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之旅:丝绸之路音乐考察

2017-09-19 12:34丝绸之路音乐考察研究与创作课题组张伯瑜统稿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木卡姆冼星海塔吉克斯坦

“丝绸之路音乐考察研究与创作”课题组 张伯瑜(统稿)

丝绸之路音乐研究专题

中亚之旅:丝绸之路音乐考察

“丝绸之路音乐考察研究与创作”课题组 张伯瑜(统稿)

中央音乐学院于2014年设立了“丝绸之路音乐考察、研究与创作”课题,主要工作是(1)沿丝绸之路进行田野采风和学术交流;(2)音乐图像志和丝绸之路传统音乐研究;(3)丝绸之路主题音乐创作。2016年10月,课题组成员前往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进行学术访问与考察,通过现实中的自然与人文状态触摸到了古代丝绸的样貌与内涵,也接触到了许多与音乐相关的珍贵材料。与此同时,科研的视野、艺术的视野逐渐延伸到了思想与情感的交流,使我们更加理解了丝绸之路音乐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丝绸之路;音乐考察;片治肯特遗址;中亚音乐教育;中亚传统音乐

中央音乐学院为了响应和配合国家的号召与要求近些年来进行了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在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支持下于2014年成立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二是设立了“丝绸之路音乐考察、研究与创作”课题。该课题整合学院在研究、创作和表演领域中的学术力量,在理解传统(研究),放眼未来(创作)和国际推广(表演)“三位一体”的理念之下进行了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在丝绸之路沿线进行田野采风,并与境外国家的音乐学院和音乐家进行交流,这不仅是对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音乐的了解与学习过程,也是对历史和人文的理解途径,使我们能够在音乐的视角下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二是组织音乐创作。“非遗”与“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对过去的怀念,还需要对现实进行审视和对未来进行展望,需要把传统用于现实,并在传统和现实的勾连中把我们的事业引向未来。在丝绸之路的历史与音乐传统的语境下进行现代音乐创作便体现出了这一理念。三是展开与丝绸之路音乐相关的学术研究。四是国际化推广,即把所创作的作品在国内外演奏,特别是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音乐家们合作演奏。

在2014年的两次国内采风和2015年的伊朗考察和学术交流的基础上,2016年10月21日至30日课题组成员又前往三个中亚国家,即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进行学术访问与考察。课题组成员有:组长王次炤,副组长苗建华,成员包括:张伯瑜、秦文琛、章红艳、王征、刘畅、陈心杰。该项目包括创作、研究和表演人员不仅体现了学院的特点,而且延伸了科研的视野,把学术交流由单纯的学术问题延伸到了艺术交流,把思想延伸到了情感。我们认为这恰恰是丝绸之路在当今语境下进行交流的目的与价值。在采风和交流过程中我们触摸到了古代丝绸的自然与人文,通过现实状态理解了历史的样貌与真谛。特别是许多与音乐相关的材料我们目前还知之较少,有必要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一、历史田野

田野是现实的样貌,但是,无论是文化遗迹,还是音乐实践,其中所反射的又是历史的内涵,使我们有了在现实中追溯历史的途径。丝路考察团的成员们带着愉悦的心情,踏上了第四次考察的征程,行程主要围绕中亚三国的音乐、教育、文化、古代遗迹和地理风貌而行。考察线路如图1(箭头所标线路):

图1 考察线路图

“天堑凌,能隔山河;原野荒,能绝生机;西风啸,能噬残垣;雪域寒,能遮日月;然时光之千年一瞬,不断古今。”回想在中亚三国境内追寻昔日丝绸之路的情景,就会有如此的感受。似乎那些荒漠、草原、崖壁、河流与雪山都还在一一回应着古人对这段神奇道路上自然风光的记载。天地自然的千百年似乎就是一眨眼的功夫而已,足以让我们这些后人去猜想发生在此地的旧事风华。

此次丝路问道我们经乌鲁木齐飞越天山北麓至哈萨克斯坦旧都阿拉木图,再沿天山往西前往江布尔州首府塔拉兹①林梅村:《怛逻斯城与唐代丝绸之路》,《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第39-53页;季羡林:《大唐西域记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唐]杜环:《经行记》,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f063100101nr1a.html。,经边境口岸廓尔德进入吉尔吉斯斯坦,探访碎叶古城②尚永亮:《唐碎叶与安西四镇百年研究述论》,《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第1-17页。,随后直飞位于帕米尔高原西侧吉萨尔盆地的塔吉克斯坦首府杜尚别,最后来到传说中“最遥远的亚历山大里亚”之城:苦盏③参考《图说塔吉克斯坦简史》,http://sanwen8.cn/p/122XAtQ.html,2016年12月29日。;回程经杜尚别回到乌鲁木齐,结束了为期十天的行程。整个旅程除了搜集到大量的音乐和历史材料之外,还探访了包括塔尔加尔遗址、库兰遗址和巴拉沙滚古城④尤努斯江·艾力:《喀喇汗王朝古都巴拉沙衮考》,《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第83-90页。、吉萨尔古城等丝路遗迹的重要遗址和地点。沿途风光也让我们一次又一次惊叹于大自然的变幻无穷,更惊叹于古人在丝路上一路西行时那种艰辛中的毅力。在这些景点地之中,阿拉木图冼星海大街是每个中国的音乐家都会感兴趣的地方。

冼星海大街是位于阿拉木图市的东区,拜卡达莫夫街与它交汇并行。拜卡达莫夫是哈萨克斯坦的著名音乐家,当年冼星海流落到阿拉木图时这位哈萨克同行向他伸出无私的援助之手,两位伟大的音乐家在艰难岁月里结下了深厚友情。在街口有一个很小的纪念碑(见图2),用中、哈、俄三种文字镌刻的碑文写道:“谨以中国杰出的作曲家,中哈友谊和文化交流的使者冼星海的名字命名此街为冼星海大街”。纪念碑上还镌刻着冼星海的简历以及他创作的歌颂哈民族英雄的交响诗《阿曼盖尔德》的第一行乐谱。在旅俄华人左贞观和曾任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文化参赞丁海嘉整理的珍贵资料中有他们当年采访拜卡达莫夫妹妹的口述材料。⑤左贞观:《星海在苏联》,《人民音乐》1989年第5期,第23-31页。

图2-(1)(2)(3) 阿拉木图冼星海大街上的纪念碑

1940年5月,冼星海受中共中央的委派,与著名电影导演袁牧之一同去莫斯科,一方面为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和配乐,一方面研究苏联音乐。1941年6月,苏联卫国战争爆发。这年9月冼星海离开莫斯科,取道外蒙古回国,但在国境线上受到阻碍,只得逗留在乌兰巴托。1942年12月,冼星海辗转来到阿拉木图,试图从这里通过新疆返回延安,但由于新疆军阀盛世才反共,冼星海无法过境。不得已,冼星海化名“黄训”取得“政治居留权”,留在阿拉木图。在最艰难的时候,哈萨克斯坦音乐家巴赫德让·拜卡达莫夫一家接待了冼星海。期间,冼星海采用哈萨克民歌创作改编了一些小提琴曲和钢琴曲,并创作了歌颂哈萨克民族英雄的交响诗《阿曼盖尔德》。1944年初,冼星海参加了在哈萨克斯坦西北部的库斯塔奈建立音乐馆的工作。1945年春天,冼星海染上了肺炎,被送到莫斯科治疗。1945年10月30日,他病逝在莫斯科的医院中,终年40岁。1998年,阿拉木图市长发出市长令,将市内的弗拉基米尔大街命名为冼星海大街,并在此竖立冼星海纪念碑。冼星海的纪念碑不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遗迹,却是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当代故事。有人说丝绸之路延续至今,⑥萧梅:《在田野中触摸历史的体温——丝绸之路音乐研究散论》,《音乐研究》2016年第4期,第6页。其中作者论述道:“尽管狭义的古典丝路起于公元2世纪讫于中古之唐代,完成了如佛教文化传播的历史使命,影响了中外音乐舞蹈的演变;但在其前、其后的年代中,这条沟通东西文明的交通要道,一直都在进行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也算作是一个实际例子吧!

二、博物馆巡览

风雪兼程之后,于阳光明媚之早晨,我们一行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了塔吉克斯坦国立博物馆。绿树掩映中的建筑虽然规模不大,但朴素大方,枝叶婆娑中的白墙,有水墨写意之诗意。进馆前需脱鞋,走在地毯上进入博物馆大门。这个习惯和规定很好,一是有利于文物保护,再者也是对古代文化的尊敬。博物馆开放的展厅有两层,讲解员按照专业程序,先是在一层大厅的考古地图前,介绍塔吉克斯坦考古发掘状况,以及馆内展出文物的所在遗址的方位,地图上也标示出了古代丝绸之路的路线。博物馆展出文物是按历史年代陈列的,由讲解员所引导,先参观塔吉克斯坦地区的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等早期文物,渐渐进入到中古时期。当我们上到博物馆的第二层,看到中亚著名的“阿吉纳古佛寺造像”(见图3)和“片治肯特古遗址壁画”等珍贵文物时,我们的情绪顿时高涨起来!

博物馆二层展厅展出了大量的“片治肯特”(Panjakent)古代遗址的壁画,这些在学术界很著名的壁画,以前只能在前苏联等国外出版物上欣赏到部分作品。这次考察竟然见到了如此之多的壁画,又能近距离仔细观摩,有了以后深入研究的基础,颇多感慨!

片治肯特遗址位于塔吉克斯坦西部的“彭吉肯特”地区,其西部是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城”和“沙赫里萨布兹古城”,这一带是古代丝绸之路一个重要的地区。片治肯特壁画既是研究中亚古代艺术史的材料,又是研究古代“粟特”文化的重要依据。在展出的壁画中,对音乐学家们的研究来说,最感兴趣的是“凤首箜篌”(见图4)这幅壁画。该壁画中的乐器勾画逼真,细节入微,可以看出手的演奏方式。而且,根据壁画内容,男性在射箭时,其妻子演奏箜篌可以使丈夫射出的剑更有威力。箜篌,这样一件如此神奇、曾如此流行的乐器为什么一度消失了呢?

图3 阿吉纳古佛

图4 片治肯特“凤首箜篌”和射箭比赛壁画

在二层陈列中,有一幅发掘于“库洛布”(Khulbuk)的音乐图像壁画(见图5),尽管这幅壁画年代稍晚,为10到11世纪的作品,但对音乐学来说很有意义,是相关拉弦乐器发展过程的重要依据。壁画损害严重,只有很近的距离仔细观察,才能够辨识出两位乐师的精彩画面。这幅壁画中绘制两个并排的拱形“像龛”,龛楣上方之间绘制对称构图的鸽子。两个像龛中各绘制一身坐姿的乐师,在龛楣上方绘有横向的“卷草纹”和“连珠纹”组合形式,画面上方绘制繁复的装饰图案。择要来说:画面中,一位乐师演奏拉弦的二弦琴,另一乐师演奏竖箜篌。其中二弦琴的音箱为圆形,音箱面板比较朴素,面板上有固定琴弦的覆手,琴头卷曲。乐师左手按琴上部琴弦,右手持弓子演奏,形象生动。就美术来说,这幅壁画绘画技法中,线条主要是铁线形式。从壁画色彩遗留能知,当时壁画中使用了大量的青金石颜料。综合来看,壁画虽然是晚期的世俗内容壁画,但其绘画技法中继承了早期佛教艺术的表现技法,这点对美术史研究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图5 图片下半部分为两个乐师在演奏,左边的是弓弦乐器,右边的箜篌

在博物馆中也展出了很多来自塔克提·桑金(Takhti Sangin,也称为Oxus Temple)公元前三世纪的建筑廊柱和雕塑等文物,有很多雕塑头像,都为希腊化的雕像风格。其中有一身演奏“双笛”的雕塑(见图6),风格是写实的形式,其中双笛的形式与古希腊文物中描绘的阿弗洛斯管的形式一样。古代很多塑像是需要彩绘的,这里展出的很多这时期的塑像都有彩绘遗留。其中有一个塑像色彩保留完好,这件塑像面部为偏红的肤色,浓密的黑色胡须,白色的衣帽,反映出古代希腊化塑像彩绘的面貌。

图6 演奏阿弗洛斯管的男孩

三、人文交流

中央音乐学院丝绸之路音乐考察团在9天的考察过程中,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五所音乐院校和音乐机构进行了学术交流。它们是哈萨克斯坦的朱卡诺夫哈萨克国立艺术学院(Zhurgenov Kazakh National Academy of Arts)、库尔曼加兹哈萨克国立音乐学院(Kurmangazy Kazakh National Conservatory)、吉尔吉斯斯坦的中亚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Asia)、阿迦汗文化基金会音乐协会(Aga Khan Trust for Culture-Music Initiative)、吉尔吉斯斯坦国立音乐学院(Kyrgiz National Conservatory)和塔吉克斯坦的国立音乐学院(Tajik NationalConservatory)。

1.朱卡诺夫哈萨克国立艺术学院

该学院是一所综合艺术学院,其前身是库尔曼加兹艺术学院的戏剧系,独立于1989年,目前全院有1500多名学生,设有音乐、电影、戏剧、绘画等专业。副校长卡里括夫·卡比尔(KhalykovKabyl)是音乐学家,并负责该校出版的英文期刊《中亚艺术研究》(Central Asian Journal of Art Studies)的编辑工作,他们非常欢迎中国学者投稿。

2.库尔曼加兹哈萨克国立音乐学院

该学院是与处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那的国立音乐学院并列的国家级别的音乐学院。该学院成立于1955年,除了表演专业之外,音乐学学科很强,许多学生对中国音乐,特别是中国当代音乐家很感兴趣,但他们对中国音乐和中国当前的音乐教育情况了解甚少。该校中几位中国哈萨克族的留学生架起了中哈音乐的桥梁。

3.中亚大学

吉尔吉斯斯坦的中亚大学是一所国际性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该校成立于2000年,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设有三个校区,校址设在非首都的二线城市,以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目前该校设有三个专业方向:石油研究、山区研究和人文研究。该文化交流部门的负责人爱米拉·库崇库洛娃(Elmira Kuchumkulova)是国际上活跃的民族音乐学家。

4.阿迦汗文化基金会音乐中心

阿迦汗文化基金会成立于1988年,主要功能是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出版传统音乐书籍和乐谱,在其旗下设有“音乐行动”(Music Initiative)项目,并资助吉尔吉斯斯坦民族音乐中心的活动。该中心主要立足对吉尔吉斯斯坦传统音乐和传统乐器的教学和推广,尤其注重对大众的音乐普及,成效显著。该中心拥有一个小型乐团,包含各类吉尔吉斯斯坦的传统乐器和演唱。

5.吉尔吉斯斯坦国立音乐学院

学校成立于1947年,目前有学生500余人,设有西方古典音乐和吉尔吉斯斯坦传统音乐专业。校长姆拉伯格·贝卡利夫(Muratbeg A.Begaliev)是位作曲家,曾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和德国学习。学校设有一个乐器陈列室,另有吉尔吉斯斯坦民族乐器组构成的大型“民族乐队”。访问期间,校方特别安排该乐队为我们进行专场演奏。

6.塔吉克斯坦国立音乐学院

该学院成立于2009年,有学生300余人,设有西方古典音乐和塔吉克斯坦木卡姆等专业。著名木卡姆音乐家玛斯托娜·艾尔卡什娃(MastonaErgasheva)任教于该学院。木卡姆专业的学生每学期需要以演唱和演奏的方式汇报学习情况,演奏会对外开放,并可以进行专家点评。

以上只是本次考察中考察团访问的六个音乐教学机构,在中亚三国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音乐教学机构,希望逐渐地把这些机构纳入到我们的视野之中。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尽管这些国家的音乐家们对中国传统音乐、当前的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等所知甚少,但是他们抱有与中国音乐院校交流的强烈愿望,也非常渴望了解中国的音乐教育、传统音乐的传承研究等现状。因此,加强中国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音乐交流在当前十分迫切和重要。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设立研究项目、师生交换、音乐工作坊等多种方式,建立和这些国家音乐院校校际间的联系,加大交流力度,加强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播,努力发挥音乐院校在国家丝绸之路战略中的作用。

四、音乐寻觅

中亚之行,考察团展开了一段“音乐寻觅”之旅,在领略到异域音乐文化的魅力之外,也充分感受到超越国界、超越语言的人类自然而朴素的情感之美。

1.哈萨克斯坦的民间音乐

哈萨克斯坦的库尔曼加兹·哈萨克国立音乐学院(kurmangazy Kazakh National Conservatory),一位青年教师为我们演奏了冬不拉(Dombra)(见图7)。这是一种哈萨克斯坦代表性的弹拨乐器。该乐器张两根弦,五度定弦关系,乐器有品,用手指弹奏。其音乐最大特点在于左右手演奏技术的丰富性,右手不仅有类似琵琶的弹、挑、扫、佛、轮等各类演奏法,还有反弹、单指侧扫等很多独有的演奏技术,并与左手的吟、揉、滑、颤、击弦(类似琵琶的打旦音)以及反按琴弦等多种演奏技术相结合。一曲过后,让人确信,这件乐器真是无所不能。

图7 哈萨克斯坦民族乐器冬不拉(Dombra)

库布兹(Kobyz)(见图8)是另外一件重要的哈萨克斯坦民间乐器。演奏者为我们演奏了乐曲《天鹅》并介绍了这件乐器的特点。据说,这种拉弦乐器最初是作为萨满巫师的法器。其琴体不大,但声音洪亮,音响特征是蒙在库布兹共鸣箱上优质的骆驼皮和共鸣箱上方的扩音槽装置所造就的。由库布兹的音色、演奏法让我们自然联想到了一件蒙古乐器——马头琴,二者是否有某种渊源关系,不得而知。但是,和马头琴一样,库布兹苍凉的音色和持续的“和音”演奏也许最能恰当地表达一个游牧民族的情感特征,无拘无束、信马由缰……

图8 哈萨克斯坦民族乐器库布兹(Kobyz)

如果说由库布兹演奏的乐曲《天鹅》还体现着一些现代人的情感,那么Ethno-Folk乐队的小伙子用吹管乐斯布孜额(Sybyzgy)演奏的乐曲《布和特玛》(一条河流的名字)则把人们带回到了古老的哈萨克斯坦草原。这是一件竖吹的笛子,演奏者认为该乐器是古老的胡笳,但无定论。演奏时,演奏者用喉音与管音结合同时发出声音,声音柔和、浑厚、深沉。随着唇部的颤音,隐约还可以听到一些泛音。泛音和旋律基音、演奏者的喉音形成复合的音响,营造出了古老、悠远的意象。

2.吉尔吉斯斯坦民间乐器

在吉尔吉斯斯坦的首都比什凯克市,阿迦汗文化基金会所属音乐中心为我们安排了一场富有特色的音乐会。在此我们领略了各种各样的吹奏、拉奏和弹奏乐器。形制不同的各类木质埙(ChopoChoor)以及横笛(Sybyzgy,乐器名称发言同哈萨克斯坦的斯布孜额)、竖笛(Chogoyno-Choor)和口弦(Komuz)等(见图9-12),在演奏时,常常用喉咙哼唱出一个不断变化着的低音,这个低音和乐器的旋律形成了一种十分有趣的音响效果,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微分音。

图9 潮波潮尔(ChopoChoor)

图10 潮格诺潮尔(ChogoynoChoor)

图11 木制口弦(GygochOozKomuz)

图12 口弦(TemirKomuz)

口弦是吉尔吉斯常用的乐器。口弦虽小,却是一件真正国际性的乐器,它遍布全世界,现在仍有60多个民族在演奏口弦。口弦分为手指弹拨和抻动两种,抻动口弦是在簧片的尖端系有一条丝线(如图11),演奏时将线头套在右手指上,以指牵线使簧片振动发音。这两种口弦在中国都有流行,我国多个少数民族中流行的是手指弹拨的口弦,而台湾高山族流行的是抻动的口弦。在吉尔吉斯斯坦听到的口弦演奏,音响纯净,泛音明亮,旋律丰富而特征鲜明,在口弦的世界中,应该是具有代表性的。

吉尔吉斯斯坦最重要的弹拨乐器是库姆孜(Komuz,发音同口弦,指明是弦类乐器),其形状像哈萨克斯坦的冬不拉。不同的是,冬不拉有两根弦,库姆孜是三根弦(三根弦的定弦很有特点:从里到外弦分别是上五度和下四度,即中间的一根弦为高音弦);冬不拉有品,而库姆孜没有品。没有品的库姆孜更易于演奏微分音,演奏丰富的多声音阶调式。库姆孜音乐形象生动有趣,常常描写自然景观,我们在乐曲中听到了鸟儿要搬家,因意见不同,发生争执并展开激烈辩论的过程。

图13 采风组成员与阿迦汗文化基金会所属音乐中心演奏小组成员合影,第一排左边两人所持乐器即库姆孜。

吉尔吉斯斯坦的克亚克(Kiak)和哈萨克斯坦的库布兹乐器完全一样,只是演奏法不同。哈萨克斯坦的库布兹演奏法和马头琴一样(左手用指关节按弦),而吉尔吉斯斯坦的克亚克则和中国的二胡相同(左手用指尖按弦)。

3.塔吉克斯坦的民间乐器

塔吉克斯坦有着非富多彩的传统乐器。根据《格罗夫音乐及音乐家大辞典》中的介绍,⑦Mark Solbin/Alexander Djumaex."Tajikistan-Traditional Music."Grave Music Online in Oxford Music Online.《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大辞典》(网络版),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上网时间2016年12月30日。塔吉克斯坦的乐器根据其国家的地形可以分为山区人群的乐器和平原低谷人群的乐器。山区人群主要居住在卡拉特金(Karategin)、达尔瓦兹(Darvaz)、吉萨尔(Gissar)和帕米尔(Pamir)等地。这些地区的人群所说语言与波斯语有密切关系,而这些地区的乐器与帕米尔和喜马拉雅高原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当地流传的弹拨乐器如巴伯(Robab)与尼泊尔的达姆言(Damyan)很相像。该地区流传的另外三件重要乐器是图拉克(Tulak,笛子)、丹布拉(Dambura,都塔尔的一种)和吉德亚克(Ghidjak,胡琴类弓弦乐器)。

平原和低谷的乐器包括弹布尔(Tanbur)、都塔尔(Dutar)、不同类型的长颈弹拨乐器、扬琴(Chang)、吉德亚克(Ghidjak)、唢呐(Surnai)、和打击乐器鼓、铃、响板等。

塔吉克斯坦部分民间乐器,见图14。

图14 塔吉克斯坦国家音乐学院木卡姆专业师生演奏会,左起排序乐器为:手鼓(Dayereh)、弹布尔(Tanbur)、热巴布(Rebupu)、都塔尔(Dutar)

4.莎什木卡姆

塔吉克斯坦音乐类型丰富,既有区域性的民间音乐,也有高度发展的木卡姆,莎什木卡姆就是被国际音乐学界广泛关注的音乐品种。莎什木卡姆(Shashmakam)即六套木卡姆,分别是《布孜鲁克木卡姆》(Buzruk)、《拉斯特木卡姆》(Rast)、《纳瓦木卡姆》(Nava)、《都孕木卡姆》(Dugah)、《西杂木卡姆》(Segah)和《依拉克木卡姆》(Irag)。莎什木卡姆被认为是基于17、18世纪流传在布哈拉的十二套木卡姆基础之上创造出来的,19世纪已经广泛在塔吉克斯坦流行。⑧Mark Solbin/Alexander Djumaex."Tajikistan-Traditional Music."Grave Music Online in Oxford Music Online.《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大辞典》(网络版),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上网时间2016年12月30日。木卡姆主要是用来演唱诗歌的。我们在塔吉克斯坦考察时,导游经常给我们朗诵诗歌,虽然我们听不懂含义,但是,朗诵中的韵律也能让我们体味到诗歌的美妙。宫廷诗人们把这些诗歌配上旋律演唱,加上乐器伴奏,并编排成一种大型的结构,木卡姆由此而形成,所以,木卡姆与宫廷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新疆的十二木卡姆在名称和结构上与莎什木卡姆有着密切的关系,⑨张伯瑜:《“木卡姆”音乐的传承与地域特征》,《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第16-24页。音乐形态上的比较研究为我们留下了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5.三个乐器博物馆

乐器博物馆的设立,其实也折射出了一个国家对于传统艺术的重视和保护意识。在此行程中我们见到了三个乐器博物馆。第一个是著名的哈萨克斯坦国家乐器博物馆(见图15、16),其中收藏了本国以及从其他国家搜集来的各类乐器,而且数量众多。每一件乐器都被小心翼翼地、视为“圣物”一般置于展柜中,柔和的灯光恰到好处投射到乐器上,微弱的弹拨乐背景音响营造出冥想般的氛围,让观者对这些乐器产生了一种敬畏感。一个只有一千七百万人口的国家,竟有这样规模和品质的音乐博物馆,令人心生敬意!

图15、16 哈萨克斯坦国家乐器博物馆

第二个乐器博物馆是吉尔吉斯斯坦音乐学院的乐器陈列室。该陈列室虽然不大,但为来访者提供了了解本国音乐的一个最便捷的窗口。

第三个博物馆是塔吉克斯坦的古弥尼乐器博物馆(见图17、18)。博物馆虽小,却有特色,它是塔吉克斯坦演员、音乐家古弥尼(GurminjZavkibekov)的私人收藏,成立于1990年,收藏有80多件乐器。这些乐器大部分为帕米尔人和巴达克山地区的传统乐器,是古弥尼在四处旅游时收集而来的,包括鲁巴卜、帕米尔鲁巴卜、琵琶、鼓……

图17、18 古弥尼乐器博物馆内所展示的乐器

五、几点感受

此次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三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采访与考察,可谓路途艰辛,有时候也可称其为惊险四起,颇有戏剧性征旅之感;但收获丰厚、且其乐无穷,大有无憾此生之叹。那是一条在大自然间行走、追溯历史的文化征途。“我们便是追循着个人的足迹,在千年之后再划了一道隐匿于与自然之中的文化之旅”(陈心杰语)。这的确是一次文化之旅!丝绸之路留下的古道只是一片依稀可见的路痕,昔日繁华的城镇市集已淹没在沙土破石之中;“大河依然流淌着,但它几经天地动荡也早已失去了原始的航道。唯独丝绸之路的灵魂还在,那就是代代相传的文化和艺术精神”(刘畅语)。正如可谓:“上千年过去了,什么都没有了,但文化还在,艺术还在,内心的向往还在!我们也就是为此而来的。”(章红艳语)

为此而来,也为此而去。从壁画中可追寻中亚地区的宗教和文化交流,在观赏塔吉克斯坦国立博物馆展出的“沙赫利斯坦”的“祆教”内容壁画时引发学术思考⑩黎国韬:《二郎神之袄教来源----兼论二郎神何以成为戏神》,《宗教学研究》2004年第2期,第78-83页。,“这些祆教壁画的绘画技巧也很好,与中亚的佛教壁画相比较,在线条与色彩等有许多共同之处,这种联系与变化反映出中亚地区的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王征语)。“加强中国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音乐交流在当前十分迫切和重要”,“努力发挥音乐院校在国家丝绸之路倡议中的作用。”(苗建华语)我们理解了丝绸之路对国家的战略意义,并深信音乐交流将能带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丝绸之路展现给我们是神奇的,不仅体现出了国际间的互惠性交流,也塑造了中国人融入国际空间的方式和方法。未来,音乐在此方面会继续发挥巨大的作用。”(张伯瑜语)当我们参观了哈萨克斯坦国家乐器博物馆和了解到该馆的规模和建制后,我们深有感触。“乐器博物馆的设立,其实也折射出了一个国家对传统艺术的重视和保护的意识”,由此,“想到了中国正在消失的优秀民间音乐,想到了对大量录制于五六十年代直至80年代的散落在全国各地即将永远消失的中国真正的传统音乐资料进行抢救性的保护,紧迫而任重道远。”(秦文琛语)民间音乐的抢救和保护工作,不仅仅在于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抢救工作,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和保护的远见和战略。这项工作需要有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才可能得到实施。

“此次考察并非‘丝绸之路音乐考察、研究与创作’课题的结束,而是刚刚开始。在未来的几年中将进一步加强丝绸之路传统音乐研究,特别是通过木卡姆的比较研究探索中国和中亚地区国家的文化联系。同时,也计划进一步组织创作丝绸之路主题的音乐作品、积极推动新作品的海外展演、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音乐交流,以此加快一带一路在文化领域的工作进程。”(王次炤语)

(责任编辑 孙 凡)

J607

:A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7.03.009

1003-7721(2017)03-0080-11

2017-06-02

本文由中央音乐学院“丝绸之路音乐考察研究与创作”课题组八位成员(王次炤、苗建华、张伯瑜、秦文琛、章红艳、王征、刘畅、陈心杰)共同完成,组长:王次炤,男,中央音乐学院前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统稿:张伯瑜,男,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出版社社长、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031)。

猜你喜欢
木卡姆冼星海塔吉克斯坦
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直接投资风险分析及防范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1~2月份塔吉克斯坦煤炭产量同比减少1.1万t
1-9月份塔吉克斯坦煤炭产量超过120万t
浅谈木卡姆艺术与民间艺人
——以新疆莎车县为例
坐标式的“艺术高峰”——冼星海《我学习音乐的经过》读后
塔上半年的通胀率为4%
硬币事件成就冼星海
冼星海等人应该是“国立音专”的优秀学生
从乐律学特征谈维吾尔木卡姆的文化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