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环境整治及长效管理探究

2017-12-09 22:12王宏运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34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境农村

王宏运

摘 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得到基本的确立,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环境也遭受了巨大破坏,由于长期忽视农村环境管理,导致了一系列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诸如乡镇企业污染、农用化学物质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和大气污染等,随着农村建设的不断进行,不仅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得到重视,而且其所导致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这与我国目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差距越来越大。通过对目前我国农村环境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研究,由小及大,由点到面,从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农村环保监管能力严重不足、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三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环境整治及长效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环境问题;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4.013

1 背景

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然而长期以来,现行的传统政府环境管理模式大多是针对如何有效的治理城市地区“点源污染”的问题而提出的,而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独特之处,与城市环境污染相比较而言,则是被包含在“面源污染”的范畴之内,所以现行的这种政府环境管理模式无法从根本上保护和解决我国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这就使得我国农村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的密切关注,由此农村环境的保护问题也成为农村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内容。

农村环境问题首先与广大的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其次与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有着莫大的关系,处理好农村环境问题,对我国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本课题的细致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2 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在农村基本的建设方面,影响农村环境保护问题有很多,不仅具有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同时也有内在和外在的因素,不仅有历史上所遗留下来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着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现实问题。通过对农村环境问题发生的途径和方式上的分析,列举了以下有关我国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

一方面针对农村地区环保问题的专项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这些环保资金不仅来源单一而且资金的使用效益很低,只能依靠政府拨款以及政府的全权负责使用和分配。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资金主要依靠国家的财政扶持,而这一部分的资金从省到市到镇再到各级村委会,经过很多级的门槛,到了农村便会所剩无几了。而且这些有限的资金因为有多个部门共同在管理,比如环保部门、水利部门、土地部门、畜牧部门等多个地方性的职能部门都有使用这些资金的权益,这就使得农村环保的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处于较低的狀态。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村镇一级政府机构的财政投入力度较小,并且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完成后,其所需的后续设备的维护运行需要持续不断的财政投入,因此这就导致很多农村地区的环保基础设施的不完善问题突出。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些农村地区建立了小型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基础环境保护设施,正是由于政府财政有限,农村居民收入有限,对于这些基础设施的无法做到日常的维护,这就使得我国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一纸空文,并没有起到实际性的效果。

2.2 农村环保监管能力严重不足

农村环保监管能力主要体现在我国政府环保执法机制不顺和环境管理的硬件配置落后这两个方面上,具体看来:

一是政府环保执法机制不顺。农村环境管理不是单单由环保部门一个部门所承担,一旦农村环境发生污染问题,诸多部门将会共同采取行动,诸如住建所、派出所、工商所等,因为农村环境管理与诸多部门的管理职责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政府环保执法机制不顺,工作职责模糊不清,不同的部门机关之间没有很好地配合,缺乏协调机制,甚至会出现有些事情谁都不管,不同机关部门间相互推诿扯皮,有些事情不同的机关部门又会争着管的怪现象。通常说来,在我国农村地区,一旦出现环境污染的问题,都是由环保部门去进行解决,而关键是环境问题不是单单一个环保部门解决的了的,相互之间的部门缺乏配合,难以很好的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二是政府对于农村环境管理的硬件配置落后。第一是缺乏必要的监测手段,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环保部门所配备的一些检测工具不齐全或者说某些工具根本没有,因此就无法有效地对一些环境污染行为的具体污染指标进行测算,有些预测不了的指标还必须送到市级以上的环保局去进行检测,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第二是缺乏必要的管理手段,镇级的一些环保部门的环境监察人员由于自身的局限,自身素质有待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也有待加强,很多执法都是靠的现场观察,主要靠经验,很难及时的对违法排污的人员进行调查取证。

2.3 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一些基层的农村民众对于环保问题重视不够,对于农村的环境保护意识十分薄弱。长期以来,在农村居民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相比较的情况下,农村居民收入通常较低,更多的农村居民对于自己家中的生产经营情况比较关注,而对于跟大多数人息息相关的农村环境则关注较少,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呈现出“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使得他们无视或无暇顾及农村环境问题。农民虽然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一定的文化基础教育,但是由于本身综合素质的局限以及视野的狭窄,再加上政府的宣传教育不到位,在生态环境保护这个问题上往往存在许多盲区,如他们大多数人不知道生态环境与人类的行为有什么关系,生态环境恶化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在他们看来生态环境保护与他们没有多少关系。农村是农民繁衍生息的地方,农村的生态环境既需要农民来保护,也需要农民来开发和利用,农民关于生态环境方面知识的欠缺,将会极大的阻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endprint

3 农村环境整治及长效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目前想要更好的处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各个方面的协调配合,因为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整体系统。

3.1 加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环境管理水平

因为城市和农村存在着二元结构,两者的发展有许多不均衡的地方,很长时间以来,我国财政上大都对城市的环保扶持较多,而对农村的环保建设投入的较少,这也导致城市和农村在环保基础设施上的不均衡性,因此对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我们大力发展。

3.1.1 推动农村垃圾无害化和集中化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小村收集,大村集中,乡镇及以上的集中进行处理”的这样一种运行模式,具体说来,通过设立小型垃圾站,村里设立垃圾桶,设立农村保洁员的岗位,派专人去负责,通过设立垃圾中转站,将各个小村的垃圾实行定点回收,最后回收至当地的垃圾处理地点集中处理。

3.1.2 用低碳环保循环经济的理念解决家畜和秸秆污染问题

由于人畜所产生的粪便等也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一大来源之一,但是这些粪便也是天然的有机肥料,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废物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来推进生态农业的建设,比如在某些地区,首先要严格禁止随地堆放和乱焚乱烧秸秆,充分利用秸秆可再生性的特点,循环利用,同时,要加快建设农村地区秸秆汽化和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据调查了解,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现在还没有这种沼气设备,而在在某些沿海发达地区,已经有部分乡镇发展起了这部分的设备建设。另外,通过积极引导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即将三三两两的养殖户集中起来,由政府扶持,引导村民将畜禽养殖做成一个产业,集中处理畜禽污染问题,同时也能增加农民的收入,一举两得。

3.2 强化农村环境管理的制度机制建设

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管理的筹资机制的建设,提高资金扶持的力度,建立健全制约与监督机制和稽查考核制度,使得农村环境管理走向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全面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2.1 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的基本制度和基础体系的建设

比如说,在全国范围内,抓紧制订诸如《全国农村环境管理条例》,将农村环境的基本制度单独列出来,以提供一个参考。同时,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和使用种类提供一些具体的细致的标准,通过这种方式让农民们在使用化肥农药的时候有一个可供参考的依据,规范其使用。在农村工业建设的过程中,将环境因素也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加以考量。

3.2.2 加强农村环境管理的资金投入和筹资机制的建设

农村环境整治及长效管理需要国家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除了国家投入之外,我们地方上也可通过筹资机制的建设,完善农村环境管理专项资金的管理与维护。例如,为全面贯彻“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政策,市级政府可以在城市维护费、城市管理费中抽出一部分的资金,结合国家投入的农村环境治理的专项资金,设立一個专门处理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工作办公室,配备专业的人才负责监管这部分专项资金的使用。有了资金大力支持,在下一级镇政府中也必须制定严格的制度,以规范农村环境专项资金的使用,如成立专门的办公室,派人员专门负责监管这部分资金的使用,不得挪用、浪费,将这部分的资金集中处置,统一调配。

3.3 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农村环境保护意识

农村环境管理应该和城市环境管理相结合,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城市中的农副产品都是从农村转移取得,而城市中的废弃物又不断地转移至农村地区。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的工作,将农村环保问题和城市环保问题放在同样的位置。充分运用媒体媒介等多种有效手段,强化对农民的环保宣传教育,让其切身实际的加入到农村环境保护上来。

4 结论

通过目前对我国农村地区环境问题的逐步了解,结合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做到充分的认识以及充足的准备,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政府政策、市场秩序、创新污染处理技术、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加强农村环境生态管理,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农村环保创新的道路,为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润羊,花明.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初探[J].环境保护,2008,(22):31-33.

[2]周生贤.推进“村容整洁”是新农村环保工作的重大任务[J].环境保护,2007,(01):8-11.

[3]赵志远.新农村建设中废弃物处理现状与出路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6):38-41.

[4]湛方栋,郭先华,祖艳群,李元.农村环境整治:村容整洁的实现路径[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1):117-123.

[5]苏杨,马宙宙.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02):12-18.

[6]翟诗明.把保护农村环境贯穿畜牧业发展的全过程[J].中国畜牧业,2012,(09):45.

[7]张涛.关于农业农村环境的污染与整治[J].兰州学刊,2007,(05):100-102.

[8]王国平.环境保护与中国农村社区机制的选择[J].求索,2004,(04):7-11.

[9]仲菊,王本平.农村环保创新工作与和谐新农村建设发展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349-351.

[10]严仍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政府生态管理创新[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01):99-101.

[11]李学辉,邱世美.解决农村环境问题需要农村环保自治[J].环境保护,2009,(18):58.

[12]宋晓凯.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成因及责任主体[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28-31.endprint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环境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环境保护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