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高职院校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

2017-11-17 04:10胡娜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0期
关键词:保证体系大数据高职院校

胡娜

【摘要】通过探讨大数据时代构建高职院校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意义,结合100所高职院校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美国教育部2015年出台的第五版《教育数据通用标准》中关于职业教育数据采集标准的理论经验,构建了基于主体填报的质量保证体系数据采集平台,并形成各主体填报的数据标准,同时从树立质量意识、培养数据素养、绩效驱动、就业驱动等6个方面提出了各主体自愿填报数据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大数据 高职院校 质量 保证体系

【课题项目】本文为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点科研项目《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研究》(项目编号:ZD2016-10)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0-0004-03

一、大数据时代构建高职院校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意义

国际上,各国对大数据在各教育领域的应用实践均进行着积极的探索研究,其中美国一直走在研究前列。2010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收到来自其科技顾问委员会的一份报告,报告名为“Designing a digital future: Federally fund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network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1]报告中明确指出:如何对大数据这种新的资源形式进行收集、管理与分析已经成为每个联邦政府部门和机构需要积极应对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教育领域,美国建立了包括国家级、州级、学区级以及校级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数据系统服务于教育体系。这些数据系统之间相互关联,数据互通,形成立体化数据网络,为美国教育评价用大数据的获取提供了基本的数据准备。[2]美国学校层面常常利用几种标准的类型数据系统来收集、整合教学过程数据以便于学校自我诊断与改进教育质量。此举对美国学校不断提高自身教育质量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美国的学校能够通过对学生数据的分析,以85%的精确度预测学生的升学率。[3]因此,数据时代构建高职院校反映自身教学质量动态发展的各种数据信息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我国将大数据运用于教育领域的研究探索正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研究实践还相当匮乏。国家层面,尚未建立统一的服务于所有教育领域的数据信息系统。学校层面,一些便于教育资源共享、数据融通的联盟自发组建,如:如北京大学等9校组成的“C9联盟”;浙江大学等组成的“E8联盟”;重庆大学发起的“重庆市大学联盟”等。但是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尚未自发成立类似联盟,学校内部相关的数据平台建设尚属于探索阶段。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政府先行。2015年12月,教育部出台了《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首次提到了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提升学校教学运行管理信息化水平,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因此,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高职院校内部的质量保证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院校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现状

为了解我国高职院校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本文分析了新近完成国家骨干高职建设验收的100所高职院校的验收项目总结报告、验收其它资料及学校网站信息,笔者发现,其中46所院校骨干验收项目总结报告中涉及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相关内容,46所院校无相关建设内容,7所院校骨干验收材料无法正常显示,1所院校验未参加2015年度组织的第三批验收,验收结论为不通过,未见相关建设内容。因此剔除1所未参加验收的院校,7所建设资料无法获取的院校来看,骨干高职院校验收材料涉及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比率并不高,仅50%。从已有的实践经验来看,多数院校从主体责任出发来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并依据主体岗位责任构建质量保障机构。过半数的学校在多方评价、信息反馈、质量标准、教学过程监控这4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建设。

与此同时,验收材料也反映出一个突出问题:各高职院校互联网信息技术运用不充分,与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步伐不协调。数据显示,仅1所院校运用网络信息技术B/S构架模式自主研发了督查督导管理专用平台系统,对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监控。[4]仅5所院校,利用互联网建设了顶岗实习管理监控平台,可实现对校外顶岗实习学生的远程质量管理。总的来讲,还没有哪所院校广泛利用到大数据信息技术来构建校内质量保证体系,真正实现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三、构建大数据时代的高职院校质量保证体系

从我国新近完成国家骨干高职建设验收的100所高职院校的建设现状来看,从主体责任出发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已得到广泛认同,本文通过总结已有实践的经验,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构建基于主体填报的高职院校质量保证体系数据采集平台。同时,通过比较分析美国教育部2015年出台的第五版《教育数据通用标准》中有关职业教育领域数据采集标准的设定,借鉴其先进理论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探索构建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各主体数据填报标准。

1.构建基于主体的质量保证体系数据采集平台

从100所骨干高職院校建设实践来看,与学校教学质量紧密相关的主体有:学校(教师和教辅人员)、学生(在校生和毕业生)、家长和用人单位。因此,本文将从这四类角色出发,构建主体明确、权责清晰的质量保证体系数据采集平台。通过四方主体上传的学生立体化生态发展数据,利用聚类或关联分析,分布式数据库,批处理等信息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终为我们呈现可视化的学校教学质量。

(1)学校学情监控平台。

构建网络化的学校学情监控平台。该平台平行衍生两个子系统,分别由教师和教辅人员填报。教师主要负责与自身专业课程内容相关信息的填报,以及学生学业成绩和课堂表现的记录;教辅人员主要负责教学教辅软硬件设施数据的填报,以及学生入学前的基础数据采集、入学后的德育发展状况记录。平台的设计应该实现高度智能化、高度集成化。首先,能够通过智能校园系统采集的信息数据;其次,平台的登录口应该多样化,既能支持平板电脑录入、也能支撑手机终端上传;最后,平台可接受数据应具有高度兼容性,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均能上传,数字、图表、图片、视频等均可录入。

(2)学生信息反馈平台。

构建全覆盖的学生信息反馈平台。以往常用做法是组建学生信息员队伍,一部分学生意见代表了全体学生的意见,这样的做法在大数据时代需要淘汰。为每位学生分配学生信息反馈平台账号,学生提供教育教学体验评价;以及教辅设施服务意见等各项指标数据,不再是部分学生的任务,而是全体学生学业生涯的必修课。在校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登陆信息反馈平台填写实时数据,毕业生也可以登录信息反馈平台持续关注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动态,并结合自己的社会职业生涯提供意见。

(3)家长意见采集平台。

搭建家长意见采集平台。一方面是为家长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的实时情况提供数据通道,家长是学校教育资源的购买方有权知道、也最为关心学校的教育质量,同时也便于家长全方位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安排,支持学校的校外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家长又是孩子成长变化最敏感、最直接的感知者,能够从产品购买者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期望值,并监控产品质量生成过程,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便于学校不断提高智育、德育两方面的工作以满足家长及社会的需求。

(4)用人单位考核平台。

构建用人单位考核平台。该平台是用人单位根据毕业生在本单位工作岗位的真实表现向学校提供最为客观公正的评价的重要渠道。作为培养杰出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用人单位是检验学生技术技能、职业素质最权威的场所,直接反应出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否实现。通过用人单位考核平臺,企业向学校反馈产品质量检验结果,并提出期望获得的产品,学校参考用人单位的评价及需求及时诊断并改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用人单位输送高质量的毕业生。

2.形成各主体填报的数据标准

美国非常重视建立教育数据标准来规范数据的表达与处理。美国教育部组织相关机构研制了《教育数据通用标准》,并且在应用过程中不断调整与优化,2015年已经发展到第五版。其中的数据模型包括了职业教育中的众多实体描述。[2]本文借鉴其先进理论经验,结合我国实践,并坚持数据填报标准的量化原则、结构化原则、延续化原则、数据采集点在精不在多原则,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数据填报标准。该标准是基于学校(教师和教辅人员)、学生(在校和毕业生)、家长和用人单位四类主体的15个一级元素,72个二级元素的数据填报标准。详见表1:四类主体的数据填报标准。

(1)学校填报数据标准

教师和教辅工作人员是学校质量保证的重要主体,在大数据时代他们不仅需要肩负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同时,需要具备良好的数据素养,肩负实时记录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各项指标数据,为学校进行质量诊断与改进做好原始数据准备,同时为日后接入国家级开放的教育信息系统平台做好准备。教师、教辅人员主要负责7个一级元素,43个二级元素的相关数据填报。

(2)学生填报数据标准

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95后,和即将步入大学校门的00后,作为数字时代熏陶下的第一批原住民,已具备基本的数据意识,他们有能力也有意愿完善自己的数据信息。学生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承载者与参与者,在校生需要从教育教学体验、校园资源使用;毕业生需要从个人发展和学校发展建议等4个一级元素,12个二级元素填报相关数据。

(3)家长填报数据标准

学生家长是最为关心学生成长发展的主体,他们有意愿也希望通过学校提供的渠道与学校互动,了解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状况。学生家长不仅需要填报家庭基础数据,还需要填报学生在校接受教育之后的成长数据,共计2个一级元素,9个二级元素。

(4)用人单位填报数据标准

学校为用人单位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人力资源,用人单位从经济人的视角出发为学校学生培养反馈意见并提出建议,从而获得他们所期望的人才资源,如此良性循环,促进彼此发展。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填报员工基础数据、员工专业技能2个一级元素,8个二级元素。

3.形成各主体填报数据的动力机制

(1)树立质量意识

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质量,从100所国家示范院校建设计划,到100所国家骨干院校建设计划,再到高职院校质量诊断与改进建设计划,国家不遗余力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应崧教授多次在公开场所解读本次“诊改”时强调转变质量意识,从具体岗位工作着手,树立人人参与的现代质量意识。可见只有全员动起来、人人参与填报,方能为大数据时代下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指导思想“诊断与改进”提供数据依据。

(2)培养数据素养

大数据时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正发生着深刻地变化,数据已潜入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大数据分析为依据、用全样本事实说话逐渐成为可能。高等学府作为引领时代变革的主要阵地,其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培养并持续提高自身数据素养,才能实现数据信息在各个节点的顺利流转,以保证学校人才培养各阶段工作高质有效地记录并完成。

(3)绩效驱动学校填报

如果将树立质量意识、培养数据素养视为实现主体自愿填报数据的内部驱动力,那么学校的绩效政策无疑是教师和教辅人员完成数据填报的外部驱动力。学校应从文件制度的高度明确规定广大教职员工自觉维护学校学情监控平台,及时填报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元素,是本职工作,是基本工作量的一部分,应纳入年度绩效考核范畴。

(4)就业驱动学生填报

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数据素养,通过多种手段宣传讲解学生信息反馈平台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学生信息反馈平台是整个学校的质量保证体系数据采集平台的一部分,由该平台采集的数据再结合学校学情监控平台、家长意见采集平台的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最终为学校、家长以及用人单位呈现学生在校期间个人成长的动态数据图谱,并作为用人单位招聘时的重要参考依据。就业驱动力是实现全体学生自愿填报的重要动力保障。

(5)信息互通驱动家长填报

家长如果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可以注册登录家长意见采集平台,填报规定的数据元素,从而获得相应的查看权限。通过信息互动共享的机制可以有效敦促家长自愿填报相关数据元素。

(6)招聘驱动用人单位填报

用人单位招聘时都想迅速而准确地定位自己的招聘对象。学校的质量保证体系数据采集平台,通过各方主体上传的学生发展数据,可呈现学生在校期间个人成长的动态数据图谱。长期合作用人单位需要登录用人单位考核平台,自愿填报相关数据元素才能查看学生的成长动态数据图谱。通过招聘驱动实现用人单位自愿填报相关数据元素。

四、结束语

由学校(教师和教辅人员)、学生(在校和毕业生)、家长和用人单位为主体的质量保证体系数据采集平台,仅仅是大数据时代下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整个复杂的巨系统的一部分。通过各主体上传学生的立体化生态发展数据,利用各种先进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平台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我们呈现实时的学校教学情况、学生发展情况,为学校诊断和改进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数据,同时为接入国家统一的教育服务公众平台做好数据准备。

参考文献:

[1]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Designing a future: Federally fund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network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R].New York: 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2010.10.

[2]郑燕林,柳海民.大数据在美国教育评价中的应用路径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5.7.

[3]喻长志.大数据时代教育的可能转向[J].江淮论坛,2013(4):189-192.

[4]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验收项目总结报[R].http://210.28.10.66/cooperation/backbone/sub/sub_1.htm

猜你喜欢
保证体系大数据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质量保证体系:问题聚焦与对策分析
关于创新军队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