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核困局的战略审视

2017-11-06 09:50高程
文化纵横 2017年5期
关键词:朝核问题半岛萨德

高程

朝鲜方面持续进行的核试验,已成为威胁东亚局势的一大隐患。对中国而言,维持朝鲜半岛的稳定,不仅事关周边外交形势的发展,更关系到中国崛起的大局。回望中朝关系的历史,中国社会常深居于“兄弟关系”的话语困囿,从而遮蔽了历史面目的本真。秉持这种似是而非的思维方式,对朝鲜地缘价值的质疑便甚嚣尘上,核问题愈发成为中朝关系重塑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困局。本文立足于对中朝关系当下性质的判断和把握,破解环环相扣的国际关系格局,为未来中朝关系的发展以及中国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实现提供新视野与新思维。

大国博弈下的朝鲜半岛局势,特别是朝核问题如今已成为中国周边外交急需突破的难点。这其中,中朝这一传统友谊关系何去何从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其走向关系到东北亚地区的稳定和中国崛起之大局。中国制定对朝政策首先需要基于对中朝关系当下性质的判断和把握,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更好地通过重塑中朝关系,以实现中国自身利益最大化,和找到有效解决朝核问题的钥匙。目前的中朝关系需要结合历史维度与当下战略环境约束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

一、中朝关系性质再定位:走出“大哥-小弟”的思维误区

长久以来,中国社会,包括政策界对中朝关系存在一个认识误区,即认为朝鲜曾经是、如今依然是中国的“小弟”,这一认知同时被传递至国际社会。而如今,这一认识误区不但在中国国内形成了某种对朝情绪化的政策逻辑,而且在国际社会为中国背负朝核问题带来巨大的压力。这种认识并不符合二战后中朝关系的真实状态。简要回顾历史,在冷战时期,朝鲜主要是苏联的追随者,冷战结束后,朝鲜对中国并不存在事实上的安全、政治或经济依赖关系。

二戰结束后,朝鲜一度被纳入苏联的计划经济体系,苏联帮助朝鲜打下目前的国民经济基础。在二战结束后最初30年时间里,朝鲜经济和生活水平一直在韩国之上。后来韩国在美国主导的经济分工链条中后来者居上,成为“四小龙”之一。朝鲜虽然被韩国赶超,但在苏联主导的经济体系中仍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1988年汉城奥运会时,中国社会还有一句口号:到1990年北京亚运会时,北京人民的生活争取达到平壤人民的水平。尽管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巨大,但由于中苏关系的摩擦和破裂,中苏朝关系并未真正理顺,而彼时的朝鲜仍首先是苏联而不是中国的追随者,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991年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时期的俄罗斯各方面自顾不暇,而且一度试图走向一条全面倒向西方的道路,在安全、政治和经济领域都无力再顾及朝鲜这个边缘利益国家。接下来第二年,也就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中国加大改革开放步伐,并开始努力融入美国和西方的国际体系,同年中韩正式建交。此后,在安全领域,中俄两国都没有为朝鲜提供核保护伞和常规军事保护,并且事实上不再承诺或践行与朝鲜之间的军事同盟义务。苏朝之间的同盟协定随着苏联解体而自然废止,而《中朝友好条约》第二条虽具有军事同盟和保护性质,但事实上也已不再拥有实际约束力。经济上,中国虽然一直为朝鲜提供粮食、能源等援助,但朝鲜经济并不曾被纳入到中国经济体系以及世界分工体系中,朝鲜对中国没有脆弱性依赖的经济关系。政治上,中国奉行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金日成和金正日政府在朝鲜清洗亲华派时,中国并未保住朝鲜国内的亲华力量,在张成泽被处决后,如今朝鲜国内在中朝之间能牵线搭桥、建立顺畅对话的渠道已经十分有限。

综上,冷战结束后,朝鲜对中国没有安全依附关系,经济依赖相对有限,中国对朝鲜也没有政治渗透力及与之相关的控制能力,中国目前难以迫使朝鲜政权改变其对外行为。因此,一直以来国内宣传造成的一个误区,即中朝关系“大哥-小弟”之说并不能客观、真实地体现冷战后的中朝关系性质。1991年之前,朝鲜更多是苏联的追随者,而1991年之后,朝鲜是一个依附不上任何周边大国的独立国家。尽管朝鲜之于中国肯定不是一个靠谱的“小弟”,但中国对于朝鲜也显然不是一个称职的“大哥”,中朝“大哥-小弟关系说”更多只是中国社会的臆想和国际社会的误读。特别是在朝鲜已经事实拥核的条件下,不管中国是否愿意接受,朝鲜已经是一个有能力依据自身国内政治需求和对外利益制定政策的独立国家,朝鲜不会围绕中国战略利益思考问题和制定政策。对这一层面的清醒认识,关系到我们如何看待未来的中朝关系塑造问题。

二、重塑中朝关系:那些似是而非与似非而是

在中朝关系重塑的过程中,学界和政策界存在较大的分歧,存在一些似是而非和似非而是的争论。

其一,学界和政策界争论已久的“保朝论”和“弃朝论”事实上已是不合时宜的命题。中朝关系需要重新审视和再调整。中国应从正常国家关系的角度,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评估对方的行为和选择自身的策略。当年中苏关系和如今中朝关系类比,在情绪认知上有相似性。中国可以借鉴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的理性重塑经验。中国对朝外交需要调整心态,与朝鲜当下的交往,首先不应将重点放在维持社会主义阵营“大哥”和“小弟”的历史血脉友谊上,而应更多建立大国和周边独立国家之间相互合作的关系。与之相对应,中国与朝鲜的关系互动、外交定性和对内对外宣传领域的表述也要随之调整。

其二,在处理对朝关系时,中国要避免情绪化导向,不要陷入以惩罚朝鲜的所谓“白眼狼”和“不听话”行为为目的的行事逻辑,同时也要警惕中国社会将朝鲜问题意识形态化的风险,特别要防范从意识形态对朝鲜的好恶情绪出发绑架中国对朝政策。对朝鲜“白眼狼”和“不听话”的负面情绪,是基于中国与朝鲜是“大哥”与“小弟”关系模式之上的似是而非的思维方式。中国应当接受现有约束条件,真正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塑造中朝关系,这其中尤其要避免因对朝鲜的负面情绪而轻易做出冒进的朝鲜半岛战略调整。况且,中国目前缺乏让朝鲜围绕中国利益制定对外战略和影响对方核战略的能力,因此理性对待和承认现状基础上重建中朝近邻关系是当下现实的策略选择。

其三,近年来质疑朝鲜对中国具有战略缓冲地缘价值的观点越来越多,尽管随着现代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及军事技术的进步,传统地缘政治的教科书需要与时俱进,但目前流行的一种彻底颠覆地缘战略视角的看法亦十分危险,即认为中国可以坐视甚至应当推进朝半岛的统一进程。除非在以下两个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中国和美国及朝韩两国达成正式书面形式的国际条约或协议——一是朝韩两国必须明确长白山领土主权归属中国,二是美军不得越过三八线威胁中国边境安全,否则轻言朝鲜半岛统一将后患无穷。即便如此,美国的承诺可信度亦十分不可靠。中国不应忘记美国曾承诺苏联北约不东扩以换取苏联解散华约,却在此后将北约边境线不断地从东欧推进到波罗地海三国,之后又试图侵蚀格鲁吉亚和乌克兰;以及美国公然单边退出美苏(俄)两国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之前例。endprint

其四,中国对朝鲜的主要工作重点应从经济援助换取政治关系稳定的旧思路,转变为更加注重安全领域合作,特别是核安全领域的合作。中国对朝经济援助带来的政治收益效果不佳,而安全领域的保护更有助于重塑中朝关系。必要时,中国可考虑在核安全领域为朝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中朝两国接壤的现实,使得朝鲜核安全问题,特别是避免核事故波及我东北地区,必须成为中国周边安全的关切点。中国在核安全领域为朝鲜提供技术支持与合作,不意味着中国承认朝鲜拥核的国际合法性,而是出于中国自身安全的必要性考量,而且中国也可以以此为契机,打破中朝关系如今的僵局。

三、朝核问题的困局:冲突的战略目标如何排序?

核问题始终是萦绕在朝鲜半岛上空的阴云,同时也是中朝关系重塑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个困局。在朝核问题上,如今中国有必要对两个问题进行清晰的判断:其一,朝鲜有没有在军事和经济压力下弃核的现实可能?其二,当中国在朝核问题上追求的目标彼此冲突时,该如何进行排序让自身利益最大化?这两个问题的判断直接关系到中国该如何在朝核和朝半岛问题上设定和理顺战略目标。

判断朝鲜是否有弃核的可能性,我们要看朝鲜缘何拥核的逻辑,评估现有迫使朝鲜弃核的手段的效力,以及现阶段已具有拥核能力的朝鲜的战略诉求。

首先,苏联解体和中国与西方及韩国建交后,朝鲜安全上有强烈的焦虑感,经济上资源贫乏又被彻底甩出国际分工体系。彼时的朝鲜政权的两大目标是获得对外安全保障和稳固自身统治地位,因此选择了先军政治,并决定发展核力量,试图用军事威慑撬开与美国的对话大门,获得美国的安全承诺。如今外界更多看到的是,朝鲜发展核力量遭遇国际社会封锁和制裁,经济陷入恶性循环,外部政治环境恶化。但尽管如此,朝鲜发展核武是基于其自身政权统治稳定、国家安全、独立外交等国家利益和统治集团核心利益的理性行为。在美日韩军事同盟在东北亚现实存在的情况下,特别在萨达姆、卡扎菲等政权放弃发展核武的教训面前,朝鲜政权对自身统治和国家对外安全的关切是其拥核的核心逻辑,这一逻辑目前难以打破。

其次,目前国际社会试图通过经济制裁迫使其放弃发展核武,然而从经验上看,经济制裁在改变一个国家对外战略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特别涉及国家安全和统治稳定范畴时,经济制裁压力的效果几乎是零。诚如普京所言,“伊拉克和利比亚的例子已让朝鲜意识到,核威慑是唯一能保障其安全的方式。制裁无济于事,朝鲜宁愿吃草也不会放弃核试验。”与此同时,通过经济制裁会让朝鲜虚弱的国民经济进一步恶化导致其政权崩溃,更是不切实际的目标。

再次,我们应动态地看待朝鲜弃核的条件和难度。在当年朝鲜处于核试验爬坡底端的窗口期,朝鲜曾表示愿意弃核换取美国一纸《朝美和平条约》,但如今业已拥有核力量的朝鲜手中的博弈筹码已今非昔比,其战略诉求亦随之发生变化。特别随着洲际导弹和氢弹试验的成功,朝鲜如今已经成为东北亚的独立玩家,不可能再接受当年通过弃核交换美国安全承诺的交易。

综上所述,一方面,作为一个为确保生存的政权,朝鲜会为保留核力量不惜一战。另一方面,国际社会没有除军事打击之外令朝鲜弃核的有效手段。如此一来,中国如今对外表述的朝鲜半岛三个原则立场:朝半岛无核化,朝半岛不战不乱,和平手段政治协商解决,在战略上很难同时实现。在现实中,第一个目标和后面两个目标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冲突的。无论外交口径如何对外进行策略表述,但我们需要清醒认识到,实际上中国做不到同时实现三个目标,这就涉及一个目标排序的问题。

中国在确定处理朝核问题的战略目标时,应在承认现实约束条件的情况下,首先要避免出現最坏的结果,在此基础上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坐视美国军事打击朝鲜核设施与核武库有可能令中国东北部地区面临大概率核辐射风险,甚至灾难。事实上世界各国都承受不起这一代价,包括韩国和美国。因此,朝半岛不战不乱应置于实现朝半岛无核化目标之上,而和平手段政治协商解决则是手段而非目标。其次,中国要争取避免次坏的结果,以及提高自己在朝半岛问题上的话语权。因此,中国实际处理朝核问题时的战略目标应避免朝鲜倒向美国和西方,进而把矛盾焦点对准中国,以及防止中国在朝半岛问题上话语权的丧失。

中国在实际处理朝核问题上,应把更多精力放在促进谈判的进程中,以提高自己在东北亚地区事务的话语权。将追求战略结果的目标设定调整为追求战略过程,很多难题就有解决出口。比如,中国可以推动中俄朝三边沟通机制、继续口头倡导六方会谈机制,更可借鉴俄罗斯在叙利亚和乌克兰问题上的处理方式,即通过介入议程,使自己成为不可或缺的大玩家地位。

四、朝半岛各路玩家的博弈:对手还是伙伴?

中朝双边关系的重塑与互动离不开朝半岛各方博弈的大背景环境,而且深受其影响。这其中,明确谁是我们的博弈对手,谁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以及如何在策略上和战略层面处理好与相关国家的关系,制定目标明确的政策,这将密切关系到朝半岛局势能否稳定,以及朝核问题能否被纳入到积极的议程和有效的进展中。

1.以策略博弈为主的中美韩互动

中美两国在朝半岛的关系主要是以策略性博弈和沟通商议为主。中美合作处理朝半岛特别是朝核问题时需要特别注意,中国不能在美国的议题、框架、节奏,特别不能在美国压力下开启被动合作进程,尤其不宜给国际社会这样的认知。在目前中国难以主导朝半岛议程的情况下,将与美国合作看作解决朝半岛的钥匙是一个不可取的思路。中国出于自身利益,无论是惩罚或是拉拢朝鲜,都要让朝鲜和国际社会理解,这是中国与朝鲜之间的双边行为,是中朝之间的事,而不宜让外界误以为中国正在美国的施压下针对朝鲜,否则会出现一个令中国陷入被动的局面:中国把仇恨拉到自己身上,让朝鲜把矛头和怨恨对准中国,同时却把话语权交给美国,令朝鲜认为只有与美国建立双边对话才有效,这同时也会让韩国和日本更依赖和倚重与美国的联盟关系,其客观结果是帮助美国主导东北亚局势,削弱中国自身在朝半岛问题上的话语权。endprint

中国要特别警惕特朗普政府现在在朝核问题上频繁给中国戴“高帽子”的策略,让中国以“大哥”身份管束朝鲜,不断逼迫中国通过切断对朝石油通道等高压经济手段针对朝鲜。特朗普政府的意图很明显,一是不断给中国施压,把中国顶向矛盾前沿;二是向朝鲜、韩国、日本和国际社会释放信号,中国是在美国压力下整治朝鲜;三是当中国不按照美国意愿行事时,以“管束不力”、“不积极帮助美国解决朝核问题”等借口,对中国及中国企业进行经济胁迫。针对此,中国首先要向美国和国际社会明确,中朝之间是独立主权国家之间的正常关系,朝鲜并非中国的附庸,中国对于朝鲜拥核行为并不负有管束义务。与此同时,中国应在朝半岛问题上适度切割与美国的不对称合作关系,中美在朝半岛问题上必须以平等的身份和姿态进行策略性合作。这要求中国能够在这一合作中占据一定主动提出议题和思路,否则中美之间在朝半岛问题上没有太多合作余地。

另一种流行的观点是,中国应该推动和促成美朝两国单独谈判,这是朝鲜非常希望的结果,同时也是特朗普政府未来有可能尝试摆脱国内压力去实践的事情。奥巴马民主党政府很大程度上顾忌国内道义舆论压力,不得不排除与朝鲜直接和谈的选项,但特朗普在这一问题上显然更加务实和具有开放性。美朝直接和谈的结果会让中国在朝半岛的角色被边缘化,甚至有可能促进朝鲜对美国的导向。因此,中国不能放弃在朝半岛推动多边和谈的主动性,应当积极参与甚至引导谈判进程和议题,增加自己在这一进程中的作用。

在解决朝核的问题上,中国不要高估美国的能力、决心和意愿。美国同样没有更好的手段和能力迫使朝鲜弃核。特别随着洲际导弹和氢弹的试验成功,朝鲜对美国及其盟国军事威慑力提高,美国解决朝核问题的空间十分有限。根据核军事专家的分析,如今朝鲜可能已初步实现核武小型化,美国很难准确定位目标并在军事上实现一次性清除。同时鉴于韩国对于美国武力解决朝核问题的极度安全担忧和阻挠,以及美国在韩国的数万驻军这些投鼠忌器的约束,美国通过武力解决朝核问题并不现实。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到,在朝半岛难以实现统一的情况下,维持和适度渲染朝鲜在东北亚的安全威胁,有利于美国在该地区维持美日韩同盟关系的稳定,因此朝鲜拥核对美国并非完全不可接受的选项。

论及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联盟体系,中国无法回避如何处理另一组与中美关系密切相关的周边关系,即中韩关系。美国利用朝核问题,正着手在韩国部署事实上针对中俄两国的“萨德”系统。在看待“萨德”部署问题上,中国不能对文在寅政府抱太大期望。文在寅政府不是杜特尔特式的民族主义者,在菲律宾国内拥有坚实的社会民意基础和自主性。历史和外交经验一再证明,在日本和韩国的政治生态下,亲华的领导人很难有立足之地,美国也不会容忍这样的政权长期存在。文在寅政府没有能力改变美国要在韩国部署“萨德”的决定,其更有可能的选择是把部署“萨德”的责任推给朴瑾惠政府和军方,但“萨德”部署的事实难以改变。中国在“萨德”问题上不能仅仅考虑与文在寅政府的关系就无所作为,这会给外界形成中国在自身重大安全关切问题上不去争取,而过于迁就美国及其盟国的印象。但是,中国反制“萨德”部署,重点不应放在经济制裁或变相经济制裁韩国身上,这样做不但不能影响结果,而且会给周边消极的示范效应,即中国和周边国家一有矛盾就动用经济胁迫手段,这不利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萨德”问题的核心症结在美国身上,是美国而非韩国要打破大国间的战略核平衡,韩国更多是被迫接受这一结果。

中国可以考虑有效利用美国部署“萨德”一事在核军备领域做文章。中国完全有合法性以对方破坏战略核平衡及威胁中国安全的合理理由,修改此前过于偏重防御性的核军备战略,提高自身核打击能力,建立防范“萨德”系统的导弹发射基地。事实上,中国或许已经开始这一进程,但仍需要对外明示,将这一行为及其合法性与“萨德”部署直接挂钩,以提高自身核威慑,和展示中国保护自身安全利益的决心。这同时也是突破冷战后核军备领域削减核武器的国际规范对中国的束缚的一个机遇。特别特朗普上任后,如今美俄两国都在试图为这一国际规范松绑,中国应当利用“萨德”部署跟进。我们可以回顾,当年美国同样以伊朗核问题为借口在波兰、捷克部署针对俄国的反导和监测系统,俄罗斯采取的策略是借机提高了自身核打击能力,并明确宣示在俄欧边境部署其最先进的战术导弹伊斯坎德尔,而不是因此针对其准盟国伊朗,也没有因此与东欧国家关系交恶。而针对“萨德”部署,俄罗斯的应对也是利用时机重启伊尔库斯克东方导弹基地,并明示如果他日美俄冲突,“萨德”系统将成为俄罗斯首先打击和清除的目标。

2.以战略协调为主的中俄合作

在各利益攸关方中,中国应加强与俄罗斯在朝半岛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俄罗斯是中国的全球战略协作伙伴,同时也是东北亚的区域内国家,更是朝半岛问题的切实利益相关方,并且对朝鲜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鉴于朝鲜与苏俄之间的历史联系与现实关系,俄罗斯是阻止朝鲜倒向美国和西方的积极力量。中国一度过于重视中美在朝半岛的合作,相對忽视了与俄罗斯的战略协调与合作,在与美国商议对朝制裁协议时,未顾忌战略伙伴的相关利益,这也是使朝半岛问题出现僵局的原因之一。

中俄两国对朝半岛局势和朝核问题的基本判断存在一定出入,但在朝半岛的利益却又有很大重合。俄方在判断朝鲜弃核和美国放弃部署“萨德”系统缺乏现实可能性的情况下,似乎更倾向于默认朝鲜拥核的现实能力,并拉拢和压制朝鲜不倒向美国,以及要确保朝半岛不战、不乱、不统的大局。俄罗斯对美国在朝半岛问题上的信任低于中国,对朝鲜弃核的可能性持十分悲观的态度,而中方此前更多寄希望美国答应和朝鲜签订双边和平条约,实现朝鲜弃核和美韩放弃部署萨德的双重目标。尽管存在对现实认知的分歧,但中俄在朝半岛的利益方向基本一致,中俄两国在朝半岛的共同利益远多于中美之间。中国此前在处理朝核问题上,过于看重美国的作用,却明显低估了俄罗斯对朝鲜的实际影响力,忽视了俄罗斯在朝半岛问题上可以扮演的协调角色。

由于对朝半岛的基本形势判断存在一定区别,因此与中国将朝核问题看作美朝之间的事,并推动美朝自己去谈判的态度不同,俄罗斯对朝鲜问题的主要态度是:朝鲜问题应由中俄两国处理。俄上院国防和安全委员会主席奥泽罗夫曾表示,“对于美国表示可能对朝动武表示遗憾。这再次说明解决朝鲜问题的重任落在俄中两国肩上。”俄罗斯在朝半岛问题上有与中国合作的意愿,因此更多考虑中俄在朝核问题上的协调,此前一直与中国面上保持表态一致,即使并不完全认同中方的判断和解决思路。在中国两次绕开俄罗斯与美国双边议定朝核问题,并试图配合美国在朝半岛的战略考虑压制朝鲜之后,俄罗斯对中国的战略信任下降,中俄需要加强在朝半岛问题上的沟通与协调,巩固双方的战略信任关系。

中国可以考虑在现有六方会谈的框架下建立并强化中俄朝的三边对话机制。六方会谈已事实上陷入僵局,美朝拒绝这一形式和平台,韩国更认为六方会谈当年是中国在帮助朝鲜拖住和欺骗美韩,对此有抵触情绪,相比中俄朝三边对话机制更能发挥实际作用,而且能够充分体现中国坚持朝半岛问题和平手段政治协商解决的立场,中俄对等关系也有助于中国在朝半岛问题上恢复话语权。

在《中朝友好条约》继续生效的情况下,如今朝鲜仍是中国在法理意义上唯一具有同盟性质的国家,而俄罗斯是中国对外表述中唯一接近准盟友性质的“全球战略协作伙伴”。中国在朝半岛问题上对朝鲜和对俄罗斯的态度不仅涉及到中俄和中朝双边关系,更关系到国际社会其他国家如何看待中国的对外战略可信度和如何处理与准盟友性质国家的关系,这关乎到中国在周边和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和软实力,也会影响到其他国家是否乐于与中国建立真正的战略合作关系、是否愿意追随崛起中的中国的意愿和信心,并最终体现在中国“一带一路”周边建设的大局中。

最后,朝半岛问题是中国崛起的一块重要试金石。与台海、南海和东海这三大影响中国崛起进程的问题相比,朝半岛特别是朝核问题是中国周边难题中目前最棘手和最容易失控的方向;处理得当,有助于提高中国在周边的威信和话语权,处理不当,则可能导向灾难的结果,打破中国崛起进程。中国在朝半岛问题上需要战略决心、定力和创新思维。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朝核问题半岛萨德
冷战后朝韩关系发展在解决朝核问题中的地位、经验及展望
“半岛骑遇”,5月阳澄湖半岛上演最欢乐骑行记
探析“朝核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部署“萨德”意欲何为?
公元前500年前后意大利半岛的居民
My Homet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