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技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探讨

2017-04-29 14:12文敬德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技工教育计算机教学教学改革

文敬德

摘 要:随着全球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同时对职业技术人才和勞动者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技校计算机专业的办学压力更是随毕业生就业率的下滑而增加,计算机专业由热转冷已经成为现实。因此,技校的计算机专业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应该解放思想,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用创新的理念按市场需求改变教学模式。本文以广东省城市建设技师学院计算机专业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如何解决现在技校计算机专业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技工教育 计算机教学 教学改革 泛转专

一、技校计算机专业存在的问题

1.招生就业方面。近年来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普遍偏低,来校招聘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单位所需求的岗位也仅仅是一些文员、话务员、收银员,加上少数的技术支持,网络管理工作。这现象反映出社会企业对技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失去了信心,现在培养出来的学生技能水平完全没达到企业所需要的技能要求。“就业难”问题直接影响到现在的招生情况,大家都追捧学校里那些热门专业,计算机专业却“门庭冷落”。事实上,计算机专业现在是一个热门的专业,社会需求量还是位居前茅。但是,技校的计算机专业却出现招生和就业两头难问题,这明显反映出计算机专业建设出现了问题,探讨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势在必行。

2.课程设置方面。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是没有摆脱大学里的教学模式,我们并不是根据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来设置专业课、组织教学内容,而是借鉴大学设置的课程和自身的条件而设置的专业课,结果就是2年在学校的时间里,什么都学了一点,但哪方面都不精通。比如我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不仅有计算机网络基础,局域网管理员,综合布线,linux,同时也开设了C语言、数据库,asp.net、FLASH、photoshop等。像这样设置专业课程,既有学网络工程方面、也有学网页制作方面,学生很难在2年时间内把专业知识学精通,反而更容易导致学生学不懂,失去自信心。个人认为技校计算机专业应该细分,不在“广”而在“专”。

3.生源方面。高技学生生源比较复杂,有高中毕业生、中技毕业生、中专毕业生、甚至还有在社会返校学习的社会青年。在这些学生中,专业技能基础不同。技校大部分同学来自农村,高中阶段计算机技能培训不多;有些同学却已经有了比较好的计算机技能基础,许多课程对他们而言已经重复。现在都把他们混在一起学习,很容易让学过了的学生觉得没什么可学,从而导致学生退学或者失去学习的兴趣。

4.师资和教学条件方面。技校近年来招生的不断扩大,直接影响到师资队伍的建设。有些专业老师是刚刚招上来的应届毕业生,有些是临时性的接受所任的课程,甚至一些留校的学生也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学。这样的情况下,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严重缺乏,怎么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至于教学条件方面,机房资源有限,而技校里对机房的应用是非常大的。像我校的机房安排来说,每个专业都有计算机基础课,都要参加办公软件统考,机房的使用基本上是一天从早到晚,包括午休时间、下午7、8节休息时间都在上课状态。另外专业的实训室建设也很有必要,计算机网络专业不是简单的一个机房就能满足的。就像综合布线、网络组建方面的课程就需要一个专门的实训室,现在学生就凭电脑上通过虚拟软件Packet Tracer来操作,效果可想而知。

二、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技校现在计算机专业存在的以上一些问题,现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归纳如下:

1.把“泛转专”的办学模式应用到计算机专业的改革中。“泛转专”的办学模式就是先让新生在第一学期学习基础课程,第二学期才让学生根据个人爱好选择计算机相关专业。先是“泛”, 在第一学期里把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所有学生按50人/班编班,开设基础课程(比如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维护及基础课相关内容)。然后是“专”,在第二学期开始根据每个人的个人爱好来选择自己喜欢发展的方向来选择专业。这样的办学模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仅可以减轻学校管理方面的困难,而且可以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有针对性的去选择自己的个人爱好。像我校网络班现一共三个班。其实三个班中的学生最起码可以分成2个专业方向:一个是计算机网络工程,另外一个是网页制作。现在这两方面的课程放到一起学习就很难让学生学精通,本来两年在校的学习时间就不长,课程任务很重。其结果将会导致学生失去自信心,很容易放弃。

计算机专业具体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以及获取的技能证可以参考如下:

2.师资队伍建设。所谓“名师出高徒”,一个专业需要的是一个学术带头人,好的老师是一个专业生死存亡的关键。首先,应该把好招聘的第一关,教师分工明确,研究方向清晰,这样招聘专业老师也有针对性。然后,加强对现有老师的培训,推动校企合作,鼓励教师走进企业,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外聘企业优秀技术人才来校授课,把企业中实际的技术经验及科技成果引入教学中;最后,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相应行业标准培训及行业资格的考核,获取相应的资格证书,以培养双师型人才。如: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国家计算机职业资格认证项目的考试(包括:局域网管理员技师证等)、Cisco认证、Microsoft认证等。只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丰富的老师,才能做到“一体化”教学。总之,做好了师资队伍的建设,才有望培养出高技能人才,才能让学生、让家长、让社会对技校有信心。

3.重视实训室建设。技校学生的特点是讨厌理论知识学习,缺乏自信心,好动的他们喜欢通过实际动手来接受新的知识内容。走入技校,他们希望的是掌握一门技术,将来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同时我们也深刻体会到,在教室里授课、PPT演示很难让技校学生快速消化所讲内容,思维跟不上,容易开小差。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实训室的建设,这是技能教学的关键一步。专业课程应该大部分安排在实训室进行,充分利用技校生好动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每一节实训课,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激发了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先进、完善的校内实训室建设,也促进了校企合作的进行,同时也为各种级别的相关技能竞赛提供了标准的比赛场地。

4.改革考核方式。现在技校里课程考核方式还是无法摆脱传统教育的习惯,还是喜欢选择笔试考核。然而技校学生的理论基础、学习方法在整体上处于弱势。技校培养注重实践性,看重的是动手能力。就现在的情况来看,笔试考核根本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效果不大。大批成绩不合格的结果,反而进一步打击技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考核成绩可以是以下方面的综合成绩:平时实训成绩(30%)+期末课程设计成绩(30%)+期末笔试成绩(40%)。

总之,技工教育应该倡导“课程设置市场化,技能训练模块化"的办学特色,立足以培养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以上就是目前技校计算机专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本人对解决问题的一些的建议,更希望能引起各同行的重视,扭转计算机专业的现状,真正让我们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能与社会企业无缝接轨!

猜你喜欢
技工教育计算机教学教学改革
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嫁接”技工教育下的教学传承探究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中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欲成 “大家”, 先为 “小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