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管理会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2017-04-29 13:50赵慧丽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改进措施管理会计内容

赵慧丽

摘 要: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一直是学术界和实践界的难题。本文通过分析管理会计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现状,提出管理会计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措施,使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管理会计 内容 方法 改进措施

管理会计作为管理类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目前,我国各高等院校财务、会计及相关经济管理类专业一般均会开设管理会计课程。但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运用管理会计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亟待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等,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因此,整改教学内容,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能适应当前就业竞争的高层次管理会计人才迫在眉睫。

一、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现状分析

目前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现状表现在,一方面,科学技术与管理科学理论不断发展,管理会计理论、实践乃至教学都发生了重大变革,管理会计形成了许多重要内容,如作业成本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等,但这些重要成本计算方法和理念未能在教学中体现;另一方面,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存在严重内容重复的现象。具体如下:

1.传统管理会计的成本动因假定唯一,即只将产品品种及产销量作为成本动因,且认为大多数间接成本与产量无关,然而在现代生产技术下,产品成本中的直接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间接费用大幅上升,这时传统的划分方法就会使产品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不准确;同时对于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和改善成本法等相对前沿的管理会计成本管理并没有系统介绍,因此我国管理会计界的学者可以借鉴国外教材内容体系,结合我国企业经济背景,对管理会计课程内容加以删减和调整。

2.传统管理会计重点服务于企业内部,主要满足企业内部管理者对企业进行规划、控制和业绩评价等管理活动的需要,缺乏长期的战略管理导向。对于关注企业长远利益和社会责任利益的学科前沿,如战略管理会计和社会责任管理会计等思想没有系统介绍,对于信息资源会计和行为会计等边缘学科前沿更较少涉及。这样按传统管理会计体系培养出的学生将无法应对大数据时代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和挑战,因此管理会计课程内容应加以扩充和完善。

3.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教学内容严重重叠。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是高等院校财会专业的 3门主干课程,从目前各高校使用的相关教材来看,虽各有侧重,但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大都存在交叉重复,如: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内容重复表现在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及标准成本等;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长期投资决策、存货管理及全面预算等内容存在重复。上述现象的存在,在破坏三门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递进关系的同时,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另外大量的重复内容极易削弱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热情,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有必要对3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规范各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现状分析

管理会计课程的授课方式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教师通过在黑板上板书或放映幻灯片讲解教材章节的理论和方法,学生在下面记笔记,结合例题演算,课下学生结合习题强化练习,最后通过参加标准化的考试,学生按照统一的思路和答案去回答问题完成教学过程。虽然这样授课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但这种“灌鸭式”教学方式来讲授实战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管理会计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扼杀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和潜能的挖掘。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的建议

1.更新管理会计内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学者就对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卡普兰教授( 1998) 对高级管理会计内容进行了重大调整:删除了大量依赖数学方法应用的不定性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线性規划模型等内容;重构原有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 将作业成本法和作业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和改善成本法作为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以平衡记分卡作为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法。我国管理会计界的学者可以参考国外教材内容体系,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的现实条件,编写出既能反映学科前沿又符合中国实际的管理会计教材。

2.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会计实践应该配备经验丰富、高水平的指导教师。在师资建设过程中,学校应注重加大力度培养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践经验的教师。为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创造实践锻炼机会,每学期有计划有目的地抽调专业教师采取挂职、顶岗、培训、调查等方式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此外,应积极引进有实践技能的优秀财会人才,使学院构成既有讲师又有会计师、金融分析师、评估师、注册会计师等“双师型”教师队伍。

3.大力推进案例教学。案例具有多样、生动和现实的特点,同时,管理会计案例往往与经济学、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税法等相关学科知识紧密相关,案例分析过程能够运用各种知识,通过这个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另外,通过高参与度的小组讨论式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观点充分交流,取长补短,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进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目前管理会计的内容多是介绍西方先进管理理念和国外经典案例的分析,这使得管理会计方法的可操作性大大降低,实践价值不明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我国企业管理会计方法实践与西方国家的不同,重点关注国内企业案例的分析。就目前案例的获得途径来看,分为三种:一是教材本身附带案例;二是教师搜集设计案例;三是学生搜集合适的案例。其中第三种途径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另外在管理会计信息披露有限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从中筛选出管理会计相关信息或将财务信息进行转换,进而发现企业内部管理上的问题。

4.引进CMA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随着《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颁布,我国推进管理会计教育工作速度大大加快。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期,市场上需要大量管理会计人才,社会上也掀起了一股管理会计相关证书考试潮。目前管理会计最直接相关的课程有CPA的财务成本管理和含金量比较高注册管理会计师(CMA)。目前,有很多财会专业学生在备考CMA、CPA考试,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加入一些考试习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将会计专业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相结合,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5.积极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分制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目前施行的学年学分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今后要认真调查研究,创造条件,积极推进弹性学制,如考取相关学科重要考试,可以置换一定的学分等,采用多样化的学分获得制,使学生在满足毕业学分要求的情况下,最大可能地发挥其特长。

总之,要解决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必须提高学术界和实务界对管理会计的重视以及管理会计人员素质的培养,积极改进管理会计教学方法,探究出更适合当代背景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创造力和应用能力的管理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云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5.

[2]李泽平.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会计学教学运用中的意义及建议[J].时代经贸,2011(8).

[3]马元狗,张新吉.管理会计实验教学当以能力培养为目标[J],会计之友,2012(5).

猜你喜欢
改进措施管理会计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医院会计制度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探讨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实务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的途径研究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浅谈中国制造2025与管理会计改革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
网络环境下高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