧经济、智慧环境、智慧管理、智慧市民、智慧生活和智慧移动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房毓菲,单志广.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法研究及启示[J]. 电子政务,2017,(02):75-85.

[2]沈金箴. 对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些思考和建议[J]. 国土资源情报,2017,(01):20-26.

[3]徐振强,刘禹圻. 基于“城市大脑”思维的智慧城市发展研究[J]. 区域经济评论,2017,(01):102-106.

[4]刘华. 信息化视角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01):221-223.

[5]张薇. 合肥智慧型城市创建研究[D].安徽大学,2016.

猜你喜欢
智慧城市发展现状问题
智慧城市视野下城市规划创新探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