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的甜

2017-07-27 11:02朱敏
做人与处世 2017年11期
关键词:半生苦味苦瓜

朱敏

囫囵吞枣等同于浪费

我们大都不爱吃苦瓜。听歌曲《苦瓜》,黄伟文把苦瓜写得那么让人迷醉:“真想不到当初我们也讨厌吃苦瓜,今天却吃得出那睿智,愈来愈记挂。”所以,为了吃出苦瓜的智慧,一次晚餐前,我主动要父亲买苦瓜,说想试试这味道。父亲的诧异在我意料之中。清炒苦瓜,只放盐,而这盐,又让苦瓜的苦更深了。只用筷子尖夹了小小一块入口倒不觉什么,只嚼了一口,苦汁出来,一下便充满了整个口腔,实在难以下咽。自己选的菜,怎么也得吃下去,细细咀嚼,或许是唾液的作用,好像苦涩味淡了,仿佛有了一丝甜。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回甘”,所以吃苦瓜,还是不要急于吞下。任由苦味在口里荡漾一会儿,就会出现甜。

苦瓜,因其味道得名,很形象,很直观。它的别称有很多,因其形如瘤状,故称癞瓜;又因为瓜面起皱似荔枝,又称锦荔枝;苦瓜性凉,清热解毒,粤人又叫它凉瓜。但这些都未深入它的内心,我更喜欢它另两个富有诗意的雅称。

有生活常识的人会发现,苦瓜虽苦,但如有别的菜搭配,不会让苦味沾染到别的菜味中。因为这种“只苦自己,不苦他人”的特性,被称作“君子菜”,君子者不会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更能不被外界影响,坚持本心。每天下午进教室时,我都暗暗下定决心,要好好听课,不能像之前一样懒散。然而,事实还是背叛了想法,一本精彩的杂志、一个和我一样喜欢讲小话的同桌、巡堂的校领导,甚至外面马路传来的一声小孩的叫喊,都成了我转移注意力的强力因素。这与苦瓜的品格着实相去甚远。

张小娴说:“当你明白了苦瓜的滋味,便意味着你不再年轻。至少也走过了一半的人生。”所以苦瓜又有一个很值得品味的名字——半生瓜。人的前半生觉得苦瓜苦涩无比,难以下咽,后半生才懂得苦瓜的清凉甘甜。这是怎样的大彻大悟?

进入高中以来,仅仅两个月,便让我感受到了从未有的压力。晚自习延长到四节,大课间改为各种背诵时间,午休缩短。更为严格的课堂纪律规范,还有理科从未完全按时写完过的作业,文科从未背完过的知识清单,所剩无几的休息时间,使我身心俱疲。作为一个异常活跃的人,我从小到大没有午睡的习惯,但在高中,只要躺在床上,沾到枕头,都会沉沉睡着。我才开始明白,从小学一年级就听父母挂在嘴边的高考对我们终究意味着什么。我们没有走过一半的人生,初谙世事的我们,对于先苦后甜这四字的深刻内涵,还是有些难以理解的。我们只知道,我们每天很苦很累,我们不断抱怨着学校、父母、社会给予我们的压力,我们本该灿烂的青春好似会荒芜在这三十平方米的教室里,方寸的课桌上,堆积如山的书本中,永远写不完的作业里,荒芜了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以后的我,大概不会再与四五十岁志趣相近的人一起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奋斗,大概也不会为了一道没有多大实际意義的数学题而抓破头皮,更不会在早上声嘶力竭的读着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和英文单词,不会再在学校的规章与老师的监管中过着日子。太多的不会,我们现在认为的苦,以后大概都不会遭受了。但愿十年后谈起这三年,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咬牙切齿地控诉。

一切都随着青春的流逝而逐渐发酵,体现别样的味道,当时无法下咽的苦,多年后散去,也许才能体会到它的意义。我们永远不知道现在的苦是好是坏,或许真的需要用半生去品味。最开始的判断未必正确,很多长久认为的好坏对错,都会显现出它的本质,守住初心,熬住开始的苦涩,才有资格享受事后的回味。如同碗里的苦瓜,我们终究会吃出属于它的甜。

大概今生有些事若提早都不可能明白其妙处的。

指导教师 胡红

(编辑/张金余)

猜你喜欢
半生苦味苦瓜
种植苦瓜 如何科学管理
为什么有人爱“吃苦”
半生烟花
为什么有人爱“吃苦”
走着走着,半生已过
半生颠沛流离 余生遇见你
4种苦味抑制剂对3种苦味成分的掩味效果
为什么很多药都是苦味的?
我绝不吃苦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