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具有卓越高职特色的立德树人新模式

2017-11-17 13:53高楚云
学习导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卓越立德树人模式

高楚云

摘 要:立德树人是建设卓越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构建卓越高职特色立德树人新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此模式的基本内涵是基于卓越高职院校建设的全方位、宽领域的立德树人;其特点是:以培育卓越职业人才为目标,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以思想政治教育开放性为风格;其基本方法是“三个结合”,即理论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普适性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

关键词:卓越;高职;立德树人;模式

作者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卓越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兴起的教育发展潮流,旨在培育适应全球化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的卓越职业人才。大力发展卓越教育,努力建设卓越高职院校,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推动当代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创造大国转变的必然要求。立德树人是建设卓越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在建设卓越高职院校过程中,我们初步构建了卓越高职特色立德树人新模式,旨在增强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一、构建卓越高职特色立德树人新模式的重要意义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职业高等教育,都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遵循立德树人的基本法则。所谓“立德树人”,就是以全社会公认的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用先进思想道德教育学生,使之树立理想人格,成为德才兼备、德能双馨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构建卓越高职特色立德树人新模式,对于实现卓越高职院校建设目标,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强国、创造大国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实现卓越高职院校建设目标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要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完整职业教育体系。目前,我国制造业、服务业和整个国民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为了适应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迫切需要,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政府主管部门提出了实施卓越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建设卓越高职院校的总体目标是打造一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卓越高职院校,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水平和办学质量,培养大批适应国家产业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要求的德才兼备、德能双馨的卓越职业人才。

建设卓越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卓越职业人才。所谓卓越职业人才,是指既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品质,又具有高超职业技术技能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德能双馨、德才兼备是卓越职业人才的基本特质。如何做到德能双馨、德才兼备呢?最根本的途径就是立德树人。在卓越职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中,德与才、能是辩证统一的。无德即无才、无能;反之,无才无能即无德。事实证明,一个无德之人,难以成为国家有用之人;而一个无才无能之辈,也难以成为真正有德之人。从孔夫子到王船山,中国历代思想家都十分重视“君子人格”的培育。所谓君子人格就是德才兼备、德能双馨的理想人格。所谓“德”,其原意为“得”,后来演绎为道德、品德[ ]。人生之初,即无德又无能,而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获得了为人处世之道,即为道德;进而把道德内化为心理品质,即为品德。道德品德乃立人之本。离开了德,就难以成为卓越人才;即使拥有一定的科学技术和职业技能,也不能正确使用而造福于人类。因此,只有立德才能树人,德育居于育人的首位。构建具有卓越职业特色的立德育人新模式,正是培养卓越职业人才的内在要求。

(二)增强卓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迫切需要

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要求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建设卓越高职院校过程中,如何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实效性呢?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难题。改革开放以来,伴随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逐步得到加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高等职业人才培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传统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和弊端,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

传统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主要弊端有:一是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还没有真正确立。只是停留在“以德育人”的工具理性层面,而没有提升到“立德树人”的价值理性层面。这必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模糊,没有把培育理想人格作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取向。二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单一,内容不全面,过程不彻底。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上仅仅把教师看作是思想教育主体,而没有把全体教职员工和广大学生作为思想教育主体,难以发挥全体师生员工的主体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把思想政治教育僅仅停留在课程教学中,而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于学校各项工作中;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上,仅仅停留在学校教育阶段,而不能延伸到毕业生就业阶段。三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封闭保守。没有建立学校、社会、家庭的联动机制,不能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体系。我们构建的卓越高职特色立德树人新模式,可以克服上述弊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打造制造强国、创造大国的现实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丰富的人力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和巨大的资源消耗生产了大量的普通产品和大众消费品,不仅扩大了经济总量,改善了全国人民的生活,而且通过出口满足了世界各国的市场需求,从而使我国成为闻名全球的“世界工厂”。目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和工资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已逐步丧失,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严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制造业乃至全部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创造大国转变,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推动我国制造业乃至全部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关键在人。只有培育大批德才兼备、德能双馨的卓越职业人才,才能为打造制造强国、创造大国提供人才保障。美国、德国、日本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制造强国和制造大国,从它们的发展经验看,在大力发展普遍高等教育的同时,必须着力发展职业高等教育,培育大批德能双馨的卓越职业人才。因此,应当批判地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在建设卓越高职院校的过程中,构建高职特色立德树人新模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大批德才兼备、德能双馨的卓越职业人才,从而为我国由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创造大国提供人才保障。endprint

二、卓越高职特色立德树人新模式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实施卓越高职特色立德树人新模式,必须深刻认识其基本内涵和特点,才能增强推行这一新模式的自觉性。

(一)卓越高职特色立德树人新模式的基本内涵

我们构建的立德树人新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德育模式,它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导向,基于卓越高职院校建设而形成的全方位、宽领域的立德树人模式。

1、全方位立德树人

全方位立德树人,是指全员、全面、全程立德树人。具体内涵如下:

一是全员立德树人。所谓全员立德树人,是指学校的全体师生员工都是立德树人的主体。要实施全员立德树人,首先,必须牢固树立广大高职学生和教职员工都是立德树人主体的新理念。彻底摒弃只把教师作为主体,而把学生作为客体的旧理念,树立师生双主体理念。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立德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的价值取向。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立德树人的关键因素在于广大学生的主体性。片面强调教师主体性而忽视学生主体性,立德树人的目标就会落空。其次,要牢固树立“大德育”观[ ]。教师是教学主体,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学校非教学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因此,除了倡导教书育人之外,还要倡导管理育人、后勤育人。只有动员全体师生员工都投入立德树人工作中去,才能增强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二是全面立德树人。所谓全面立德树人,是指学校各方面工作都要贯彻立德树人新理念,都要围绕立德树人目标而进行。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院校德育主渠道、主阵地,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高职学生最受欢迎、终身受益的课程。其次,学校各门专业课程也要贯彻立德树人新理念。专业课教师必须既教书又育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再次,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学校各级党政干部和团学干部都要对学生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最后,学校的人事管理、教务管理、科研管理、图书管理、后勤管理等部门都要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立德树人提供保障条件。

三是全程立德树人。所谓全程立德树人,是指把立德树人理念贯彻于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必须根据高职学生的阶段性特点和成长成才規律,分阶段制定立德树人计划,在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逐步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于高职学生培育全过程,使高职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及实践创新能力逐年得到提升。首先,在入学阶段,要加强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热爱专业、热爱学习的教育;其次,在低年级学习阶段,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政治理论教育、道德法纪教育以及心理教育;再次,在高年级学习阶段,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正确婚恋观和家庭美德教育,做好就业创业指导;最后,要对毕业生进行个性化跟踪指导,确保每一位高职毕业生成为用人单位满意的卓越职业人才。

2、宽领域立德树人

所谓宽领域立德树人,是指在开放性办学理念指导下,高职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学生家庭及社会各方面密切配合,共同立德树人。培养德才兼备、德能双馨的卓越职业人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必须承担立德树人的主要责任;同时,必须调动和发挥企事业单位、学生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承担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

首先,建立卓越高职院校与实习、用人单位合作育人的联动机制。在校企合作办学背景下,卓越高职院校要主动同实习单位、用人单位协商,制定合作立德树人协议,明确规定协议双方在立德树人,培养卓越职业人才方面的权利和责任。学校要选聘实习单位、用人单位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和学生辅导员,并定期考核。同时,学校要派遣专职教师赴实习、用人单位会同对方协同做好实习生和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其次,建立卓越高职院校与学生家庭协同育人的联动机制。家庭教育对高职学生成长成才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长思想道德素质和家风的深刻影响。因此,要把高职学生培养成为卓越职业人才,必须发挥学生家长的配合作用。在建设卓越高职院校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学校与学生家庭协同育人的联动机制。定期召开家长会或开展家访,交流学生培育情况,制定学生个性化培育方案,及时处理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二)高职特色立德育人新模式的基本特点

基于卓越高职院校建设的立德育人新模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以培养卓越职业人才为根本目标

这一立德树人新模式在育人目标上突出了高职特色,坚持从高职院校的实际出发,适应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着力打造德才兼备、德能双馨的高级技师后备人才。如果说普遍高校注重大学生科学理论素养的提升,那么高职院校则更注重学生技术技能的提升。在卓越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实践育人,在专业实习和实践教学中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技术技能水平。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高职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意识、敬业精神;要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之养成为创新型复合型卓越职业人才。

2、以培养工匠精神为核心内容

在卓越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着力培育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彰显卓越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内容的独特性。工匠精神是在手工业时代形成的优良职业道德,内含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德艺双馨等优良作风和职业品格[ ]。在新型工业化的现时代,这种传统的优良职业道德仍然值得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包括工匠精神在内的各种职业道德和职业文化的价值指引;另一方面,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历史文化资源和具体表现形态。在当代中国,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导向,重塑和弘扬工匠精神,使之成为高职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在创建卓越高职院校的过程中,要大力宣传和弘扬工匠精神,让广大高职学生自觉学习和掌握工匠精神,并内化为职业道德品质,外化为职业道德行为,从而成为爱国敬业、勇于创新、勤于创业的德能双馨的卓越职业人才。endprint

3、以思想政治教育开放性为主要风格

在建设卓越高职院校的过程中,要积极推行开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机与活力。首先,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开放性,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鼓励学生加强道德修养,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之真正成为立德树人的主体。其次,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开放性。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性,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批判地吸收和借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中的合理因素,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资源。再次,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开放性。在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同时,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活跃校园文化,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最后,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开放性。充分利用校园网、手机信息、微信、微博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和针对性。

三、实施卓越高职特色立德树人新模式的基本方法

实施卓越高校职业特色立德树人新模式,必须采用“三个结合”的基本方法,即理论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普适性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

(一)理论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实施卓越高职特色立德树人新模式,必须采用理论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方法。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因此,在立德树人过程中,首先,必须重视理论教育的重要作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高职学生的头脑,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组织和指导高职学生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夯实理论基础。

其次,要加强实践育人。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光靠理论教育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强化实践育人。在建设卓越高职院校的过程中,必须把实践育人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大对实践育人的投入,建设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通过社会调查、参观学习、实习锻炼等方式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并在实践中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最后,要注重理论育人与实践育人的有机结合。在建设卓越高职院校的过程中,要统筹协调理论育人与实践育人的关系,合理确定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课时比例,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确保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质量,消除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脱节的“两张皮”现象,使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理论教育中要注重实践案例分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教育中,要注重科学理论的指导,培育高职学生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直存在重显性教育、轻隐性教育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在建设卓越高职院校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关系,在优化显性教育的同时,不断强化隐性教育。所谓显性教育,是指正规、公开、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政策教育等。所谓隐性教育是指非正规、间接、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渗透于各门专业课和文化选修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校园人文景观、管理制度、校风教风学风、文化活动等对高职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及教育工作者的言行举止、行为方式、服饰仪表、精神面貌对高职学生的影响,新闻媒体、社会风气、社会舆论及家风等对高职学生的影响等。

显性思想教育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特点和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课,对高校学生进行正规、公开、直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宣教,对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政策水平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须继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发挥显性教育的优势。但是,我们过去片面强调显性教育而忽视隐性教育,严重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应当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以美国为例,他们为了掩饰其资产阶级教育的性质,在高等教育中,不开设正规的公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而是把资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公民教育课程以及各门人文选修课程,并通过竞选演讲、人文景观、校风教风学风、校园文化活动、宗教仪式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们应当立足于中国国情,批判地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成功经验,积极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寓教于乐,让广大高职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理想人格,成为德能双馨的卓越高职人才。

(三)普适性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

在建设卓越高职院校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普适性思想政治教育与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在强化公共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时,推行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因材施教,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首先,认真实施国家教育部关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方案,从教材、课时、师资等方面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面向全体高职学生进行科学的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创新理论教育、道德法律教育、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等,全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全体高职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答现实问题的能力,为培育卓越职业人才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其次,在加强高职学生普适性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积极推行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每一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调查研究,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高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利用课外时间,深入学生之中,同学生进行个别谈心,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推行卓越职业人才培养导师制,由导师对高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具体指导,确保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最后,要注意普适性思想政治教育与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摒弃简单化、教条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加强师生互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说服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endprint

猜你喜欢
卓越立德树人模式
追求卓越,拒绝内耗
画与理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曾鳴 警惕停留在優秀的誘惑,這是卓越最大的敵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