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绿藻病的发生调查及防治措施

2017-06-22 14:11滑县四间房农业服务中心李钦存
河南农业 2017年6期
关键词:球藻绿藻霉病

滑县四间房农业服务中心 李钦存

番茄绿藻病的发生调查及防治措施

滑县四间房农业服务中心 李钦存

2011年笔者在进行蔬菜生产技术指导时,一菜农带着一份番茄病害样本咨询,叶面布满绿色粉状物,从不同叶片和罹病程度观察,绿色粉状物首先在叶脉处发生,随后沿叶脉扩展,初侵染很似白粉病,但粉状物是绿色的,扩展后覆盖全叶,初步认定病原为绿藻。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危害植物的藻类很少,绿藻更少;仅有集球藻(Palmellococcus sp.)引起黄瓜绿粉病,接种可引起番茄等多种植物绿粉症状;绿藻(Ulothrix sp.)引起黄瓜绿藻病;未见番茄自然罹病报道。

2012―2015年通过对滑县四间房乡温棚蔬菜的调查,温棚发病率10%~15%,番茄植株发病率一般为18%~32%,个别年份可高达70%。严重的番茄中下部叶片茎秆全部由绿粉覆盖,影响叶面光合作用,同时诱发番茄叶霉病的发生,可使叶霉病的发生提高2~3个级别,进而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农业技术人员对该病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分布与危害

调查发现该病害主要发生在地势低洼、冷凉、高湿的保护地,以沙壤易积水的土壤中为最多。主要为害大棚内的番茄, 未见到为害其他蔬菜。在番茄上生长的绿藻与番茄争夺水分和养分, 藻粉覆盖番茄叶片影响光合作用,引起叶片早枯并极易诱发番茄叶霉病。绿藻主要为害番茄叶片及靠近地面的的根茎和叶柄。

二、症状与特点

番茄发病初期,叶片的正面出现不规则黄绿色小粉团, 常自叶正面的叶脉处发生, 后扩大并相互愈合覆盖全叶, 呈黄绿色粉层,未见为害叶背。成叶叶片发生较多,严重发生时嫩叶易皱缩、变形、叶肉变粗糙;往往引起伴发叶霉病的加重发生。根茎、叶柄受害, 在受光面覆盖一层绿粉。病害多自根茎基部和基部叶片开始, 向上蔓延扩展,由下至上,由内至外,至全株发病。

三、病原鉴定

查找资料引起黄瓜绿粉病的病原是绿藻门集球藻藻属集球藻,采取直接从实物标本挑取和切片镜检,通过比对和查找,排除引起番茄绿藻病的病原是集球藻;单细胞椭圆形或长椭圆形,两端钝圆,细胞壁薄且光滑;淡绿色、单胞,宽3.0~ 4.6 μm,长6.8 ~10. 8 μm ,色素体片状占细胞的1/2以上。鉴定为绿藻门小球藻属椭圆小球藻(Chloreua ellipsoidea)。(见下图)

光学显微镜下椭圆小球藻(×640)形态图

四、发病规律

据调查,棚室相对湿度90%以上,温度10 ℃以上,特别是叶面结露时间较长时,利于藻孢生长与繁殖;进入番茄旺盛生长期后, 肥水用量逐渐加大, 棚湿增加, 若每天有10 h以上相对湿度 100 %, 为病害蔓延提供了充足条件。调查发现,光照过强或过弱均不利于藻孢的生长与繁殖。另外, 灌水次数多、水量大及棚内积水等增大棚湿的因素均会加重发病。

病原物随病残体落入土壤越冬,第2年番茄移栽后10 d即可发病, 发病初期约在3月上中旬, 发病盛期为4 月下旬至5 月中下旬,直至6月中下旬番茄拉秧为止。主要传播途径靠水流、气流和水滴反溅。发病条件主要是棚内湿度大,有利于绿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通风不及时, 反溅水过多, 有利于发病;过度密植反而不利于发病。

五、防治措施

合理使用有机肥料,合理灌水和密度,及时通风,减少结露时间,降低棚内湿度可减轻绿藻病的发生;从调查中得知采用晶体石硫合剂 800 倍液喷雾防治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绿藻的发生率。在整地时施入适量的硫酸铜可杀死藻孢获得较好防效,减轻病害发生;另外,在使用代森孟锌和苯醚甲环唑防治番茄病害时,对番茄绿藻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球藻绿藻霉病
真菌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 DT06 对雨生红球藻生长与脂类合成的影响
为什么对患水霉病的水产动物用药越多死亡量越大?
绿光条件下氮浓度对紫球藻生长和生物活性产物合成的影响
防治水霉病的几点关键问题
微球藻去除尾水中氮素的特征
香榧绿藻的生物学特性及物种鉴定
球藻沉浮的秘密植物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抗感染化学疗法对中型无绿藻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以成长为主题解读《窗灯》
临海市2015年柑橘疫霉病大发生调查及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