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党校现场教学课程开发中提升选题与备课质量的一些原则

2017-04-29 13:12苑志钢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现场教学原则

苑志钢

摘 要:现场教学作为党校干部培训的一种新鲜模式,其针对性与实效性如何,能否实现学员学而知、学而信、学而行的教学效果的关键处就在于契合时代精神的选题与高质量的授课效果。而精准选题以及保证高质量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备课,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在开封府现场教学的实践经验简单总结出了一些可资借鉴的备课原则。

关键词:现场教学 选题与备课质量 原则

现场教学作为党校干部培训的一种新模式,其开展时间并不长。因此,针对如何做好现场教学工作大家也都正处于摸索与探索阶段。笔者作为开封市委党校开封府现场教学点的授课教师,深切感受到保证现场教学教学效果的关键就在于高质量的选题与备课。以下,笔者就结合自己在开封府现场教学的备课历程简单谈一谈现场教学选题与备课中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一、时代性原则

众所周知,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生命力,因此现场教学的选题与备课首先应遵循的原则就是时代性原则。而我们当前选择的现场教学的内容往往距今有一定的时间跨度。以开封府现场教学为例,在开封府我们现场教学的重点就是包公文化,而包公作为千年前的人物,其文化内涵如何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就成为我们选题、备课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在準备这堂现场教学课之初,我首先对包公文化的内容进行了一下梳理,总结出包公文化的三大核心板块,即廉洁文化、法治文化与孝亲文化。而后结合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选择了以廉洁文化的主题的授课思路。

确定选题之后,在整理教学大纲与教案的过程中力求使课程内容与廉洁教育以及道德教育相契合。本节课,我从包公廉洁文化的三个层次入手,比如在讲器物层次时选择了开封府中的戒石铭作为案例,强调了参观器物的目的在于透过器物感悟其背后的理念。将制度层次时选择了包公发明的“开正门办案”的制度设计,强调了在廉洁建设中创新的重要性。在讲理念层次时,则通过包公的“一言一行”即包公说过的一句话,“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以及包公做过的一件事,“不持一砚归”来强调了在廉洁建设中“知行合一”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案例的选择力图强化包公廉洁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弘扬其当代价值。

二、真实性原则

所谓真实性原则就是指现场教学中选择的相关材料一定要真实,切不可用一些子虚乌有的传说、故事、典故做论据来论证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

众所周知,当前,随着公务员招考制度的改革,我们的党员干部往往具有较高的学历与文化层次,其知识储备也相对丰厚。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如果选择一些虽然听起来很有代表性但和史料不符的材料,则不但不能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因此,现场教学选择材料时一定要注意其真实性。还是以包公廉洁文化为例,在做好教学大纲后,我就到图书馆与互联网上查阅了一下相关资料,结果发现关于包公的各种传说、故事、典故可谓是汗牛充栋,不下千种之多!因此,我第一步工作就是结合《宋史》对这些材料的真伪进行了甄别,剔除掉那些不符合史料的材料,只选择那些能够保证真实度的材料作为备选。比如说大家耳熟能详的开封府中的三口铡刀,但对照正史,那三口铡刀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因此,这些材料在授课时就不能引用。但因为三口铡刀知名度太高,所以在告知学员材料真伪的情况下,可以深入挖掘一下这三口铡刀背后所蕴含的理念,比如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等理念,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三口铡刀的典故告诉学员,这三口铡刀历史上虽不存在,但其千年来始终存在于人民群众的心中,因此其所蕴含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民间期盼我们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牢记在心。

三、代表性原则

所谓代表性原则就是指我们教师所想表达的观点以及我们所选择的材料其所蕴含的理念或价值一定要具有普遍的意义,换句话说就是这些理念或价值一定是学员能够接受的,或者能引起学员共鸣的。还是以包公廉洁文化为例,在这节课中我选择了包公在《乞不用脏吏书》的一句名言“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在阐释“贪者民之贼也”这句话时,我专门设计了一个提问环节,那就是问学员什么是“教”?并通过古人对教的定义即“上所施,下所效”的解读来使学员深刻理解率先垂范的重要性与积极意义。而从学员的反应来看,这种理念学员是认同并接受的。由此可知,现场教学选择的材料一定要具有代表性,即选择那些既能引起当世人的共鸣,也能被后世人所认同并接受的材料。

同时,我们做现场教学为实现教学目的虽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材料,但绝不能因为材料有代表性就一定要引用。我们引用材料的目的是为了佐证我们想要论证的某个理念或观点,而不是因为材料有代表性就一定要牵强附会的运用到教学中来。还是以包公廉洁文化为例,在关于包公的各种典故中,《铡美案》这个案例就很经典且认知度很高,但是我并没有引用。原因是什么,第一不真实,第二这个案例也与我想论证的观点不匹配。

四、启发性原则

所谓启发性原则就是指党校现场教学的内容一定要能够给予学员对某一问题的思考或启发。运用启发性原则首先要做到选择的材料要有启发性,即能够引发学员结合自身实际对问题的思考,然后再通过对材料的深入解读给予学员以启发。以开封府现场教学为例,在这节课里,我选择了包公“开正门办案”的案例。“开正门办案”记载于《宋史·包拯传》中:“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希望通过这个案例能够引发学员对如何实施制度创新并进而“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思考。其次,运用启发性原则在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精妙的设计问答环节。还是以包公廉洁文化为例,在讲到包公的影响力时,我就设计了一个问题,即“官员的影响力在哪里?”而后通过对国家盛衰、社会民风以及官员个人政治理想政治抱负的实现等几个方面给予了回答,希望学员注意到自己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所具有的影响力,并进而做到率先垂范、慎独慎微。

五、艺术性原则

所谓艺术性原则就是指作为授课教师在现场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能熟练运用各种授课技巧,并能在授课过程中体现出高超的授课艺术。众所周知,同样一节课,即使教学提纲相同、主要内容相同但授课教师不同,有时教学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原因就在于授课教师的授课艺术上。相对于专题课的教学,现场教学时间相对较短,一般不超过10分钟。因此,如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我们想要表达的观点讲清楚并能得到学员的接受与认可的确很考验教师的授课艺术。因此,授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精炼主题、锤炼语言、旁征博引并反复练习自己的表情与肢体语言以增强授课的艺术性与生动性。以包公廉洁文化为例,在构建提纲时我们只选择了文化的三个层次作为框架,每个层次也只精选了一到两个案例,尽量使框架简洁明了。在设计语言时尽量不使用过于艰深的学术语言,尽量用一些非常接地气、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自己想要表达的道理讲清楚。在授课过程中要能够做到旁征博引,比如讲包公廉洁文化的当代价值时就和我们十八届六中全会所强调的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的原则相结合,如此一来,就既能体现课程的深度也能体现课程的宽度。所以说,只有融理论性与生动性为一体方能真正体现出课程的艺术性并最大化地实现我们的教学效果。

六、非重复性原则

所谓非重复性原则指的是现场教学教师的授课内容尽量避免与后面讲解员讲解的内容想重复。因为现场教学的授课时间很短,一般都在10分钟左右,所以在有限的时间中要尽量选择那些讲解员不会涉及的材料。这样一能节约时间避免重复,二能使学员在一次现场教学中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充分实现我们的教学效果。以开封府现场教学为例,我们开封府现场教学的程序就是首先由授课教师进行讲解,然后再由讲解员带领大家参观,结合实景进行讲解。而在这一过程中就很可能会出现内容的重复。因此,教师在备课前一定要和讲解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尽量选择彼此不重复的内容进行讲解。

猜你喜欢
现场教学原则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三角函数的化简要遵循“三看”原则
《电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试析中职《焊接工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导游湖南实训》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探索
项目驱动式现场教学模式在园艺类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对干部培训院校实施现场教学的思考
超越伤害原则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