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海南生鲜冷链配送模式研究

2017-12-09 07:55徐超静任青青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34期
关键词:海南互联网+互联网

徐超静+任青青

摘 要:随着消费者对生鲜冷链配送的需求越来越大,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加大海南作为中国最大的反季蔬菜生产基地的生鲜冷链配送发展空间。然而海南冷链配送的上下游环节存在断链问题,冷链配送市场智能性低,制约海南省生鲜产品出岛竞争力。因此,分析海南生鲜冷链配送模式,建议建立不同生鲜冷链配送模式,实现对海南生鲜冷链配送的优化。

关键词:海南;生鲜冷链配送;“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4.015

从2015年海南省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占比约为23%,对比全国占比为8.8%;产业贡献率海南省第一产业贡献率约为12.8%,对比全国为4.6%,由此可见海南省经济发展必须发挥好农业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据统计,海南省果蔬年总产量到2014年已约964万吨,其出岛销售的部分约占到65-70%,其中每年约有20%~25%在物流环节中损失。因此要发挥海南第一产业的经济拉动效应,减少农产品损耗率,发展生鲜冷链配送十分重要。随着互联网+生鲜农产品销售模式的迅速发展,要想在“互联网+”环境下保持并提升海南省农产品的销量与品质,研究适合海南省现有冷链物流现状的配送模式尤为重要。

1 海南生鲜冷链配送发展现状分析

1.1 海南生鲜农产品经营主体不断增加

海南生鲜农产品经营主体之一的农户数量稳步增加,现有约138万户。农贸市场与农产品批发市场不断增加,现有各类农贸市场471个,建筑面积达130万平方米;农产品批发市场有23家,其中网上批发市场1个,农业部挂牌的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7家。经营主体的增加,使国际旅游岛生鲜冷链配送需求加大。

1.2 海南生鲜农产品需求不断加大

2015年海南农业增加值超过832亿人民币,其中出岛占65%以上;同时海南农产品出口额持续增长,2015超过6.3亿美元。随着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區全面启动,海南与东盟10国的农产品进出口增长空间进一步加大。面对国内消费者对鲜的要求,面对国际贸易中农产品的绿色贸易壁垒,提高农产品品质的生鲜冷链物流将成为海南农产品流转的主流方式。

1.3 海南生鲜冷链配送交通运输网络日趋完善

随着海南省对交通运输网络的不断投资,岛内东、西两线环岛高铁,“三纵四横”的公路网为辅的岛内交通网,100%乡村公路普及率;对岛外铁路、港口、民航并举的交通运输网,其货物的运载能力能满足未来冷链物流发展的需求。

但海南省作为环南海经济圈的核心地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除海口、三亚两个国际机场,以及香港、胡志明两条支线港口,其能进行直接或转口贸易的港口还未建立,导致生鲜货物在报关与清关环节上效率较低,大多货物需要通过广州或湛江港口转港,对高效的生鲜冷链运输造成阻碍。

1.4 海南生鲜冷链配送基础设施具备一定规模,但仓储与配送断链

由于不断投入预冷库建设,冷库容量逐年增加。到2015年预冷库建设总库容达到32万吨,年预冷保鲜能力达600多万吨,从数量上看能满足50%以上生鲜产品的冷藏。但从中冷协2017发布的数据来看,海南省冷库增加量排名全国30多个省市的第五位,但总量排在近二十位,与海南农业大省的地位不相符合。

从冷库建设主体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社、运销户和个人以及企业都有参与。大型企业集中在海口、文昌、琼海以及澄迈等市县;果蔬主要产区多以农合社、运销户和个人建设的中小型冷库为主。从中冷协发布的2017年数据来看,海南冷库租赁价格为4-5元/吨/天,在全国省市中排名第一。一方面海南冷库存储的主要是低价值的果蔬,另一方面租赁价格高昂,影响了海南生鲜的竞争力。

从冷库的自有冷藏车来看,海南排名全国末三位中,并且还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使得海南生鲜出库后,冷链配送难度与成本加大,造成冷链断裂。

1.5 海南生鲜冷链配送设备与技术落后,冷链配送与互联网断链

大型冷链企业与冷库极少,中小型企业与冷库为主。中小冷库配送设备陈旧,技术落后,追加投资难,造成检测、装卸、包装、运输、分销环节能力上缺失,而且信息平台缺失,物流管理能力较弱,造成配送效率低下。

海南生鲜配送体系信息化建设滞后,生鲜农产品B2B,B2C,C2C,F2C平台建立少,通过行政和行业建立的物流平台缺乏电商平台的支付、咨询、售后、信用以及客户群,导致其使用效率低,平台效用发挥较小。例如2014年11月正式开通的海南冷链网,农产品发布少,物流企业注册少。

2 海南现有生鲜冷链配送的主要模式分析

2.1 行政互联网农商平台的社区自提/消费者自提模式

2013年海南省科技厅利用行政指导,打造科技110农博网为海南首家互联网农商平台,建成海南最具专业的“一站式”特色农业O2O生鲜电商开放服务平台“农博商城”。其配送主要采取社区自提。但该平台该平台注重农产品+旅游休闲,其配送区域主要是岛内,且多为常温配送。

2.2 大型企业集团的生鲜冷链自营配送模式

2017年5月,海航冷链作为我国首家新三板上市冷链物流行业企业,提出“商物流”模式,该模式通过原产地采购、跨境运输、通关检疫、仓储加工、配送分销、金融增值等服务,形成自买、自运、自卖的全程自营新业态,其配送是“产地+自营配送”。2017年9月,中铁国际(海南)食品冷链物流中心成为海口综保区首个冷链仓储项目运营,该项目为生鲜跨境电商贸易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其生鲜进口配送区域只辐射岛内,缺乏对岛外的进口配送需求对接。

2.3 行政规划下的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2013年10月投入建设的罗牛山冷链物流园是中国首家“菜篮子”上市公司,是岛内规模最大的安全食品冷链物流中心与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其业务包括多温层仓储及生鲜加工中心、电子商务与农产品交易中心、第三方检测认证服务、供应商金融服务、电商服务,存储、功能涵盖仓储、运输、加工等等。其技术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冷链物流中心的建造技术与制冷设备。经营多种冷链产品品类,以保证在海南这种市场容量较小的区域的容量利用率,实行全品类、集约化的冷链服务。endprint

2.4 行政规划平台下的联盟物流配送模式

2014年11月正式运营的海南冷链网,是政府搭建平台,为农户、经销户与消费者搭建的生鲜冷链物流平台。但该平台推广力度较小,使得营销区域较小,平台交易数量小。

2.5 “农合社、农户”+冷库+“社会/自有冷藏车配送模式”

由于传统物流观念的影响,以及冷库主要经营产品单一、价值低等的影响,农合社与农户通常与冷库签定仓储协议,以减少成本。但该模式由于资金投入小,成本小,使得农产品的品质、仓储与运输效率都得不到保障。

3 “互联网+”下海南生鲜冷链配送模式的优化

3.1 发展行政互联网农商平台的智能配送模式

根据互联网农商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在订单集中的大城市设立智能配送中心,设立城市生鲜智能自提机柜,利用提前预售等方式,进行智能备货,并对生鲜产品提取进行智能冷链装卸包装,保证配送的效率与品质。同时,对入岛游客进行短信、微信等推广,扩大平台的品牌辐射区域,增加平台的影响力,培育海南自有农商互联网平台。对岛内居民的短途冷链配送,实施社区智能自提模式,减少配送里程与运输成本。

3.2 自营配送模式向第三方物流拓展,满足海南生鲜经营主体的不断增加

如中铁冷链与海航冷链,在跨境电商迅猛发展的机遇下,应自建电商平台或与成功的跨境电商平臺合作,将线下的销售,扩展到线上的销售,力争与更多进出口商户达成进出口物流合作,承接相关区域内的跨境电商、国内电商生鲜冷链的物流,充分发挥海南省在南海经济圈、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地理优势。同时与更多的国内冷链物流企业结成物流联盟,组建国际化的冷链配送中心,避免进出口冷链与国内冷链物流的断链。

针对海南对外港口无主线的情况,争取设立转口贸易港口,降低报关与清关,以及转运的时间与运输成本。

最后将业务扩展向海南本土,满足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农户、农合社不断增加对生鲜冷链配送的需求。

3.3 各市县政府引导行政区域内相关经营主体利用联盟物流配送

将行政区域内的精准扶贫、扶农与冷链物流补贴待政策相结合,以利用联盟物流销售的数据为申请补助的参与之一,将散、小、弱的经营主体集中在同一平台,同时起到宣传联盟物流网络平台与促进农村增收脱贫的作用。

3.4 建立农户与农合社/冷库+第三方冷链物流配送模式

由于海南冷库以中小型冷库为主,其技术设备、冷链配送能力与信息化建设都较落后,而其自身受投资能力限制,很难自营冷链物流。因此将传统的农户/农合社+冷库模式转向前三者+第三方物流合作模式,有效降低与控制海南生鲜物流成本,实现农户与农合社、冷库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三赢。

3.5 开创“众包”冷链物流配送模式

从海南生鲜冷链运输的冷藏车来看,海南因以低价值的果蔬冷藏运输与配送为主,主要的配送以社会冷藏车为主,而非自有冷藏车。这就使得要提高海南生鲜冷链配送效率,主要是提高社会冷藏车的运转率。可以已有的海南冷链物流网平台,对社会冷藏车进行资质审核,审核通过后,如滴滴打车类似,建立诚信评价机制,对社会零散生鲜冷链配送实行众包配送,充分利用社会冷藏车与冷藏设备。同时对且有冷藏包装与配送能力的车辆,延伸门到门服务,实现生鲜冷链的宅配服务。

4 总结

“互联网+”环境下,国内外对生鲜农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存”向“配”的转变,加快货物的周转速度,提升商品流通效率。海南农产品甚至农业要进一步发挥其对岛内经济的拉动作用,就应积极发展其生鲜冷链配送的能力。而海南农产品产区分散,冷库建设有大有小,农产品跨境电商起步较晚,因此针对不同的区域,不同规模大小的冷库,不同投资能力的物流企业,应发展与其规模和资本相适应的冷链物流配送模式。多种模式的发展,有利于打破以往海南市县内生鲜农产品的市场垄断,降低农户销售风险,增加海南农产品的收益。同时大型企业与特色农产品产区合作,培育海南地理标志性特产及农产品品牌。

参考文献

[1]曹美容.O2O模式下生鲜冷链配送路径优化研究[J].价值工程,2017,(23).

[2]刘燕群,李玉萍,梁伟红等.海南热带果蔬冷链物流模式的构建[J].贵州农业科学,2012,(4).endprint

猜你喜欢
海南互联网+互联网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