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第一次西征历史动因论

2017-05-30 11:32徐良利
北方论丛 2017年3期
关键词:成吉思汗

徐良利

[摘要]蒙古帝国第一次西征,或日成吉思汗西征,其根本原因是满足新兴军事游牧贵族掠夺奴隶和掳获财物的需要。天命所归的帝国意识是成吉思汗西征的思想源泉。而花剌子模帝国的崛起,则是蒙古帝国向西扩张的绊脚石。讹答剌事件成为成吉思汗西征的导火索和借口。

[关键词]蒙古帝国;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花剌子模;摩诃末

[中图分类号]K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17)03—0095—04

十三四世纪是蒙古人的世纪。崛起于蒙古高原的成吉思汗以武力实现了大漠南北蒙古各部的统一,1206年建立起蒙古汗国,标志着蒙古人从松散的、分裂的部落联盟向统一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过渡基本完成。以成吉思汗为首的新兴军事游牧贵族为征服世界、武装掠夺财物,向周邻国家和地区发动了一系列举世闻名的侵略战争。1219—1225年,蒙古帝国第一次西征,或日成吉思汗西征,历时五载,灭花剌子模帝国,征服河中地区和阿富汗,同时袭扰了波斯东部、北部和西部等许多地方,扫荡了钦察草原,占领了北起咸海、阿姆河下游,南近波斯湾,东自帕米尔,西止高加索山的广袤地区,并在中亚建立起了政治统治。成吉思汗西征无疑给中亚、西亚各族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破坏。但是,蒙古帝国也消除了妨碍东西方交往的屏障,打通了业已闭塞的亚欧大陆通道,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交往,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蒙古帝国第一次西征开始了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第三次大冲击,强烈震撼并扰动了整个亚欧大陆文明世界,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而重大影响。

蒙古帝国发动第一次西征的历史动因较为复杂,笔者认为,掠夺奴隶和掳获财物,是成吉思汗历次对外战争,也是第一次西征的主要动因。蒙古帝国第一次西征的对象是中亚地区的花剌子模帝国。蒙古西征花剌子模的原因,学者多认为,缘起两国间的一次突发事件——讹答剌事件。笔者认为,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不只是报复层面上的原因。实质上,蒙古帝国第一次西征的真正动因既为满足新兴军事游牧贵族掠夺农耕地区物质财富的经济需要,也为人主中亚、征服世界之政治目的。

就古代欧亚大陆而言,吴于廑先生认为,以兴安岭、燕山、阴山、祁连山、昆仑山、兴都库什山、扎格罗斯山、高加索山和喀尔巴阡山为分界线,亚欧大陆形成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两大平行地带,以南宜于农耕,以北适于游牧。冷兵器时代,农耕生产的增长率大于游牧生产的增长率,农耕民族的生活方式较为稳定。相对而言,游牧地带的生产增长缓慢,逐水草而生,传统的氏族公社制牢固存在,游牧民族生活简朴,社会欠发达,但骁勇强悍,性情凶野,热衷掠夺战争。游牧经济迫切需要与定居民族交往。古代农耕与游牧两个世界产品交换的基本形式主要是互补性的朝贡、互市贸易和冲突、战争两种形式。当朝贡、互市不能在和平环境下进行,古代游牧世界往往对农耕世界采取劫掠、战争等非正常的互补形式。勒内·格鲁塞在《草原帝国》序言中说:“逐牧草而作季节性迁徙的放牧生活的需要,决定了他们特有的游牧生活;游牧经济的迫切需要决定了他们与定居民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由胆怯地仿效和嗜血性的袭击交替出现所形成。”正因为如此,历史上,亚欧大陆腹地一直是战争的策源地。从公元前3世纪的匈奴开始,先后有月氏、鲜卑、突厥等游牧民族不断发起对外战争,或抄略财物,或攻城略地。氏族公社制下游牧民族热衷掠夺战争的传统习性,蒙古帝国也不例外。

蒙古帝国是成吉思汗为首的草原游牧贵族通过若干年的武力征伐,一统全蒙古高原分散的部落联盟而建立起来的新兴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也正是无休止的战争,造就了特别凶猛的以军事为职业的骑兵阶层,氏族部落时代热衷掠夺战争的习性顽固地沿袭下来,以成吉思汗为首的军事游牧贵族把掠夺财富视为最荣光的事业,不断向周邻地区发起征服战争。正如成吉思汗所说:“取天下啊,各分地土,共享富贵。”强烈的掠夺财物和征服的欲望是蒙古贵族不断对外战争最强劲的驱动力。

成吉思汗西征前,蒙古汗国对外战争主要是六征西夏(1205年、1207年秋、1209年春、1218年、1226年春、1227年春)和南征金国(1211—1234年)。考察成吉思汗对西夏和金国用兵的主要原因,皆为借口世仇,实为掠夺财物,征服中原。西夏是蒙古汗国对外战争瞄准的第一个受打击对象。1205年,成吉思汗第一次用兵西夏,《元史》和《史集》对其原因皆无记载。1226年,成吉思汗第五次用兵西夏,据《元史》记载:“帝以西夏纳仇人(赤)

[亦]鹏喝翔昆及不遣质子,自将伐之。”成吉思汗用兵西夏长达22年,仅仅因为西夏王接纳成吉思汗的仇人便斥诸武力,并因不纳质子便置之死地,非也。成吉思汗用兵西夏,意在灭金。西夏与金相比,地小人少,国力强弱悬殊,先灭西夏,政治上可断夏金联盟,军事上可免东西两面受敌危险,经济上可抄略西夏府乡财物。史载,成吉思汗一征西夏,“拔力吉里寨,经落思城,大掠人民及其橐驼而还”。二征西夏,“克斡罗孩城”。三征西夏,“夏主李安全遣其世子率师来战,败之,获其副元帅高令公。克兀剌海城,俘其太傅西壁氏。进至克夷门,复败夏师,获其将嵬名令公。薄中兴府,引河水灌之。堤决,水外溃,遂撤围还。”四征西夏,“伐西夏,围其王城,夏主李遵项出走西凉。”六征西夏,“帝留兵攻夏王城,自率师渡河攻稹石州”。通观成吉思汗六征西夏,非掳掠财物,即拔城略地。诚如《史集》所云:“成吉思汗整集军队去征讨被称做唐兀惕(西夏)的合申地区。[他们]进入该地区后,先到了力卜勒乞寨,该寨修筑得非常牢固。他们包围了它,在短时期内攻了下来,将寨墙和基礎全部平毁。他们从那里进到克邻一罗失城,这是座很大的城,他们攻下了它,进行了洗劫,并将那些地区找到的牲畜全部驱走。[然后]他们带着许多战利品和无数骆驼、牲畜回来,以奴隶顺服之礼来见成吉思汗。”1209年,西夏投降蒙古汗国,灭亡金朝成为成吉思汗对外战争的第二个目标。关于成吉思汗伐金的原因,《元史》在1206年成吉思汗建国之初记载:“帝始议伐金。初,金杀帝宗亲咸补海罕(俺巴孩汗),帝欲复仇。会金降俘等具言金主琮肆行暴虐,帝乃定议致讨。”成吉思汗伐金自然是蒙古人反抗金人剥削和压迫的复仇战争,但也是游牧民族对农耕地区的经济掠夺战争。成吉思汗在中原攻城略地,金帛、子女、牛羊马畜皆席卷而去。掠夺财物,掳获人口,是由古代游牧民族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统治阶级本性所决定的。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所指出的:“战争以及进行战争的组织现在已成为民族生活的正常职能。邻人的财富刺激了各民族的贪欲,在这些民族那里,获取财富已成为最重要的生活目的之一。他们是野蛮人:进行掠夺在他们看来是比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更容易甚至更荣誉的事情。以前进行战争,只是为了对侵犯进行报复,或者是为了扩大已经感到不够的领土;现在进行战争则纯粹是为了掠夺,战争成为经常的职业了。”历经24年的蒙古帝国对金战争,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反抗金朝的民族解放性,但主要动因是蒙古军事游牧贵族对中原地区进行经济掠夺和军事征服。此政治和经济上的原因,同样也是成吉思汗出兵花剌子模帝国的主要原因。正如皮库林所言:“成吉思汗帝国是在蒙古游牧社会封建化贵族的积极参加下建立起来的。新的国家必将反映贵族的利益。而经常性战争对于游牧贵族来说,不但可以征服土地,获得战利品(战马、牲畜、武器、金银、丝绸、充当奴隶的男女俘虏),而且也是生产活动的一部分。蒙古政治上的联合制止了内部纷争。而这种联合,只有获得战利品的源泉——战争——在不但不能停止,反而必须扩大的情况下,才能取得封建化游牧贵族的支持。于是成吉思汗走上了对外征服的道路。”

天命所归的帝国意识是成吉思汗西征的思想源泉。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告天即位,“诸王群臣共上尊号日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称号的首侣者是萨满教“通天巫”阔阔出。《史集》记载:“蒙古力克一额赤格的儿子阔阔出一帖卜腾格里是一个奇迹的预言者。以前他屡次对[成吉思汗]说:‘最高的主让你统治大地。”并说:“最高的主命你采用成吉思汗的称号。”《世界征服者史》也记载,阔阔出回来称:“天神跟我谈过话,他说:‘我已经把整个地面赐给铁木真及其子孙,名他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的含义,学术界无定论,但中外文献大多如《史集》所言:“成吉思汗这个词也就是最高君主或王中之王。”铁木真借萨满教最高神——天神的代理人“通天巫”之口,以“最高的主”或“天神”的名义赐予成吉思汗这一称号并使之神圣化,自然也赋予成吉思汗及其子子孙孙征服和统治世界的权力。斯柏勒认为:“蒙古人声称要成为大地的真正统治者。天神创造大地仅仅是为了他们的利益,并实施蒙古人的统治。甚至天空中飞翔的小鸟都是为了向人们报告蒙古人才是世界的统治者,整个大地必是天神赐予蒙古人的礼物。”

成吉思汗正是在天命所归这一政治理念下,进行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征服战争。1208年追击蔑儿乞部部首脱脱父子,降服“林木中百姓”。1205—1227年六征西夏,1209年慑服畏兀儿亦都护,1211—1234年南伐金国,1211年降服海押立、阿力麻里、不刺城为中心的哈刺鲁地区,1235—1279年攻略南宋。诚如成吉思汗在致长春真人丘处机的诏书中所论:“七载之中成帝业,六合之内为一统。非朕之行有德,盖金之政无恒,是以受天之佑,获承至尊,南连赵宋,北接回纥,东夏西夷,悉称臣佐。”

正是利用萨满教赋予成吉思汗统治世界的神权思想,也正因为天命所归,天神给予成吉思汗统治世界权力的合法性,帝国意识在新兴的蒙古军事游牧贵族集团中膨胀。所以,我们不难理解成吉思汗致花剌子模沙摩诃末的国书中所说:“我知君势之强,君国之大。我知君统治大地之广大,我深愿与君修好。我之视君,犹爱子也。君当知我已征服中国。服属此国北方之诸突厥民族。”国书之中,成吉思汗视花剌子模沙摩诃末为爱子、自己的附庸,傲慢态度跃然纸上。《突厥世系》记:“至高无上的天神将一个大帝国,包括从太阳升起之地直到你的国土临界之地的所有地方都授予了我。现在你应该承认作我的儿子,要识时务,小心从事,以使穆斯林们享受一种充分的安宁。”没有理由不推论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帝国不是主动的,可以肯定地说,成吉思汗西征只是时间早晚问题,而不是西征会不会发生问题。诚如朱耀廷所言:“当时成吉思汗已经征服了大半个中国,自比为天下之主,老子天下第一的情绪溢于言表。”“剌子模杀死蒙古商队和使者,不过是成吉思汗西征的直接导火线,更主要的或终极原因却是成吉思汗企图占领更多的领土,以便为自己的后代经营更辽阔、更理想的地盘。”

花剌子模帝国的崛起是蒙古帝国向西扩张的绊脚石。

花剌子模,中亚古国,属阿姆河下游的绿洲地带。《大唐西域记》称之为“货利习弥迦”,蒙古人称之为“撒儿塔兀勒”,《元史》称之为“回回国”。花剌子模、康国、安国、曹、石、何、史和伐,合称“昭武九姓”,操东伊朗语。710—712年,阿拉伯帝国呼罗珊行省长官古太白统率阿拉伯军队征服和统治花剌子模地,花剌子模伊斯兰化。9世纪中叶以后,阿拔斯王朝走向衰落,东波斯和中亚地区先后出现以阿富汗巴尔赫地区为中心的萨曼王朝和以阿富汗加兹尼地区为中心的哥疾宁王朝,萨曼王朝和哥疾宁王朝名义上宗奉哈里发,但实际上是独立的地方王朝。花剌子模初臣属萨曼王朝,999年萨曼王朝为突厥奴将领推翻后。1017年,花剌子模臣服哥疾宁王朝。1040年丹丹坎战役,塞尔柱人击溃哥疾宁王朝主力,完全控制呼罗珊地区,花剌子模落入塞尔柱帝国的管辖,塞尔柱帝国任命突厥籍马木路克纳石的斤为花剌子模舍黑捏。1097年,纳石的斤长子忽都不丁·摩诃末为塞尔柱帝国授予“花剌子模沙”称号,名义上花剌子模沙仍是塞尔柱帝国的地方长官,实际上忽都不丁·摩诃末统治花剌子模30年,学术界一般视忽都不丁·花剌子模为花剌子模王朝的缔造者。

花剌子模王朝,在塞尔柱帝国内部崛起,也在反塞尔柱帝国和哈剌契丹王朝的斗争中壮大起来。1127—1128年,忽都不丁·摩诃末死,其子阿齐思即位,在西辽的帮助下,阿齐思宣布花剌子模独立,举起反叛业已衰败的塞尔柱帝国旗帜。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亨利·H·霍渥斯说:“阿齐思雄心勃勃,尽可能使花剌子模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虽然,处在塞尔柱人和哈剌契丹两强之间,他困难重重,但他还是决心追求自己的目标,为自己的继承者们实现完全独立的政策奠定基础。”阿齐思在位时期,花剌子模兴盛起来,以玉龙杰赤为都,控制着西波斯、呼罗珊、阿富汗和河中地区广袤土地。王治来先生说:“阿即思是使花剌子模真正成为一个强大帝国的奠基人。”

1156年,阿齐思去世,其子阿儿思兰即位,乘塞尔柱帝国衰败,占据呼罗珊西部地区。1172年,阿儿思兰死,长子帖乞失在西辽的帮助下登上花剌子模王位并对西辽称臣纳贡。1177年,西辽内乱,政局不稳,帖乞失野心勃勃,积极向西扩张,率军进攻内沙布尔,1186年帖乞失完全成为呼罗珊的主人。1194年帖乞失在北波斯的列夷城与塞尔柱帝国军队大战,25岁的塞尔柱帝国末代苏丹托格里勒被杀,塞尔柱帝国灭亡。帖乞失占领哈马丹和吉巴勒,花剌子模的版图扩展到伊拉克,帖乞失自称苏丹,由一个地方统治者成为掌管伊拉克、呼罗珊和河中地区的帝国君主。1196年,帖乞失在哈马丹击败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纳西尔的军队,并胁迫哈里发交出政权和出让西波斯的胡齐斯坦。

1200年帖乞失死,其子摩诃末即位,花剌子模迎来全盛时代。在东面,1204年摩诃末与西辽联合,击溃赫拉特地区的古尔王朝主力,最终解除古尔王朝长期以来给花剌子模的威胁。1208年,花剌子模帝国夺取赫拉特,古尔王朝臣属花剌子模帝国。在西面,摩诃末威胁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甚至要求哈里发向自己称臣。摩诃末还派遣其弟阿里沙进军里海各省,使巴万迪王朝(Bavandid)成为帝国的藩臣。1218年,蒙古軍将哲别消灭了在河中地区立国两百年的西辽,蒙古帝国占领了西辽东北部广大地区,花剌子模帝国趁机占有直至讹答剌为止的西辽西部土地,花剌子模帝国掌控了波斯西部、呼罗珊、阿富汗和河中地区,实力臻于极盛,蒙古帝国与花剌子模帝国两强毗邻,全线接壤,成为蒙古帝国向西扩张的绊脚石。摩诃末也自以为天下无敌,甚至计划东扩,征服中国。我们可从摩诃末咨询成吉思汗出使花剌子模的使者麻哈木的语言中可窥见一斑:“啊,麻哈木!难道你没有见到我国土的广大和我力量的强盛吗?你的汗凭什么自认为比我强大,将我视为他的儿子?难道他觉得他的军队会多于我吗?”蒙古帝国和花剌子模帝国两强对峙,战争抑或不可逾越。

讹答刺事件成为成吉思汗西征的导火索和借口。

游牧经济具有单一性,家畜是游牧民族赖以生存的主要财富,举凡衣食住行一切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几乎均仰赖家畜。但游牧民毕竟不能一年四季食畜肉,衣皮革,被旗裘,无论如何他们需要农耕民族的粮食、茶叶、丝棉织品等物,游牧民族必须与农耕世界展开必要的商贸活动。蒙古人十分欢迎各地商贾们穿梭于蒙古草原和农耕地区,将农产品源源不断地供给草原上的牧民。为促进商人与蒙古人之间的商贸往来,成吉思汗甚至颁布一条札撒:“凡进入他的国土内的商人,应一律发给凭照,而值得汗受纳的货物,应连同物主一起遣送给汗。”蒙古帝国和花刺子模帝国两强为邻,在一定程度上也便利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1218年,成吉思汗为与花刺子模通好商贸,命后妃、宗王、驸马、那颜各自选两三名亲信,组成了一支450人的商队,500峰骆驼带着大量的金银巴里失、丝绸和毛皮,前往中亚的花刺子模帝国去进行贸易。花刺子模帝国边城讹答刺长官亦纳勒术,是摩诃末母亲、太后秃儿罕合敦的族亲,曾受封为“哈只儿汗”,位高权重。他一是不满成吉思汗商队成员举止傲慢和不恭,二是垂涎商队财物,便诬告商队使者是成吉思汗的间谍,拘禁商队全体成员,派人报告摩诃末。根据拉施特记载:摩诃末“没经深思就发出了杀死商人、没收商人财产的命令。”志费尼也说:“没有稍加考虑,算端便同意要他们的命,认为剥夺他们的财货是合法的。”除了一人逃离以外,亦纳勒术将449人杀死,货物全部被没收。

摩诃末和亦纳勒术这一行为使成吉思汗义愤填膺,为讨个说法,成吉思汗又派出三名使臣前往花刺子模交涉,谴责花刺子模的杀人越货行为,要求花刺子模交出凶手亦纳勒术,摩诃末拒绝蒙古使臣要求,并再次开启杀机,蒙古正使被害,二名副使侮辱性地剃去胡须后被逐回蒙古。摩诃末这一极端做法使成吉思汗狂怒不已,史载,成吉思汗独自一人登上圣山,摘去帽子,松下腰带置于脑后,以脸向地跪求天神三天三夜。他说:“我不是挑起这次战乱的肇祸者!请佑助我。赐我以复仇的力量吧!”成吉思汗向花刺子模沙下达战书。讹答刺事件导致花刺子模帝国成为蒙古帝国第一次西征的主要目标及花刺子模帝国的灭亡。耶律楚材说:“此城渠酋尝杀大朝使命数人、贾人百数,尽有其财货。西伐之意始由此耳。”對此,志费尼评论说:“谁要是种下枯苗,谁就决无收获。可是,谁要是种下仇怨的苗,那大家一致认为,谁就将摘取悔恨的果实。”В.В.巴托尔德则认为:“花刺子模的行为,即使从现代国际法的观点来看,也对成吉思汗提供了绰绰有余的宣战理由。”

综上所述,蒙古帝国第一次西征的历史动因虽然较为复杂,但根本原因是满足新兴军事游牧贵族掠夺奴隶和掳获财物的需要。天命所归的帝国意识是成吉思汗西征的思想源泉。而花刺子模帝国的崛起则是蒙古帝国向西扩张的绊脚石。讹答刺事件成为成吉思汗西征的导火索和借口。

猜你喜欢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箴言的当代价值及其英译研究
神灯
扣子里的智慧
成吉思汗
浅析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的公共艺术
成吉思汗指挥赛马
西夏人眼中成吉思汗在西夏的最后一战
曲解善意造成的挫折
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战略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