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数学自主探究性问题情境设计研究

2017-11-17 04:10马玉成刘艳丽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0期
关键词:新课程研究数学

马玉成 刘艳丽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入,高中数学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要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前高中数学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设计数学自主探究性问题情境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 自主探究性问题情境 设计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0-0120-01

前言: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自主探究性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方式,数学老师应当对此加以重视,结合学情科学设计自主探究性问题情境,以此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在学生思维受阻处设计自主探究性问题情境

素质教育一再强调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学习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数学老师要重视这一要求,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要贯彻落实这一要求。自主学习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学生主动思考和不断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学生的思维特点、认知规律以及知识基础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阻碍,导致自主探究活动无法继续开展下去。在这个时候,老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在如何去做,而是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指导和启发,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指导该怎么去做。如何才能引导学生找到思维受阻的根源,数学老师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1]。

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有关内容的时候,很多学生的思维往往在最值求解的时候遇到阻碍,不知道如何下手。如果数学老师直接将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能够立即解决眼下的问题,但是下次遇到时依然不会解答。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引入平面几何中“两点之间最小距離”的解题方式以及相关内容,让学生将立体几何转化为平面几何。这种方式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启发性,也是对这一类问题进行解决的切入点。数学老师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从而让学生真正做到活学活用[2]。

二、在学生认知冲突处设计自主探究性问题情境

认知冲突是一个常见的心理过程,可以引起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平衡,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产生“不解决问题誓不罢休”的动机。认知冲突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但是由于小学生思维特点、认知能力等各个方面因素的限制,导致很多学生在出现认知冲突后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从而产生困惑和迷茫心理,甚至自信心会因此受到打击,学习效率也在不断下降。数学老师要对此加以重视,抓住学生心理不平衡,探究欲望比较强这一时机,设计自主探究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探究,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

数学老师可以结合新的教学内容,找出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结合有关途径引发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动力,这种动力的作用是强烈的、持久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内驱力。

例如,在学习椭圆有关知识点的时候,数学老师可以从定义入手,引入“圆”的定义,然后让学生对圆的定义中所有限定条件进行分析,将其一一列举出来,然后设计自主探究性问题情境:如果任意改变其中一个限定条件,将会得到什么,试着将改变限定条件后的图形画出来,并结合图形说一说自己的见解。通过这种自主探究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圆的定义”顺利过渡到“椭圆的定义”的学习上,从而把握椭圆有关知识内容。

三、在知识重难点处设计自主探究性问题情境

高中数学有着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每个知识点之间都是环环相扣的,一旦某一个知识点出现断层,学生这一章节的学习甚至更多内容的学习都会受到影响和阻碍。在整个教学体系之中,教学重难点占据重要的位置,发挥的作用也是最大的。教学难点是主观存在的,教学重点是客观存在的,数学老师要运用数学技巧和数学机智在这些重点和难点处设置自主探究性问题情境,以此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数学老师要做好学情前测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引入生活化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自主探究性问题情境,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和学习难度,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准时机插入自主探究性问题情境,将其重要的功能和价值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马军.创设问题情境,学习快乐数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2008(07):33-34.

[2]支帮清.浅议问题情境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践行[J]. 新课程(中旬). 2013(12):45-46.

[3]李扬波.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数学兴趣[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2(06):20-21.

猜你喜欢
新课程研究数学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