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批判性思维看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2017-11-17 04:10崔彬彬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0期
关键词:对比

崔彬彬

【摘要】本文旨在对新标准大学英语教程和E英语大学英语教程进行中国文化比例及评判性思维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对比发现,E英语教材中国文化比例要高于与新标准,其文化展现方式也优于新标准;其评判性思维培养方式的表达也要优于新标准。

【关键词】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E英语大学英语教程 对比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0-0099-01

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英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共同开发,于2008年出版并应用于中国各高校(以下简称新标准)。E英语教程是针对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而制定的大学英语教材,2013年出版并应用于中国各高校(以下简称E英语)。

根据[1]Cunningsworth(1984)的教材评价理论,对教材的评价包括三类:使用前评价、使用中评价和使用后评价。本论文对两套教材均进行使用后评价。鉴于目前对于新标准教材的评价都是以量化为主或语料库为基础进行,不能体现文章深度、思想内容及价值取向。所以本论文采取定性研究对两套教材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现就教材选材中的中国文化内容及评判性思维方面做具体分析。

中国文化及中国文化意识的体现

就新标准教材中中国文化整体比例,[2]张仁霞根据调查分析统计,“总体来说,在《新标准》(综合教程)包含的 120 篇文章当中,只有2 篇文章是较大篇幅提及中国文化内容的, 占全部精读课文的比例小于 1.7%。涉及中国文化的篇章仅仅占 3.4%。”

反观E英语教程: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玉文化,竹文化,龙文化,反应了其代表的民族精神;有关鱼的画作,介绍了鱼的象征含义;介绍了中国设计师获得重要的国际奖项,更指出了中国设计师不需要看向西方来设计自己的建筑,增强了民族自信心;介绍了中国的雄伟建筑——长城。第三册讲述了中国人都知道莎翁,西方人却不知道中国与莎翁同样举足轻重的作家汤显祖;涉及到了文化输入与输出的不对等。在64篇文章中,比例为7.8%(不包括单元最后文化快递中的中国文化内容)。教材中中国文化的出现虽然依然很少,至少在弥补中国文化失语的方面迈进了一步。

英语教材中缺失中国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正如[3]金卫国所说,“我国的出版物中,用英语系统介绍中国历史和国情的教材很少。不会表达逼迫我们不得不反思大学英语教学了,教材的选材失当恐怕值得深思。”

英语教材中充斥西方文化不仅仅是教材取材的问题,大方面来说,更是有自我文化殖民之嫌。[4]著名比较教育学家阿尔特巴赫(Philip G. Altbach)曾经直截了当地说“第三世界的大学是殖民机构”,因为“它们几乎毫无例外地建立在某种西方模式上,反映着西方体制下的多种价值观念和组织形式。”而[5]项贤明更是发出了疾呼“大学之道在文化殖民?”

批判性思维的体现

1988年,[6]O'Sullivan就曾提出“评价教科书时,我们必须持怀疑态度,就像我们现在对‘适合一切学习者的教学方法持怀疑态度那样,我们也要用怀疑的态度去客观地找出一些教材的优点和缺点。”而持怀疑态度来看待事物正是评判性思维的要点。[7]评判性思维是要求学习者“对权威和对看似正确的观点采取怀疑的态度,并且独立地、客观地、多角度地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现就两套教材中涉及到评判性思维的部分文章进行探讨。

新标准第三单元独立思考一课讲述一个小男孩第一次上代数课,认为老师用羞辱人的方式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并对他产生了不良的心理影响,而且严重到让他以后都害怕这个老师的程度。文章用了一个段落来抱怨这个老师。课文后面的评判性思考题只问了“这个老师是个好老师吗?”却没有问“学生这样评价老师对吗?時至今日还在抱怨,这样对吗?”

而关于伤害和抱怨,E英语第三册第三单元讲述了一个失恋的男孩,抱怨女友为什么移情别恋。但是教练让他思考这个女孩教会了他什么,改变了他什么。最终男孩学会了如何看待失恋,如何积极的看待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抱怨。

综上,新标准教材在评判性思维方面只是把问题抛出来,却没有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而E英语在评判性思维方面虽然没有单独列出思考题,但是却渗透在文章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思考,正确地直面问题。

结语

纵观以上对比分析,可以发现,E英语中的中国文化因素要多于新标准,其培养评判性思维的方式也要优于新标准。可见,时代的发展在教科书中也有体现,。相信,我们未来的大学英语教材会越来越完善,真正的实现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Cunningsworth, Alan. Evaluating and Selecting EFL Teaching Materials. [M]. 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Ltd: London. 1984.

[2]张仁霞,《新标准大学英语》教材中国文化元素呈现特征分析—— 一项基于语料库的调查[J].英语教师,2013 (5): 5-57.

[3]金卫国,英语教材中本国文化的缺位口[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2):143-145

[4]Philip Altbach,` The Distribution of Knowledge in the Third World: A Case Study in Neocolonialism', Education and the Colonial Experience, Philip G. Altbach & Gail P. Kelly (eds.), Transaction Books, Inc., New Brunswick, 1984:237.

[5]项贤明.大学之道在文化殖民[J].《学术界》,2002(1):34-39.

[6]Tony O'Sullivan. 汪光祖译. 教材评估把重点放在动力与学习上[J].国外外语教学,1990,3.

[7]Dantas-Whitney, Critical Reflection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Through Audiotaped Journals [J]. System 2002:5.

猜你喜欢
对比
“鱼”不如“渔” “渔”不如“欲”
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
小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监测与分析(下)
俄汉语名词的对比分析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影响脚斗士与跆拳道运动项目发展因素的对比分析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