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2017-11-17 18:35刘传亮魏兆莹卢婧一
学习导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媒体

刘传亮+魏兆莹+卢婧一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特点,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养路径。指出,新媒体运营者应明确自身使命,规范信息传播;教师应重视并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大学生要拥有质疑精神,努力提高自身媒介素养。

【关键词】 新媒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高校作为科技发展、理论传播、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地,理所当然地成为西方国家文化渗透和侵袭的重要阵地,而网络作为一种先进的高科技传播手段,已成为西方国家传播文化的重要渠道,迅速发展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影响和冲击,对高校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新媒体语境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的内容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新媒体积极效应的发挥关键在于对其的合理运用。高校学生是新媒体使用的主体之一,积极利用新媒体探索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路径是新形势下的迫切需求。

1.运用新媒体,创新高校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方式

一方面,要利用新媒体优势变传统的“灌输式”宣传为“互动式”宣传。传统的教育模式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多以教育者主导的传播为主,主要采取的模式有课堂思政课教学、集中的党课学习培训、学生活动中的一些宣传册与标语等,其中思政课教学为主导模式。这种宣传教育多是以教育者为主导的“灌输式”宣传,形式单一且很难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参与性。另一方面,也要利用新媒体优势变传统的“概念化”传播为“感性化”传播。传统传播方式多为“概念化”传播,解释性话语较多,核心价值观要想被普通学生理解和掌握,则需要深入浅出,转换为普遍的价值原则和社会共识。教育者应更多利用新媒体提供视频、音频、图片等形象化的教育工具,更好的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深入浅出。

2.利用新媒体,整合高校教育资源

高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场所,教育工作者要重新审视传统教育资源的优劣,同时挖掘新媒体所提供的有效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新技术条件下,微博、微信、博客、网络论坛等都应成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应充分发挥新媒体便捷、灵活、互动的优势,将其作为重要的教育载体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善于利用校园主网页、微信、微博、QQ、博客、网络论坛等新媒体工具,发挥新媒体灵活、快捷、互动等方面的优势,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3.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

要坚持在正面引导,适度开放原则下营造积极宽松的舆论空间,允许不同声音存在的同时,要着重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培育积极健康的新媒体文化,对公开抵制或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论要进行批判抵制,而对一般消极思想要進行积极疏导。其次,在学生中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微信微博“达人”,担当起校园网络舆论氛围营造的主动推动者。

二、新媒体语境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的原则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原则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原则,是我们利用新媒体,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基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出的‘‘三个倡导”,其本质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不仅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也是把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传统优秀价值观相融合的结晶。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价值取向直接决定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2.引导与过滤结合原则

在多种社会思潮并存的今天,大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大学生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开始追求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共产主义理想产生了冲击。所以,清除腐朽思想,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地位,是当前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

三、新媒体语境下,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路径

1.发挥新媒体的正面影响,不断增强教育实效性

新媒体在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新媒体拥有丰富的讯息,这些都为培育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资源。传统教育方式的载体在于课本和课堂,而新媒体依托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可以将培育融入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环节,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另外,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是由教育教学主管部门将划定的教学规范和纲要先期试点后,再发给各高校进行教学实践,待教学方案成熟后,再传递给学生时,相当一部分知识已经丧失了时效性。

2. 消除新媒体的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新媒体在技术环境、执法方式等很多方面都有别于传统媒体,因而制定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应增加针对性。在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在完善法律细节的同时,还必须注重立法领域的创新。对于新媒体的规范应有别于传统媒体,大量使用新方法、新手段、新渠道,对新媒体加以引导,最大限度发挥其积极作用。任何一种事物的发展都会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解决新媒体的负面影响,最便捷的手段就是使用技术手段从物理上加以隔绝

3.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大力培养新媒体素养

人的综合素质水平是其知识层次、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的总和,综合素质会通过其个人素养表现出来。作为新媒体用户,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的各种行为,则反映了他们的知识、道德及其他方面能力的水平。当前,新媒体在社会上所产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随着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趋势将持续下去,每个人都有将信息与他人交流分享的权利,新媒体正是在公民这种愿望驱使下的产物。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我国对于新媒体的规范管理,不能再像从前专靠技术封堵的手段了,新媒体规范需要使用者个人素养来发挥作用。新媒体是全民的工具,也应由全民来自我管理,为自己建立新媒体的健康生态。新媒体的娱乐功能是吸引大学生参与互动的一大原因,但实际上沉迷于新媒体娱乐功能的大学生,正是缺乏新媒体使用素养的人群,他们最容易为负面信息所感染,受到其毒害,成为负能量传播的推手。

参考文献:

【1】郑洁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田海舰,邹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纲北京:人民出版社,

【3】王虹,刘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媒体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