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行为模仿及其应对策略

2017-11-17 04:10廖燕珏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0期
关键词:模仿行为幼儿

廖燕珏

【摘要】模仿行为是一种积极的、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是幼儿感知认识周围世界的第一步,而学前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种模仿教育。因而模仿行为对个体身心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将从模仿行为现状出发,阐述模仿对幼儿行为的影响,并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幼儿 模仿 行为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0-0026-01

一、幼儿模仿行为的现状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任何新鲜,有趣的事物都会表现出极大的好奇与模仿冲动。因幼儿接触的世界范围和个人经验的局限,幼儿依赖于对熟知的人、事、物进行模仿。比如:对家长、教师以及同伴的言行举止,动画片里的动作情节等一系列的模仿。同时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弱,在没有成人正面的引导下,很容易做出不当的行为。我将从负面行为和正面行为两个具体案例来论述。

(一)负面行为

近日,一则新闻报道称:一对双胞胎兄弟模仿动画片情节,用打火机点燃对方,造成弟弟前胸腹部7%面积Ⅱ—Ⅲ度烧伤。

这样的事件屡见不鲜, 5岁孩子模仿動画片场景,撑伞从11楼跳下,导致严重摔伤;10岁女孩模仿动画片人物,用电锯将5岁妹妹鼻子锯开等,一次又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幼儿园里也经常表现在有一个幼儿哭闹会带动整个班级的情绪,也会跟着哭闹说要回家。课堂教学中,幼儿大声说话或拍桌子,其他幼儿会跟着效仿,若幼儿教师缺乏经验,很容易造成场面失控。

(二)正面行为

案例:均均被乐乐一把推倒在地上,均均含泪站起来,还没来得及反应,轩轩走过来,把均均拉到旁边的小椅子上坐着,把均均的头放在他的肩上,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并对他说:“别哭别哭,没事儿了,妈妈说抱抱就没事了。”说完还冲他来了一个大大的微笑。均均虽然一愣,但也给他了一个大大的拥抱,嘴里还说:“不哭不哭,没事儿了。”

轩轩模仿妈妈的行为是有意模仿,是秉着给予安慰的动机,有期望效仿妈妈的行为。而这种模仿大多是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对长期相处的他人,会不自觉的模仿,并无意识的表现出来。最常见的是幼儿模仿大人的言行举止,俗称“小大人”。

二、模仿对幼儿行为的影响

班杜拉提出模仿是行为的复制并对其进行强化的过程。幼儿因个体身心发展的限制,更容易产生模仿行为。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模仿行为对幼儿个体发展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模仿正确的行为方式,使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2)“重要他人”在面对生活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幼儿通过效仿,自然拥有良好的心态来面对生活。更懂得尊重他人,也会富有同情心。

(二)负面影响

(1)自控力和判断力的不足,让幼儿分不清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他们只是一昧的模仿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这也是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2)家庭和学校教育不一致,家长因溺爱而不制止幼儿的错误行为,使幼儿养成不良的习惯。

三、应对策略

幼儿教育是一种模仿教育,处在学习期的幼儿,好奇心强,模仿力强,可塑性高。但由于心智尚未成熟,不能较好的明辨是非。模仿行为带给他们的往往双重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对幼儿的模仿行为进行积极的引导。

(一)避免盲目的模仿,需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

幼儿的模仿带有很强的盲目性,由于他们年级尚小,心智发育不完善,辨别是非的能力弱,往往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去模仿,因此要引导他们明确该模仿什么,追求什么。留心观察幼儿,在幼儿出现行为问题时,及时干预,并指出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一定要让幼儿明白不良行为的危害。

(二)净化幼儿的成长坏境,关注幼儿的模仿行为

幼儿所生活的环境,对幼儿的行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成长的幼儿,他会通过模仿,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与挫折,与他人相处。作为家长、教师是幼儿成长的风向标,更是幼儿的引路人。因此,更应该尽可能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教育环境。然而环境又充满了不可控因素,但在此过程中,只有家长和老师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净化幼儿的成长环境,才会降低,改正幼儿的不适宜的行为。

(三)树立模仿榜样,引导幼儿进行模仿

(1)以身作则,做幼儿的榜样。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言行举止,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修养,是家长和教师给予幼儿的最好的教育。但是人无完人,家长和教师同样也会犯错,敢于承认错误,及时改正,也是为幼儿树立良好榜样。以平等,尊重,真诚的姿态面对幼儿。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要,尊重他们的选择,多鼓励幼儿发展自己的兴趣,保持他们的个性。

(2)引导幼儿做同伴的榜样。幼儿也有自己的社交圈,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它决定了幼儿在学校生活的快乐与否,相对于家长和教师的认可是同等重要的。若幼儿保持争当榜样的作风,同样也有助于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建立。

身为幼儿教师,我认为应把做思想型教师作为发展目标,利用有效的媒介,提供有支持的策略,投放标准的材料,提供有准备的环境,造就有能力的孩子。

参考文献:

[1]《模仿(心理学名词)——百度百科》

[2]《教育中的模仿——人类模仿行为的教育学考察》,沈阳师范大学,2012

[3]《幼儿模仿行为的案例分析》——《小作家选刊》,2016 (17)

猜你喜欢
模仿行为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探
智残儿童构音困难教学中的感悟
项目式模仿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
社区老年人跌倒认知和行为调查与分析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