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7-09-15 08:30蔡丽梅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2期
关键词:卧床循证心肌梗死

蔡丽梅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600)

・内科护理・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

蔡丽梅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600)

目的 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我院于2015年09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划分成2组,其中常规组4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实施循证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10% VS 32.5%),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卧床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两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可有效降低心律失常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卧床时间,这对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而言,意义重大。

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危急重症,在临床心内科中较为常见,即是指冠状动脉血供因为冠状动脉发生病变而快速减少,甚至中断,使得心肌细胞因此而发生严重的缺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细胞坏死[1]。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就是心律失常,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故而予以尽早诊治、积极护理尤为重要。本次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实施循证护理,将临床护理经验及医学知识与患者希望相结合,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具体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80例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均为我院于2015年09月~2016年9月间收治,参照WHO所提出的相关心律失常标准、心肌梗死标准予以确诊,入院时间均为发病后的48h之内,所有患者均存在程度不一的气短、头晕、乏力、胸闷、心悸等表现。并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80例老年急性梗死患者随机划分成2组,各组病例数为40。常规组有男性研究对象21例,有女性研究对象19例,年龄61~80岁,平均(71.41±6.52)岁;研究组有男性研究对象20例,有女性研究对象20例,年龄53~82岁,平均(72.34±6.75)岁。对比两组患者基本信息,结果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环境护理、心理干预、病情观察以及用药指导等诸多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采用循证护理,具体为:(1)心理循证护理:在干预患者心理的同时,还要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心理咨询。与患者保持有效交流,以此来掌握患者具体的心理动态,为患者讲述关于疾病知识,观察患者反应。并按照患者反应,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以此来缓解、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和情绪。特别是要为患者予以积极的心理暗示,以此来保持患者最佳心理状态。(2)用药循证护理:为患者用药治疗期间,也需要予以循证护理。每天的5:00~12:00这一时间段,是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最为严重的一个时间段。故而为患者进行护理的期间,尽量在每日5:00左右,为患者实时药物治疗,并在用药后,密切留意患者精神状态及其症状,如果心律失常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应当立即予以针对性处理,但必须要确保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3)病情观察循证护理:观察患者病情期间,除了生命体征观察以及身体状况观察之外,还需要为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心肌梗死后1天内,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较大,在此期间,必须予以24 h不间断的留意、观察,全天监护心电图,并做好相应的应急措施,若存在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则争取在第一时间,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应急措施,避免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4)康复循证护理:康复护理期间,按照患者具体病情以及恢复程度予以对应的循证护理,制定合理的康复锻炼计划,并在行康复锻炼期间,时刻留意患者的反应,如果出现不适反应,则立刻停止锻炼,整个康复锻炼期间,要循序渐进,劳逸结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卧床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比较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卧床时间,研究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0%;常规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卧床时间,结果发现研究组少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卧床时间(±s)

表1 对比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卧床时间(±s)

小组n心律失常发生率[n(%)]平均住院时间(d)平均卧床时间(d)研究组404(10.00)10.77±1.322.58±0.24常规组4013(32.5)19.01±2.535.33±0.37 t -15.12618.26239.436 P -<0.05<0.05<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在具体发病期间,患者胸骨后方会产生剧烈疼痛。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身体健康,特别是急性心梗后,通常会伴发心衰、呕吐恶性、休克,更甚至是心律失常等表现[2]。循证护理是现代护理模式下的一种标准化护理,相比于常规护理模式而言,循证护理更加讲究以患者护理中的问题、具体病情为依据,从医学知识当中探索证据,注重患者所需所想[3]。另外,此种护理模式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临床护理知识以及医学知识,还要求熟悉掌握营养学、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等诸多方面的学识,只有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循证护理的研究组,心律失常率低于常规组,且平均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均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循证护理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急性心梗老年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而且还可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卧床时间,这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

[1] 张丽萍,王卫东,季先友,沈桂杰,苏建平,纪元.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J].当代医学,2016,23:112-113.

[2] 吴 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27:127+130.

[3] 徐忠琴,龚凤琴,龚金龙.心脏专科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梗死二级预防的临床效果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15,12:1048-1050.

本文编辑:李 豆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2.7.02

猜你喜欢
卧床循证心肌梗死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循证护理》稿约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