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研创下引联,打造网络师资

2017-11-17 18:37曾文全
学习导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中职教育

曾文全

摘要:近年来,我国中职教育发展较快,为企业社会培养了大量的职业人才。但中职教师队伍建设存在较多问题,未充分体现出应有的地方性与行业性、技术技能性、市场导向性,严重影响着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本文通过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背景分析、主要目标、实施过程、体会与思考阐述,起到一个抛砖引玉作用,希望更多热爱职业教育的人士能出谋划策,为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服务。

关键词:中职教育; 师資队伍建设; 培研创下引联;

为加强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下文简称网络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全面素养,通过内培外引,清浚源头,引进企业活水,打造了一支精教、善操、能研的网络专业师资队伍,促进了专业发展。

1 现状分析

我校网络专业的师资队伍是一支老中青结合的教学团队,现有专职教师23人,兼职教师5人。专职教师:高级讲师6人,讲师8人,双师素质教师16人,有企业工作经历的2人。在IT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其知识更新快,应用性、实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对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我校网络专业师资现状尚有差距:(1)有IT行业从业经验的“双能型”教师较少,实践经验普遍缺乏;(2)具有高级讲师、高级技师的教师数量匮乏;(3)教师专业能力、科研能力和企业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2 主要目标

立足校本培训,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实施“培、研、创、下、引、联”培师工程,打造精教、善操、能研的IT“双师”队伍。具体建设目标为:

2.1 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专业师资队伍学历层次、“双师”内涵的进一步提升,力争双师率达100%;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综合素质。

2.2 实现专业师资全员下企1个月/年,提升师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专业师资的“双能”(专业理论教学能力与实践教学能力)。

2.3 提升师资技能教学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实现专业师资与学生的共同成长与进步。

3 实施过程

3.1立足学培,清浚源头,培育高素质双师队伍

(1)“培”:加强内培,实现能力再造。

通过参加各种培训进修,提升学历层次,提升师资内涵;通过教学比武,实战磨练。组织教师踊跃参加教学技能、多媒体课件制作、说课等比赛,促使教师专业水平、教学技能大幅度提升。

(2)“研”: 科研促教,提高综合素质

以科研推动教学团队成长是本专业师资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专业组发动大家积极投入课题研究、课程改革、校本教材开发和论文撰写。规定每人至少参与一个市级以上的课题研究,两年内有研究论文、研究报告,有成果展示,做到年年有课题,人人有论文。同时,组织大家积极参加校内校外举办的专家讲座、学术交流、观摩教学等活动,及时吸收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新的教学方法和成果,用以指导、充实、丰富自己的教学和科研。

(3)“创”:创新创优,强化竞争驱力

鼓励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探索教改新路,积极践行课改,参与精品课程建设;承担和参与科研项目,特别是与企业相结合的应用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同步了解和掌握了行业、企业的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接触行业和企业的生产、管理实际,促进双师素质的迅速提升;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优质课比赛、说课比赛、多媒体课件比赛或辅导学生参加省市技能大赛,促使教师大胆探索、修练内功,提高和展示自己,在竞争中学习,在竞争中提高。

3.2广开渠道,引进企业活水,推进技能型师资工程

(1)“下”:依托校企合作,建立互动长效机制。

定期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进行顶岗实践,使企业实践常态化,以积累行业经验,提高实操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坚持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实习,通过实地调查、现场观摩,获得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的第一手材料,同时了解企业需求及相关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从而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对接;注重师资培养与实训基地建设挂钩,让教师参与实训项目的论证、实训设备设计与制作、设施安装等工作,力图通过实战化的参与和训练,使之更好地掌握最新技术和前沿知识,尽快提高实践动手能力,逐步达到“既能上讲台,又能下车间”的“双师”要求;制订双师教师的认定标准,在培养途径、培养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确保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2)“引”:引进专家里手,优化师资队伍。

从企业、高校引进兼职教师:先后聘请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系主任胡选子教授,东莞市科达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郑敬华、潘健民等5位企业专家或行业精英担任兼职教师,直接参与课程讲授、实习指导,通过举办讲座和职业培训,有效提高了教师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满足了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教学需要。

(3)“联”: 共同合作开发,加强专业建设。

①合作构建课程体系、开发教材:先后开发、编写了专业核心教材五部。其中,精品课程《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一书,聘请东莞市科达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董晓、省机械技师学院信息系主任邱泽伟参与编写了其中的重要章节。其效果,一是发挥其企业、行业、高校优势,二是使专业教学及改革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实现与企业、社会零距离接轨。②共建实训基地:联手广东唯康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科达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建设了网络信息安全及智能无线实训室和网络工程综合实训室。通过合作,不仅全方位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水平、职业技能、岗位能力,而且促进了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使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4 体会与思考

4.1 扩大用人自主权,保证引进渠道畅通

要加大政策扶持和政府投人,为中职学校长期、稳定、高质量的师资培养提供保障。要进一步扩大中职学校的用人自主权,开辟优秀人才进入中职学校的绿色通道,建立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中职任教的长效激励机制。

4.2加强校企合作,完善教师专业培训机制

要防止出现“双师培训就是考证”的做法,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在职或脱岗培训,落实下企业实践制度,推动教师和学生到企业、行业一线实践和提高,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和“双元”联动。只有实现了专业教师与企业实际的“零距离”接触,才可能实现中职学校毕业生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培养高素质人才 教师是关键——对我校师资队伍现状的思考[J]. 金二仪.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8(03)

[2]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探讨[J]. 徐金林. 当代职业教育. 2013(03)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职教育
浅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与专业学科的融合
谈活动育人视角下中职班主任工作的创新
新课堂、新模式、新活力
波特五力模型视角下的重庆中职教育竞争形势分析
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