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几点建议

2017-11-17 18:53许贵华
学习导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小学策略

许贵华

摘 要:当今的小学语文教育与生活之間是密切相关的,教师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合理开展审美教育,扩展学生的思想,制定有效的心理教学方案和课堂辅导模式,让学生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锻炼自身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素养,积极的面对学习和生活。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方法和课堂模式提供几点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 语文 审美教育 策略

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重视生活素材和教育学习的衔接,必须把课堂与生活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让语文的教学内容不再单调,与此同时,加大课堂有效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生活化模式”的教学,让学生对生活态度和学习方法有自己的观念和见解,让学生提早的适应多变和多元化的社会,全方面综合发展。

1、加入小学语文课堂审美教学,丰富课堂审美教育活化性内容

在小学审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了解语文,让学生激起学习语文的兴趣,感受多元化的语文“活化性”课堂,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快乐、寻找乐趣、感受到幸福感和满足感。教师要增强课本文章的教学内容,加入日常审美技巧的教学,配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必须让学生了解语文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学习语文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优势,才能避免学生出现厌倦学习和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让学生带入情感和生活化的实际问题有效地思考,引导学生学习,才能构造出高效的小学语文审美教育课堂。为了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审美观,全身心地融入社会中,提高审美能力,积极地面对生活,教师一定要严格教育学生,让学生懂得,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往往和心境相关,拥有高效的审美能力对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人的审美能力会影响人的行为和生活状态,积极的心态能让人充满活力,从而以健康、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

小学语文的审美教学,能让学生正视语文科目的学习,加强自学能力。而且,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积极的正能量和美学境界,注重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意识培养,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并在生活中积极、乐观地帮助他人,发现美、感受美,享受美,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审美世界”的学习中,正确的培养心理健康意识和理念。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认真负责,并注重交往技巧,把宽容、勇敢、自信、乐观、积极生活的中华名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不断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的元素,提升审美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播放审美纪实或者大自然的教育记录片,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常理,开动灵活性的思维能力,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发现美学元素,更好地理解语文课文,优化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小学语文的审美教育是一个漫长而需要掌握方法的过程,教师要以身作则,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不断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让学生形成坚持到底的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相信自己的信念,从而锻炼学习的坚强意志,加强审美体验和经历,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全方面地提高心理素质,学好语文。

2、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审美方法,完善课堂审美教育丰富性知识

学习语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做好教学工作,积极开展审美教学活动。教师要知道,小学语文的“审美教学”,能带给学生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塑造学生的人格魅力,让学生身心健康全方面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发挥探究性意识,把“学”与“用”相结合,不断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获取美学元素,陶冶情操。小学审美化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求教师把语文教材和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从生活中寻找有利于学生思考和学习的教学元素,并合理地融入到语文课堂的教育中,让学生感受到“审美元素与日常生活相融合”课堂的趣味性,达到情景结合的有效模式,充分发挥审美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多看一些情感纪录片,比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灵鸡汤》、《我爱我家》等的综艺节目,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和人物经典传奇,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触发学生的心灵,看到世界里存在的真情实感,了解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从而激起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对审美素养的追求。

在小学语文审美课堂的教育中融入审美元素教学的课程内容能提高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教师要注重审美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审美价值”的正确含义,让学生有意识的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主动解决,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细微的细节并感受美丽的时刻,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和探索生活的意识,自主探究语文的内涵和精髓。而且,语文既是一门可以灵活运用的学科,又是一种情感丰富的语言,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明白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动向,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的力量,告诉学生,要学好语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审美能力,一日复一日的积累经验,不断总结和更新学习方法,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融入到语文的情感交流中,强化审美能力,才能发挥情感教学的极大优势,综合提高心理素质。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需要运用一些辅助教学的工具和材料,结合日常审美教学元素,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合理地选择语文素材,选择生活中关于美学的教学课件,播放相关教学视频和教学资料,方便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活化了语文课堂,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了学生的生活技巧。

3、加强小学语文课堂审美内容,保证课堂审美教育高质量方案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主要依据课本知识内容给学生做讲解,而小学生处于青春懵懂的阶段,对新鲜事物的感知力比较强,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如果教学不注重教学题材,就会给学生造成学习语文的困扰,封闭了学生的思想,阻碍了教学进度,而且这样的语文课堂知识有限,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甚至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厌倦,无法激起学习语文的兴趣。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越来越注重“多元化”和“实际化”,语文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个性化和自由性,因此小学语文的审美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另外,教师对于语文素材的选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不能马虎了事,更不能选择与语文教学中无关的内容,要结合日常审美元素和方向,合理结合课本文章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美、发现美,找寻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专业素材,配合审美方向,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课堂模式,淘汰传统教学方法,避免教学缺陷,让学生感受到“审美化”语文教育的魅力。

另一方面,教师要制定出有效的语文审美课堂教育方法,利用活动课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更多学习语文的热情和自主探索新知识的动力,从生活中探索美的能量,从而掌握更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在学习语文文化知识的同时,扩充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审美能力。此外,审美课堂教学结构对于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强化语文课堂的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心理学习素养和审美技巧,加强对日常生活中的美学感受能力,让学生养成爱学习、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积极的生活,并适当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让学生有虚实结合的思想,从生活中不断发掘美。教师还可以给同学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加强对自然界的美学感受,比如运动经验、兴趣爱好等,让学生扩展思维能力,提高生活技巧,在紧张的学习中学会放松压力,缓解心情,培养学生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扩展审美空间,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提高审美能力,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

总而言之,小学是人生中重要的阶段,是学习生涯中的起点,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心态,提供高质量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对学生展开全面的审美教学,不断丰富小学语文课堂内容,在课堂中融入情感的同时,加深学生印象,引入多元化、多方面的教学素材供学生学习和思考,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技巧,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袁文智.浅谈电教多媒体在小学语文审美教育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2,(12):95.

[2] 程秀珍.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审美教育中的意义[J].科教导刊,2015,(4):55.

[3] 王春辉.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途经和方法[J].作文成功之路,2015,(5):46.

[4] 童国安.明确课标要求,落实审美教育[J].考试周刊,2014,(20):78.endprint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小学策略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