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服务英语口语》课程教学中激励学生学习英语口语动力的方法和途径研究

2017-11-17 14:11黄蓉蓉李欢
学习导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学习动力教学改革

黄蓉蓉+李欢

摘要:《航空服务英语口语》课程是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空中乘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基本服务能力——英语口语表达与交流能力的课程。空乘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普遍较差,学习动力差,听说能力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经过两年的实践,逐步实现了在企业资源信息化转换、教学内容更新、教学组织创新、考核改革等方面实施改革和探索,国航订单班英语口语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热情、兴趣、动力;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效率和积极性得到显著提高。经验可推广至订单班其他专业课程,和其他班级;对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启发和思考。

关键词:航空服务英语口语;学习动力;国航订单班;教学改革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近年来高职院校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用专业知识和实用技术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养成。如何更好地通过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励策略有效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过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学习动力在其间起的作业非常大。它不直接介入学习,而是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习的潜能,调节学习互动的进行。学习动力是推动学习不断前进,激励学习行为持久并达到预定目标的学习作用力。

《航空服务英语口语》课程是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空中乘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基本服务能力——英语口语表达与交流能力的课程。我校空中乘务专业自12级学生开始组建国航订单班。根据企业调研和企业反馈,学生在企业岗前培训和工作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英语口语较差,学习动力差,听说能力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我们开展了空乘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同学认为英语口语对未来生活和职业非常重要,但缺乏学习动力和行动力、课余学习时间较少、很难坚持学习。根据调研和问卷结果,我们从订单班人数较多的“国航班”人才培养现状入手,从我院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短板“岗位英语听说”为突破口,经过两年的实践,逐步在企业资源信息化转换、教学内容更新、教学组织创新、考核改革等方面实施改革和探索,国航订单班英语口语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热情、兴趣、动力;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效率和积极性得到显著提高。

一、明确对接企业的职业标准(专业英语方面)

通过多次的企业调研和教研会议,明确了对接单位的专业英语职业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 乘务员选拔时的英语要求;2. 国航岗位工作的英语要求;3.国航岗位考核、晋升的英语要求。

二、实施步骤

(一)企业资源信息化转换,资源共建共享,紧密校企合作

根据企业反馈的学生情况和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以及企业提供的资料“乘务英语200句”(该资料为国航培训资料),此文本的形式不方便学生识记,因此,针对学生学情,课程组老师将200句文本资料转化为音频资源,逐句录制,示范朗读,并在此基础上制作了点读flash,满足学生在不同学习环境下的需求,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经过转换的信息化资源,与企业共享,从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解决了“只有考核,没有教学”的问题。

(二)前置企业英语要求,更新教学内容

针对选拔、培训,前置“乘务英语200句”到专业英语课《航空服务英语口语》的教学计划和《乘务英语200句专业选修课》中,并开发了乘务英语200句相关教学资源,包括选修课教学计划、课件、200句音频、特色点读flash、问题库(Excel、Word、音频)等。因为空乘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有着开口能力差,听力更差的基本特点,问题库音频的开发,能有效帮助学生在课后多多进行听力、口语的同步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不仅会读、会背这200句,还能听懂别人的话语,选择合适的语句回答、解说等,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这样,既帮助了学生提前深入学习企业要求的200句,也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英语应用能力,顺利通过初始培训。

(三)教学管理多举措,有针对性地对接企业要求

1. 从2015年开始在2014级国航班建立APP虚拟班级,根据学生英语层次进行分层,在英语学习APP上跨班组建A、B、C班3个虚拟班,分层管理,每个老师分管一个班级。教师要求学生从小目标做起,日积月累得以实现大目标,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动力。根据学生在APP上的积分排名和每天完成英语学习的质量、时长给出平时成绩。更主要的是,根据企业在不同阶段的英语要求,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和管理。比如A班的同学英语基础较好,可以更多地关注乘务英语中级的内容,乘务听力、口语、阅读、语法都要提升;B班强调乘务英语200句的听说会话,强化听力和口语;C班重在读顺、读懂200句,也即是语音语调和基本含义。这样的信息化手段高效便捷,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大幅的提高。

2. 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BB平台,为国航班开设了专区。内设国航班特色资源、课后练习、国航自主测试、讨论区等,国航班专有作业,如课后音频等也由网络平台提交。信息化教学手段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趣味性,同时教学方法多元化也激励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动力。有效实现了线上线下双教学,方便学生进行自主选择,有针对性地掌握企业技能标准。

(四)学习成果评价“企业化”

1. 实施专业英语课的阶段考核,推行月考制度。阶段口语考试的考核内容要点以国航200句和乘务英语中级为主,考试形式采用“国航式”口语考试方式。

月考采用笔试的形式,内容围绕国航200句和乘务英语中级,以听力,翻译、情境问答为主。将月考成绩进行排名,对排名靠后学生进行警示提醒;离校前,根据每个月的月考平均成绩,采取末位淘汰制。月考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对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国航英语学习内容的巩固。从而达到了根据分层、分阶段,结合航空公司等企业对学生英语口语的要求的教学目标,设立分层分阶段的考核评价方式,将考核和评价的结果可视化,以监督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

2. 建设乘务英语中级模拟题库;为校企双方搭建乘务英语中级考试平台,提升职业素养。经过多方努,成功在我校建成了“乘务英语中级”证书考点。该证书的获得可以帮助学生达到国航的资格标准,更早地放飞国际航线和晋升两舱乘务员、乘务长。

同时开设了相关专业选修课《乘务英语(中级)》。课程支持“课证融通”,鼓励同学努力达到企业要求,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动力。

三、实践效果

改革实施效果显著,企业对学生满意度明显提高;国航培训英语考试通过率显著提高;乘务英语中级考试通过率明显增长。

四、总结

针对我校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特点及课程教学现状,在探索激励学生学习英语口语动力的方法和途径的经验和成果主要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方面,根据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学生不同英语水平;结合航空公司等企业对学生英语口语的要求,将教学目标分层、分阶段化。教师要求学生从小目标做起,日积月累得以实现大目标,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了解学习后的成果,将成果可视化,学生在逐步实现小目标过程中建立自信,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动力。

第二方面,靈活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将学生分层、采建立虚拟班,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BB平台、自建flash等资源库,教学方法多元化增加了学生学习趣味性,激励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动力。

第三方面,根据分层、分阶段的教学目标,结合航空公司等企业对学生英语口语的要求的教学目标,设立分层分阶段的考核评价方式。如同游戏中的一道道关卡在教学中采用分层分阶段的考核评价方式,将考核和评价的结果可视化。监督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江群,盛强. 行业资格标准融入空中乘务专业教学标准的实践探索[J].科技创业月刊,2014,27(10).

2. 马建豹. 任务教学法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师范大学,2010(4).

3. 张蓉. 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的激励与培养[J].丽水学院学报,2006,28(01).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动力教学改革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状况调查报告
物理探究性学习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
激发国防生学员学习动力的思考
激发和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动力的技巧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