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2017-06-08 05:50马春久
当代医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基底节引流术血肿

马春久

(鞍山市岫岩县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辽宁 鞍山 114300)

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马春久

(鞍山市岫岩县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辽宁 鞍山 114300)

目的 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超早期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的治疗措施,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14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治疗医院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超早期行微创穿刺引流术,对照组患者予以内科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其进行ADL评分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总有效率高达95.7%,对照组仅为74.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605,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ADL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232,P<0.05)。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于超早期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可达到有效清除血肿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可积极推广。

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基底节区脑出血患;临床疗效

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属于一类较为严重的临床病症,而基底节区脑出血在所有脑出血病例中占有较高的比重,且可达到较高的死亡率,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传统的治疗措施为药物保守治疗,然而其疗效存在较大的争议[1]。本研究选取14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的临床疗效,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鞍山市岫岩县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诊的14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诊断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会议中制定的脑出血的相关诊断标准,且经CT等影像学确诊为基底节区出血。依据患者的治疗医院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43~78岁,平均(55.7±4.8)岁;对照组患者中男37例,女33例,年龄42~79岁,平均(56.2±5.1)岁。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的内科保守治疗,纠正酸碱平衡以及电解质平衡,保持血压稳定,给予控制脑血肿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超早期行微创穿刺引流术的治疗措施,患者平卧位,经头颅CT确定血肿部位,选择穿刺点,常规铺孔巾消毒,并采用2%的利多卡因(国药准字H65020295,国药集团新疆制药有限公司)进行局部麻醉,将带有针芯的硅胶引流管置入血肿部位,插入血肿腔约7~9 cm,将针芯拔出,可见暗红色血液。之后连接10 mL的注射器,对其进行匀速缓慢的抽吸,间隔1~2 min抽吸1次,以免血肿腔内出现过低的压力。留40%左右的暗红色血液,之后进行引流管的连接固定,将其介入无菌引流瓶,并固定于床边较低的部位。术后通过将5×104 U的尿激酶注入其中进行剩余血肿的清除,2~4 h后对引流管进行开放引流,每日2~3次,直至充分排出血肿。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1)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患者的血肿清除率高,可正常生活,各临床病症均消失;有效:达到一定的血肿清除效果,对日常生活无太大影响,但存在轻度残疾;无效:血肿清除效果差,无法进行日常生活自理,存在重度残疾。(2)采用ADL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能力。ADL量表共包含5个等级标准,分别记为1~5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能力越低,即预后效果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总有效率高达95.7%,对照组仅为74.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605,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ADL评分(4.5±1.1)分,对照组患者ADL评分(4.4±0.9)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2.3±0.7)分,对照组患者ADL评分(3.6±0.8)分,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232,P<0.05)。

3 讨论

经大量数据统计结果可知,脑卒中患者20%~30%的患者存在脑出血,对其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2]。脑出血患者的不良事件多出现在发病早期,若及时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则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可大大减少患者的死亡率。部分患者对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通常选择内科保守治疗措施,然而该治疗手段无法达到较好的血肿清除效果,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能力[3]。1994年贾保祥等学者研究并完成了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新型手术技术[4],通过采用穿刺迅速建立血肿通道,通过对血肿部位进行置换、冲刷以及引流等操作,同时借助生化酶对血肿达到液化的效果,将固态的血肿达到讲解,迅速将其排出体外,缩短血肿排出体外的时间可促使患者的压迫损伤早日恢复,也改善了患者的康复效果,较之于传统的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更小的手术创口,更快的手术恢复时间,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是目前临床对于基底节区脑出血重要的手术治疗措施。

有学者研究表明[5]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一般在出血后30 min即可出现血肿,其中部分患者伴有严重的血压升高病症,而通过降压治疗后患者的血压波动可能会引起持续性出血。因此早期诊治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病情,降低疾病对生命健康造成的威胁。也有学者[6]通过对11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对照实验可知,在超早期行微创穿刺引流术对患者的病症恢复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超早期行微创穿刺引流术可于更短的时间内解除患者的血肿压迫,解除了受压的神经元。同时,也有学者通过实验研究得知[7],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于超早期行微创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的血肿一般会在1周左右吸收完毕,将其康复时间控制在更低的范围内。

本研究中对14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取了对照试验,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总有效率高达95.7%,对照组仅为74.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较保守治疗可达到更好的血肿清除效果,缓解了各项临床病症,有利于及早恢复健康。同时,采用ADL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2.3±0.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0.8)分(P<0.05),提示超早期行微创穿刺引流术达到了更好的预后效果,改善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于超早期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可达到有效清除血肿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可积极推广。

[1] 王亮.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轻型基底节区脑出血(附41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37(5):309-311.

[2] 黄立辉.不同术式对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1):85-88

[3] 金涛,王超.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及其机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 (4):517-521.

[4] 钟良,钟有安,肖开敏.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最佳手术时机的临床研究概况[J].广西医学,2013,35(3):362-364.

[5] 吴俊,翁红林,李青凤.超早期微创穿刺碎吸引流术治疗小量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26):75.

[6] 黄宜生,余力.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的疗效评估[J].临床医药实践,2015,24(10):755-756.

[7] 黄秋记.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79-80.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1.073

猜你喜欢
基底节引流术血肿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