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国高校慕课建设可视化分析的慕课建设策略探究

2017-11-17 04:10张楠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0期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策略探究

张楠

【摘要】近些年来,高校慕课建设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慕课是一种由国外引进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开放课程,大规模参与是其主要特征。由于慕课在我国高校课程建设中的时间比较短,为此在这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只有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才能更好地促进慕课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慕课建设 可视化分析 慕课建设 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0-0210-02

前言

慕课(MOOC)起源于美国,其实质是一种大规模、开放性课程,该课程主要由内容、目标、方法以及评价等组成,其中课程属于核心内容[1]。高校慕课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进而最大限度减少教育成本开支。由于慕课并非本土教学课程模式,因而仍存在较多问题,下面笔者就我国高校慕课建设可视化分析的慕课建设策略问题作以下几点分析。

一、慕课建设工作的意义分析

将慕课引进我国高校课程建设中的意义重大,它可以为众多的学生提供更良好的学习平台和空间,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1)确保教育公平、公正。搭建慕课教育平台,学生可以平等地利用各种共享的学习资源,且其选择的自由性更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较好地避免如传统课程般的诸多条件限制,慕课教学适用于各阶层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学生,学生有学习需求均可通过慕课进行学习,而传统教学是不可行的[2]。(2)传统高等教育的受教育层次通常受高考成绩的影响,高考成绩的划分将学生的受教育档次拉开,许多学生受成绩限制继而导致其无法获得平等的教育,而慕课所体现的包容性更强,它不需要进行考试即可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

二、高校慕课建設可视化分析的慕课建设策略探讨

本次研究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根据CNKI期刊数据库资源信息,通过对数据来源进行观察对比,以此探讨分析慕课建设策略的相关问题。

(一)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

只有紧跟发展潮流,与时俱进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高校教育教学更应与时俱进。慕课作为一种引进的教育模式,它的出现给国内传统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这过程中,我们不能将其置之不理,也不可讳疾忌医,而应认真探讨其应用价值,进而更好地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作服务。在高校慕课建设中,首先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需高度注重本校课程的建设,继而不断提升本校教学水平,扩大本校知名度。其次,应尽可能促进资源共享的实现,如对知识的传承,对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智力支持等,进而更好地实现与国际潮流接轨,推动慕课在高校课程中的建设[3]。

(二)搭建良好的慕课教学平台

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作用非常大,有效的教学活动开展也得益于良好的教学环境。慕课教学平台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最优质的在线学习服务,它不仅是简单的视频在线学习网站,它还可以为学习者提供线上疑问解答、在线考试以及在线互动讨论等,进而为学习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4]。在我国高校课程建设中,常见的慕课平台有尔雅、智慧树等。当前,高校的主要学习主体以90后为主,他们成长于网络信息化时代,对电脑、手机等智能设备的使用更熟练,利用无线网络,通过手机客户端进行慕课学习已经成为大众趋势,这样的学习也更节省时间,能够将碎片化的时间高度利用起来。为此应充分借助各大慕课优势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慕课教学平台,以实现线上与线下互动教学的目的。

(三)建立和完善慕课考核制度

所有的教学课程建设均需进行考核,慕课也不例外,为此,应有目的性地根据慕课的实际状况,将形成性评价充分地融进日常教学活动当中。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可以有效增强其学习自信心,使其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的气氛中可以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继而使其对自我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和目的。鉴于慕课的实际现状,需不断提升诊断性评价的地位,让学生找出自我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理解和把握学科知识的重难点,进而不断调整和完善学习方式。最后,于总结性评价中注重学生的目标评价,进而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具体而言,在慕课课程建设中,考核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方法、价值观等。慕课是一种新兴教学方法,必须建立和完善考核制度,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考核形式有:论文写作、线下考试、实地考察、联机考试等,同时强调日常学习的小组互动、团队协作、课后小结讨论等,继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语

与传统课程相比,慕课更加自由和开放,它打破了常规的时空限制,继而充实了课程的内容。慕课的组成元素突破了常规的课程概念,丰富了课程内涵,它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教育精神理念。

参考文献:

[1]吴学彬,黄海波,林永泉,郑明理,谢正勇.借力慕课,打造智慧教育——浙江省瑞安市教育局区域推进慕课建设实践与探索[J].浙江教育科学,2015,04:47-49.

[2]李秀丽.我国高校慕课建设及课程利用情况调查分析——以中国大学MOOC等四大平台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7,10:52-57.

[3]张兵令,刘洋.上海民办高校慕课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上海杉达学院为例[J].大学教育,2016,05:52-53.

[4]张庆晓.质量建设进程中的慕课重构研究——基于慕课在中国发展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17,01:57-60.

猜你喜欢
可视化分析策略探究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浅析小学体育课堂足球教学策略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