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感性工学下用户对产品设计趋势分析

2017-12-09 07:57张君双代夏岚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34期
关键词:流行语产品设计

张君双+代夏岚

摘 要:随着时代发展,在产品设计中考虑用户对于产品的情感诉求是产品创新的重要发展趋势,而感性工学的形成和发展为设计者带来更加理性分析,以及更加明确用户对于产品的情感的诉求。论述了感性工学产生及其研究现状;分析如何通过用户意象感知模型来确立产品设计构想,以及基于用户主导的产品设计趋势论述。以“宝宝”系为代表的网络流行语的流行表现用户童稚化的倾向,这是将是用户潜在的意象感知,对此分析将可以获知产品设计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感性工学;产品设计;用户意象;流行语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4.029

1 感性工学的产生及背景

1.1 感性工学的概念

“感性工学”的英文为Kansei Engineering,日本语“感性”就是Kansei。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设计学者开始研究,广岛大学教授长町三生他认为感性工学主要是“一种以顾客定位为导向的产品开发技术,一种将顾客的感受和意向转化为设计要素的翻译技术”。也可以说感性工学可以链接到用户对一个产品产生的情绪反应(即身体和心理)的特征。由此,在做产品设计时候可以通过感性工学可以做出预期预测,以便贴合市场用户需求以及心理。

由于感性工学仍然是一门较新的学科,而且每位学者对其的划分标准都没有统一的方式。依据其目的与使用手法不同,目前比较常见的分类方式是由 Nagamachi(1995)所分成的以下三种:阶层化类目分类法、感性工学电脑系统、感性工学数学模型即把数学模型应用于感性工学的架构中,我们目前通常使用是阶层化类目分类法来进行研究。

1.2 感性工学的研究过程

“感性工学”它是一种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来探讨“人”的感性与“物”的设计特性间关系的理论及方法。人与物之间交互关系其实就是将用户对于产品所产生的感觉或意象予以转化成设计要素,并且研究什么样的设计方案是符合人心理意象的,人与物之间的交互关系图如图一所示。利用感性工学方法来分析人的感受,可将人们模糊不明的感性需求及感性判断转化为产品设计以及设计构想中。

利用感性工学方法来讨论某产品的设计趋势分析时,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个目标,一定要先弄清用户对目前市场上所售的某产品的感受,也只有在知道用户的内心及感受,才有办法将用户与产品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用数据来表达,也才能将其设计与特征予以量化。

2 用户的意象对产品设计趋势

用户对于自己所喜欢的感受意象其实有一定的认知,例如用户在购买某一产品时,心理应该是对该产品有一定预期估量的。所以,用户在选择将要使用的产品之前会理性地根据功能需要来要求产品,然后,用户的性格习惯会影响到选择购买的产品外观,这些因素可以构建出用户意象模型。

对于用户的意象感知提前认知会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同时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感,也方便用户对于某品牌建立强有力的依赖感。设计师通过对用户意象感知模型的认知设计构思符合其意象的所代表信息(把感性词汇转化为产品具体造型)。用户接收此产品的视觉信息来和他心目中的产品构想匹配,以便得到最佳的产品造型设计参数。

通过对用户意象感知可以清楚地匹配产品造型设计,可以对产品趋势定位有着更加严谨把控。可是,对于用户感性意象语汇如何才能准确的获得呢,怎么样才能反应用户真实的心理需求。在当代,网络流行语流行可以反映的用户一部分心理需求,从而开始对其建立相关的意象感知模型。

3 “宝宝”系网络流行语产生以及反映社会心理

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新事物的更迭不断,网络流行语也可谓是层出不穷。根据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态报告》发布的“十大流行语”,“宝宝”名列其中。春晚小品《快乐老爸》中冯巩也引用了“吓死宝宝了”这一流行网络用语,大家也都在微博也以“宝宝”自我调侃。“吓死宝宝了”,“累死宝宝了”,“笑死宝宝了”,“本宝宝”等一大批“宝宝”系来袭。

“宝宝”系语言流行与泛化不仅是对当前称谓的反应,也是自身具有撒娇卖萌、情感指示、互动、创新。而“宝宝”这一词,早已习以为常的用法有两个:一是指比儿童小的孩子,它是父母或家人对婴儿或幼儿亲爱的称呼;二是指情侣之间男朋友对女朋友充满爱意的称呼。而现在“宝宝”系语言语义扩大,使用更加广。

这其实是反映了成年人童稚化倾向。说话者将自己视为“宝宝”时,呈现出一种弱小者的姿态,需要关爱的对象。这是受“萌文化”的影响,对于年轻人可以更好的宣泄情感,舒缓传统严肃刻板高压的社会。“宝宝”系这一网络流行语风行,反映了人们心理活动的趨向于使用温暖平和的,渴望寻求关爱,还折射出当代人们的社会心理真正需求。这些可谓是大多数用户潜在心理需求,在产品设计中可以通过这个心理特征进行趋势分析。

4 “宝宝”系语言产生的意象对产品设计趋势分析

4.1 “宝宝”系网络流行语代表的意象

“宝宝”系网络流行语其实是反映了当代人的一种心态和一种心理诉求,在现代巨大压力的生活中,用“宝宝”系网络流行语是一种“卖萌”的行为,以便能表达简单直接而富有亲和力的形象,让这些语言成为使用者内心的治愈与释放。“宝宝”系网络流行语将带来一种“宝宝”式的趋势,成为反应当今时代特征用户的意象需求。

通过对于“宝宝”系网络流行语盛行与大众用户心理需求简单分析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个意象词汇:积极、幽默、活力、可爱、简单、童真、纯净、柔软、温暖、治愈,这些意象词汇提炼对产品设计趋势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也方便设计师更好了解用户意象模板。通过“宝宝”系所代表的意向词汇的调研所建立的意象感知模型(如图2)我们不难看出是以下趋势,用户对于可爱、童真、积极、幽默、温暖有着极高认同感。

4.2 “宝宝”系网络流行语代表意象对产品设计趋势分析endprint

“宝宝”系网络流行语代表意象词汇模型可以对产品设计趋势有着较好的体现,对于未来生活产品的形态、趋势将通过色彩、材质、表面处理(即Color,Material,Finish,简称“CMF”)CMF这些元素表现出来。把这些意象词汇在转化为产品设计的要素后,更具有迎合用户心理诉求的魅力,从而吸引更多潜在用户,以便获得市场的成功。

从“宝宝”系网络流行语代表意象词汇模型中 ,我们可以用“活力、纯洁、可爱”为代表来表示色彩色系趋势。“活力”这就意味着未来的产品的色彩而不应该只是黑、白、灰无彩色系,而应该是多元化充满活动气息的颜色;“纯洁”意味着色彩纯度应该不添加灰色,在明度上要提高以表现纯的感觉,但又不能过度苍白;“可爱”根据潘通色系色彩的代表,应该以低明度鲜活的色彩为主,在附以搭配。以“活力、纯洁、可爱”为代表的意象词汇在部分产品设计中已经开始尝试使用,目前各类新型电子产品都出现不同程度上色彩变化,色彩种类开始变多,颜色不仅仅只是几个单独色系。同时,还加入一些糖果色之类来贴近用户需求,例如美图手机就使用了糖果绿色作为手机外壳的颜色。

我们还可以用“柔软、温暖、幽默”为代表意象词汇来表示产品材质设计趋势。“柔软”希望触感是软性的或者毛绒的感觉,让人体会到触碰时候感到舒适。洛可可设计公司2016年推出的55度杯嗨嗨杯一样,可以随意捏玩变形,给人带来愉悦的体验感。“温暖”则要求产品的材质尽量避免像金属材质一样的冷酷的材料,而应该让人想去触摸;“幽默”便是对于产品的材质能够引发人的好奇心去玩弄,强调材料带来的体验玩味感。日本设计师设计的斑比椅子,因其超萌的造型深受喜爱,相较可爱、童真和萌,其表面材质用了柔软的毛织物制品让人感觉更加温暖,设计师本人更强调的是产品中的幽默元素来满足当代用户心理。其实这些意象词汇模型所代表的用户潜在消费意向,也有更多的设计师开始关注用户心理,关注其产品设计和用户之间的联系,通过二者之间交互更好去进行设计。

5 总结

通过了解阐述感性工学设计方式,将这一方法与产品设计研究结合起来,会更加清晰认知用户的意象需求。而流行语的兴起更加准确快速知道用户意象词汇,通过对意象词汇的分析可以折射出用户内心潜在的需求。这可以让设计师更加明确找到产品定位,并且发现当前的社会产品流行趋势,帮助企业提前把握商机。

參考文献

[1]李砚祖.设计新理念:感性工学[J]. 新美术,2003,(04):20-25.

[2]Hayashi. Method of Quantification[C].Toyokeizai, Tokyo,1976.

[3]丁俊武,杨东涛,曹亚东,王林. 情感化设计的主要理论、方法及研究趋势[J]. 工程设计学报,2010,(01);12-1829.

[4]丁李芝蓉.流行语“宝宝”的特征及其流行原因[J]. 语文学刊,2016,06-25.endprint

猜你喜欢
流行语产品设计
智能产品设计
流行语大盘点
《冷·暖》
《教堂之夜》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巧借 流行语
用古诗文翻译2017年流行语
比吃药更贴心那些关注老年人的创意产品设计
色彩渐变之美与极简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