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家庭亲子互动问题与对策

2017-11-17 21:01王倩
学习导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农村

王倩

摘要

亲子互动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受历史原因、经济条件、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农村家庭的亲子互动质量日益成为教育关注的聚焦点。

关键词:农村;幼儿家庭;亲子互动

亲子互动的定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看。广义的亲子互动是父母与子女直接或间接的所有接触、相互影响而发生交互作用所形成的交往关系。狭义的亲子互动被看作是一种具体的可见的活动方式,即在父母和子女的共同活动中,通过情绪情感和言语行为上的交流与沟通,形成的相互配合、协调,相互督促、促进和达成教育目标的有效系统网络。良好的亲子互动应能够体现孩子的创造力、与家长间的沟通,孩子和家长的共同配合,活动的乐趣性。本文从狭义定义出发,概述了农村幼儿家长亲自互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存在问题

1.农村幼儿家长的亲子互动意识薄弱

通过观察研究发现,在农村幼儿家庭的亲子互动中,农村家长对于传统的“家长中心”观念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倾向。从育儿理念上来看,多数中国家长将儿童的成长视为“塑造”的结果。中国家庭,尤其是受中国传统文化深刻熏染的农村家庭是一种模式化的家庭,多数家庭在育儿理念上认为儿童一定是家长“教育”的结果,而家长对孩子的“管教”程度直接决定了孩子的发展方向。对儿童身心发育过程中文化的潜在影响、熏染远未达到应有的重视。

2.农村幼儿家长的亲子互动技巧生疏

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家长容易将“互动”演变成“指令”,孩子事实上一直处于被动、受抑制状况。一方面这是由于双方的不理解,受传统道德的深刻影响,农村家长出于自己的想法要求孩子去做,而孩子被迫需要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对于自己的事情越来越缺少主见和评价。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中国家庭情感表达较为含蓄,而农村则更为明显,尤其是父亲与孩子对于互动中积极情感感受不高。

3.农村幼儿家长的亲子互动知识不足

农村幼儿家庭中,家长往往过于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而忽视了其他各个方面的综合发展。这就会造成农村幼儿家庭的亲子互动带有过强的目的性和检查性,久而久之,幼儿在这种紧张的审查互动下,会越来越害怕与父母的沟通,这将会给今后的亲子关系埋下隐患。

(二)对策建议

1.树立民主教养观念,建立民主和谐的亲子互动关系

首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承认孩子是一个独立发展的完整个体,是一个发展中的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同时也要重视家长的主导作用,给予孩子适中的爱,既不能随心所欲的去支配孩子,也不能完全服从孩子,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环境和适宜的照顾,以促进孩子自主精神和社会性的发展。

其次,要牢固树立教育孩子需要学习的观念。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不是天然形成的,更不是顺其自然就能够做好的。只有充分认识到建立一个良好亲子互动关系的重要性,才会真正把孩子放在视平线的位置,才会给予孩子一定的发言权和决定权,培养孩子良好品质和操行。

2.重视孩子的体验,积极学习教育知识

重视幼儿的主动参与,不仅仅是让幼儿在表面上进行了家长指示下的活动,而是要充分发挥孩子自身行为的教育价值。“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是父母必须掌握的教子艺术,因此,父母应注意多与孩子沟通交流。无论自己多么爱孩子,但只是将爱藏在心里是远远不够的,父母必须把这种爱表达出来,让孩子亲身感受到,父母不仅是自己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更是能够心灵陪伴的亲密伙伴。因此,父母既要拓宽交流的宽度,全方面和孩子接触。例如,每天挤出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今天做游戏、明天讲故事、看电视,后天画画、聊天等等,还要加强交流的深度,提高和孩子沟通的质量,通过倾听孩子的诉说。体察、接纳、反映孩子的感受,引导孩子讨论自己的感受,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和鼓励。在亲子互动中,家长应多加使用赞扬奖励这类正强化,以便对孩子产生激励作用。例如,发现孩子的一些优点或者好的行为时,父母可运用描述性的赞扬,将看到的一切描述出来(如,我看到你把这个小花画的很像的时候,我非常高兴),使孩子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益处或者快乐,用一句话或者一分钟肯定表扬孩子(如,你总是能够把事情做的更好),使孩子能够将自己的行为持续下去。

3.转变倾听方式,灵活运用批评技巧

首先充分利用环境的力量,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安全的环境,让孩子愿意向家长倾诉。亲子冲突往往是由于父母对子女的错误认识造成的,错误的认识导致了父母对子女的异常态度。

其次是积极倾听。重要的是真正的在状态的听。耳朵进入状态,面部表情进入状态,还要思考,听出幼儿每句话以及每一句话后面的意思。要看到幼儿的形体动作所表征的意义,发现幼儿谈话中的闪光点,及时引导幼儿袒露心声,才是需要把握的心理信息的关键因素。使幼儿形成对父母的信任[ ];减少亲子冲突发生的频率,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长作为孩子行为的榜样和引导者,适时适当的批评与赏识是必要的,但是批评也需要技巧。

首先,巧用运用语言的艺术。家长表述额语气和神情比说话的内容更加重要。如低声批评,暂时沉默,暗示批评,引导孩子换位思考。这种“低声冷处理”的方式给孩子自我思考的时间,能够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并且促使孩子反省自己的责任,有利于幼儿提高自己的自我意识,提高幼儿情绪控制能力,同时让孩子能够将这种积极思考的经验保存下来,并拓展到与其他人的交往交流中,

其次,要适时适当。实际上,从心理学上看,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一定有后悔和认错的意识,但是认错意识会因为家长不适当的惩罚而降低,这叫错误的相互交换效应[ ]。而家长应该清楚的是,孩子犯错误的当时,不是指责的最佳时机,最好等到他自我反思之后再去解决此事。与孩子沟通,关键在于效果,利用非正式谈话能够达到效果的话,就尽可能不用刺激的語言沟通。语言沟通容易因为情绪的控制不当产生对抗性的反射效应。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做到表扬用加法,批评用减法。

参考文献:

[1]杨克.新时期亲子关系研究:基于社会工作专业的视角[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11:14.

[2]黄红.与孩子沟通的艺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00.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村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要有农村的“味道”
记忆里的“农村”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从“量”入手 提升农村小学生阅读质量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农村老人健康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