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闻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7-11-17 20:05李严军
学习导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宣传新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李严军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新闻媒体要发挥好主渠道作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本文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以及在新闻中如何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闻;宣传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一、时代背景

当下,我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但各种结构性矛盾也逐步显现出来,一些不同的思想观念也开始涌现出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作为新闻媒体,更加应该具有时代担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到新闻当中,广泛宣传,倡导全社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如何用新闻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闻媒体作为重要的传播力量,是人们接收信息、形成观念的重要渠道,因此通过新闻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主渠道作用,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彻到日常新闻报道中去。

1.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和所坚持的基本观点。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才能明晰媒体和媒体人的真正社会责任,才能透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透本质、找准方向,才能深度融合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力量,指导人们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并对社会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例如,在弘扬主旋律中,有的人認为这无非就是几句套话、空话,与普通百姓根本挂不上钩。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没有国哪有家,祖国的日益强大才是我们幸福生活的源泉。战火纷纷的中东国家,如何谈得上自由、平等?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都应当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准则。如果自己不讲文明,如何要求别人讲文明,更何来文明社会?有的人不愿努力、不想付出,却埋怨社会对他不公平,处处要求事事平等,这可能吗?大是大非面前,我们必须要讲政治。在实践中学习和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才能引发人们判断正在发生的国事家事天下事的功过是非,直接影响社会人心。抗洪救灾中,我们不只是纯粹地报道灾情有多重,更应报道救灾中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一种人民利益至上的精神,传递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友善互助的社会精神。脱贫攻坚中,我们既要宣传国家的好政策,又要报道自力更生,通过双手脱贫的典型人物,还有社会各界全力帮扶的感人故事,从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扶贫工作的良好氛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唱响主旋律

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我们应当把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当前高唱的主旋律,对新闻内容进行有机联系和深度融合,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宣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并以此作为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动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一致、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传递一种满满的正能量。在社会实践中,坚持人民团结进步、社会繁荣发展的新闻导向,形成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讴歌人民开拓创新的敬业精神。湖南卫视新闻中心近几年推出的《县委大院》、《绝对忠诚》、《为了人民》等大片,这些感人的故事打动了观众的心,引起社会强烈共鸣,弘扬了民族精神和奉献精神。宁远县柏家坪镇板利元村郑福明家自从立下了家规,“一、遵纪守法、爱国爱家,二、忠孝谨信、光大门庭,……”13条家规,成了家人的行为准则,全家生活变得更加和谐、幸福。2014年我们在本台报道这条新闻后,又先后被省市新闻联播采用,引起强烈反响,真正唱响了时代的主旋律。

3.全面深度融合

当前,新闻媒体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应该说花了很大力气,营造了全覆盖、多角度的报道场面,掀起了宣传高潮。但是,作为一名基层的广电人,我觉得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核心价值观的文字报道见多,深入挖掘和宣传的少;配发图片漫画的多,形象感人的少,身边熟知的人和事更少,等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特质内涵丰富,新闻工作者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人云亦云,需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接受传播者的观点。同时,要在观众知晓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采取诲人式传播、惠民式传播,起到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不断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词,24个字,从集体到个人,在国家、社会、公民层面都作了规范。它的形成,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积累,必将不断深入和持续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闻媒体要发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宣传、主题宣传、热点引导当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新闻人要切实增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意识和能力,高举时代和发展大旗,深入基层,贴近群众,通过鲜活的人物和生动的故事去感染观众。同时,不断创新宣传方法和手段,比如评选“德孝模范”“工匠”“最美人物”,聚焦平凡人、常见事,讴歌其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效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广播电视业务》[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年版.

[2]罗耀南.《传播论谈》[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版.

[3]易柯明.《新闻媒体的核心价值》[J].《潇湘声屏》2015年第11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宣传新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谈行贿犯罪案件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