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师亲和力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中的作用

2017-04-29 13:50朱珠罗爱红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新型师生关系亲和力表达能力

朱珠 罗爱红

摘 要:教师良好的亲和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搞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和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无疑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通过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培养清晰明了而机智幽默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亲切自然而富有情感的肢体语言、塑造清新健康而充满个性的仪容等方面有效提高教师的亲和力。

关键词:亲和力 新型师生关系 表达能力

亲和力,词典里的解释是“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互相作用的力”,这里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是指“在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教师亲和力的高低常常取决于他的性格特征,但亲和力又与“亲和动机”密切相关,亲和动机强,比如迫切需要得到学生的友谊、得到他们的支持合作的教师,其亲和力就强;亲和动机弱,比如无视学生的存在,或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把自己的权力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其亲和力就一定很弱。因此,亲和力又是与老师的教学观、学生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教師的亲和力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良好的亲和力,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最重要的信息交往活动,而信息交往的效果取决于师生关系的质量,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亲和力。“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只有在学生与教师相处时思想上感到“安舒和自由”时,他才能接受新的知识和思想。因此,有亲和力的教师可能在教学方面并不拔尖,但学生愿意听老师讲课,热情学习,主动思考,思维活跃,反映能力强,感受性高,由此就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教师自视甚高,不顾学生的感受,我行我素,唯我独尊,那就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即使他学问再高,课讲得再好,最终却不一定能实现教学的目标。

2.教师良好的亲和力,有利于搞好差生的转化工作。虽然转化差生的方法很多,但给予他们以情感为主的亲和力是较有效的方法。教学专家H-Hstern说:“情感对于教学的作用至少与认知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一些。”因此,教师的情感不能只向优等生倾斜,而应对每一位学生奉献爱心、给予期望,这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更宝贵、更重要。如果教师对差生鄙视、冷漠、高压、挖苦,只能给他们的心灵“雪上加霜”,从而迫使他们继续差下去,造成恶性循环。因此,教师良好的亲和力能改变自身的形象,改变差生和教师的对立情绪,给他们安慰和关怀,既做良师又做益友,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创造一个友爱互助的学习环境,形成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使教师的教育工作增加可接受性。

3.教师良好的亲和力,可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有义务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适应环境。教育家赞科夫说:“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因此, 教师良好的亲和力可以融洽师生关系,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增加相互了解的机会,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交往,更好地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指导。同时,师生间通过互相倾谈,能激起共同的体验,增加愉悦的气氛。老师可亲可信的形象使学生情绪稳定,增大了教育的可接受性。在教师和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能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行为榜样。学生常把自己所敬爱的教师当成模仿的对象,不仅听言,而且观其行,自觉不自觉地加以效法,教师以自己的真诚、正直、坦率、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平等待人、严以律己等人格魅力影响和发展学生的品质,使思想品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变成学生自我的内化的教育,真可谓“此处无言胜有言”。

新时代的教师除了要进一步培养科学文化素养,练好教学基本功之外,还要注意不断激发自己的亲和动机,努力提高自己的亲和力,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信赖、敬佩、爱戴的良师益友。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有效地提高自己的亲和力:

1.构建新型师生关系。首先要确立民主平等思想。师生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上,不仅有言语上的你来我往,而且有知识、思想、经验和情感等多方面、深层次的“面对面”、“心对心”地相互交流。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建立发展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亲和力的核心就是民主平等的思想。其次要赋予真诚的爱心。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更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当代科学泰斗爱因斯坦提出“热爱是最好的教师”,可以说是至理名言。教师的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再次要具备乐观、进取的人格风范。作为肩负“教书育人”使命的教师,必须选择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首先是这样的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有乐观向上,精神饱满,才会以特有的青春活力感染学生。除此之外,教师的人格个性特征还包括:热忱关怀,真诚坦率;胸怀宽阔,作风民主;客观公正,自信自强;耐心自制,坚韧果断;热爱教育事业等等。

2.培养清晰明了而机智幽默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打动学生心灵的最有效的工具,要把教师的思想、认识、感情和要求传达给学生,没有高超的表达能力是不行的。学生最不喜欢教师的语言拖沓冗长、不得要领、内容空洞, 尤其是有的教师语言出现不规范的语病,随便一个“啊”、“嗯”、“啦”,不知会招来多少学生的非议。学生喜欢教师的语言亲切悦耳、抑扬顿挫、用词典雅、内容充实、风趣幽默、说理透彻、分析深刻、这样的语言才能使良药不再苦口,忠言不再逆耳。因此有魅力的教师,有亲和力的教师本身应该是一个语言艺术家。

3.训练亲切自然而富有情感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加强眼光和笑容的使用,适度的身体移动及位置变换,以及改进教师之手势与姿势等。教学时,教师站立或走动的姿势需自信、优美,将内在的气质显示出来,举手投足间应展现对学生的影响力和值得信赖的神态,不能给人以随便的感觉。此外,与学生交谈时,身体宜稍微前倾,表示尊重学生及愿意倾听的接纳态度,以此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增强自己的亲和力。

4.注重清新健康而充满个性的仪容。教师的个人风度和仪表本身是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化常识的外在表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教师若不注重外表仪容,邋遢随意,即便学识再高也会遭到学生的非议和排斥。教师的仪容形象应充满个性富有时代气息,并符合自己的年龄、身份、性格、体型等等。因此,不管是化妆、发型还是服饰搭配都要讲求简约大方、清新自然,拒绝怪异和繁复。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之大,非大厦之大,而在大师之大。”哈佛大学第23任校长南特也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优秀教师的质量。”教师的亲和力, 是强化师生关系的粘合剂, 是师生感情交流的润滑油。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亲和力, 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自己成为学生信赖、敬佩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任顺元.师德概论( 第三版)[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陈安福.学校管理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蔡伟.《亲和力:教师最基本的素质》[N].中国教育报.2003年9月20日.

[4]桂斌,杨萍.浅谈教师的亲和力[J].现代教育.2007:78-79.

[5]杨慧.谈谈教师的亲和力[J].徐州教育学院报.2006:172-173.

猜你喜欢
新型师生关系亲和力表达能力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索
消解与重构:后现代主义视域下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新型关系构建
吕叔湘的语文教学观
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将亲和力应用于播音主持中的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