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激趣教法 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2017-11-17 14:38方成家
学习导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激发运用兴趣

方成家

摘要:作者从中学地理教学实际出发,归纳总结出了教学实践过程中,巧妙运用若干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激趣教学法,并简明扼要地论述了这些激趣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操作方式与过程,用于实际教学确能有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兴趣;教学; 运用;激发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有赖于兴趣。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我们知道,地理课的类型很多,有的侧重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感知,有的侧重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成因或地理规律的理解,有的侧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等,这些内容大多具有区域性、抽象性和综合性的特征。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情境,突出重点、淡化难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当讲到我国河流和湖泊对人类有什么影响时,可以播放一些河流和湖泊图片,启发学生讨论,这样学生可以得出河湖能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如水资源、水能资源、航运价值等,同时也可以造成水灾。就这样,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可见,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未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只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在介绍我国长江中游和下游的洪水原因时,它既是这一课的重点,又是这一课的难点,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出长江水系图,用闪烁的方法显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即宜昌以上的干支流,以及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和北面的汉江。教师很容易给学生介绍清楚,在有些年份,流域内普降暴雨,三股主要洪水来自同一时期,河水猛涨,就会使长江干流出现特大洪水。多媒體的运用,就使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巧用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适当时机,引入与教学内容有联系的历史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其思维,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如讲到“洋流”时,可以引入二战时诺曼底“神兵”登陆的史例,1944年6月英美联军的潜艇在德军的严密监视下,顺利通过英吉利海峡,在诺曼底登陆,如同“神兵”从天而降,而德军却毫无察觉,原因何在呢?原来是他们成功的利用了英吉利海峡洋流运动的规律,借助深层洋流的动力,关闭发动机,使潜艇避开德军的监视,胜利登陆。又如讲到“土地资源保护”时,可以讲一下古巴比伦王国的兴废。当年人类文明的发祥地由于土壤破坏、水土流失、生态恶化,最终导致了它的衰落,现在的伊拉克荒漠已经约占全国的一半。经过这样的历史知识的导入,一下子就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之中,也就能取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运用生动的诗词和地理谚语教学,感召兴趣

地理知识面广,课上的生动有趣,能使学生精神振奋,从而感召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内蒙古牧区时,用歌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还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诗句,无形中把学生引进了内蒙古大草原的地理境界中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觉。

同时,如果教师选择有地理性、趣味性的地理谚语穿插在教材的讲授过程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用“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这句地理谚语,概括昆明准静止锋以东地区的阴雨冷湿的气候和崎岖起伏的高原地形;又如引用“雷打未惊蛰,雨水四十日”的天气谚语来帮助学生理解我国东南部地区季风活动和锋面雨事带的形成规律,引起学生的丰富联想,使获得的知识更为巩固。

类似这样的短诗断句,地理谚语不胜枚举,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如果引用得当,可以大大加深和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激发学生思维,使他们能获得牢固而深刻的地理知识。

四、巧用成语教学,助长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成语,会使课堂生辉,助长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讲到南极洲冰雪覆盖的大陆时,引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说明南极洲厚厚冰层的形成原因。在学习东亚时,形容日本与我国的位置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与朝鲜是“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用“星罗棋布”来形容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湖泊众多,用“滴水穿石”来说明流水的侵蚀作用;用“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来比喻沙漠地区的风力搬运作用;用“沧海桑田”描述地壳的运动;用“风雨交加”来形容天气等等。引用这些成语准确、生动、形象,既具有科学性,又客观反映了地理现象,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能有效助长学生学习兴趣,取得更好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以上仅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对一些教学方法的认识和运用,我们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 已有的条件,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习内容的目标和要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效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建议[J]. 李晓红.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S3)

[2]中学地理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 许以全. 科技资讯. 2011(06)endprint

猜你喜欢
激发运用兴趣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