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单位基建项目管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2017-12-09 08:00王彦博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34期
关键词:基建项目科研单位质量问题

王彦博

摘 要:阐述了科研单位基建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工程质量问题、投资超预算问题、工期延误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科研单位基建项目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研单位;基建项目;质量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4.030

1 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对科研经费投入的逐步加大,很多科研单位在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及自身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实施新建、改扩建科研厂房的基建项目。在基建项目管理过程中,如何在做好本单位科研任务的同时,做好基建项目管理是科研单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很多科研单位因很少承担基建项目,缺乏专业的基建项目管理人才,在基建项目管理方面存在专业能力不强、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在基建项目管理过程中,在工程质量、工程投资、工期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科研单位的基建项目管理人员应认真学习国家和当地政府关于基建项目管理的法律法规、基建项目管理规范及相关业务知识,充分调动总包方、施工监理、投资监理以及项目管理公司的工作积极性,精心组织,做好基建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

2 科研单位基建项目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2.1 工程质量管理问题

工程质量管理是每一个基建项目管理的核心问题,对科研单位承担的基建项目也不例外。一般科研单位的基建项目以科研生产厂房为主,对科研单位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提供必备的科研保障条件,工程质量至关重要。科研厂房和一般的基建项目相比有其独特的工艺要求。

2.2 工程投资管理问题

工程投资是每个科研单位在承担基建项目时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一般科研单位的基建项目投资是通过国拨、银行贷款或自筹方式解决的,一般要求投资不超概算。在工程投资管理方面,出现超概算情况是科研单位工程投资管理的主要问题。导致工程投资超概算的主要原因如下。

2.2.1 设计变更管理不严肃

科研单位的基建项目因涉及大量的非标科研设备,因其工艺方案的复杂性,容易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大量的设计变更。一般情况下,设计变更会导致工程造价的增加。如果建设方不对设计变更进行技术层面、经济层面的科学论证,听任总包方的意见或建议,将造成施工中出现大量的变更设计,致使工程造价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另外,对科研人员提出的因工艺要求变化而产生的设计变更也要进行合理控制,避免因对施工工艺提出过高要求导致工程投资增加。

2.2.2 专业工程招标管理不严谨

很多科研单位因为缺乏专业的基建项目管理人员,科研工艺需求论证不充分等原因,导致专业工程设计在总包方招标时无法达到施工图深度,只好在总包方招标时预留20%-50%的专业工程暂估价项目。专业工程的二次招标管理对工程投资超预算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专业工程暂估价项目二次招标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可以选择建设方自行招标、总包方自行招标和双方联合招标三种方式。这三种招标方式各有优缺点,但是综合考虑,双方联合招标对基建项目管理有下列优点:一是双方共同编制招标文件、确定评标方式和投标控制价,可以充分发挥建设方和总包方的参与积极性,共同选择双方认可的分包单位,有利于后续的施工管理。二是双方互相制约,可以有效防止建设方和总包方的项目管理人员出现廉政问题。但是,很多科研单位为了加强对专业工程招标的控制,倾向于选择建设方自行招标。因其经验不足、工程管理能力不强,对招标文件的形式、内容乃至条款设置不够规范,在对投标控制价进行审核时不够细致严谨,造成投标控制价偏高,评标时对投标报价的把关控制比较宽松的问题等,最终导致专业工程的分包超预算。

2.3 工程工期管理问题

科研单位的基建项目在项目立项时应制定科学、可行的建设计划,在总包方招标时也要明确项目建设进度和施工周期。但是,因为建设方、总包方或不可抗力等方面的原因,往往会出现工期延误现象。

2.3.1 因建设方原因导致工期延误

因建设方原因导致工期延误的情况很多,主要有科研单位决策进度慢、經费不到位、设计变更多等原因。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科研单位的“三重一大”事项一般采用领导班子成员集体决策机制,基建项目因涉及经费多、风险大等原因一般被科研单位列为“三重一大”事项,所以决策进度相对较慢。一个基建项目中,如果大多数事项采用“三重一大”决策机制,每个事项的决策需要耗时一两周时间,最终导致整个基建项目的工期延误。

2.3.2 因总包方原因导致工期延误

总包方按照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是按期完工的主要保证。但是由于总包方对人员配备不到位,施工界面划分不合理等因素导致窝工,往往出现工期延误。另外,总包方单位在建筑材料购置、运输过程中,因提前准备不充分,遇到建筑材料涨价或节假日用工紧张的情况,会出现建筑材料无法满足施工现场的需求,从而导致工期延误。

2.3.3 因不可抗力导致工期延误

不可抗力是指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不可预见,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且不能克服的自然灾害和社会性突发事件,如地震、海啸、瘟疫、骚乱、戒严、暴动、战争和专用合同条款中约定的其他情形。基建项目因施工周期长、施工人员多、室外作业等原因,易受自然灾害和社会性突发事件如地震、台风、高温、瘟疫等而引起的不可抗力因素影响,造成施工中断从而导致工期延误。

3 科研单位基建项目管理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工程质量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针对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解决对策很多,但是从根本上讲,应该从组建切实有效的现场管理体系和抓住工程质量管理的重点入手。

3.1.1 组建切实有效的现场管理体系

切实做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应从组建切实有效的现场管理体系入手。现场管理体系包括现场管理组织架构和现场管理规章制度。以某科研单位的现场管理体系为例,该单位为基建项目成立了建设指挥部,设立总指挥、副总指挥兼业主代表、现场主管及专家顾问组四个层面的管理人员,并发布了《总包方管理办法》、《施工监理管理办法》、《投资监理管理办法》、《设计变更和经济签证管理办法》等相关现场管理制度。通过抓制度建设、制度落实两个环节,对工程质量依法管理,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建设指挥部各个层面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总包方、施工监理充分沟通,解决科研人员不熟悉基建项目的施工流程和工艺,而总包方和监理工程师不熟悉专业的科研设备工艺要求的矛盾,保证了工程质量。endprint

3.1.2 抓住工程质量管理的重点

任何一个大型的基建项目都会面临千头万绪的管理问题,只有抓住工程质量管理的重点才能确保整个基建项目的工程质量。以某卫星研发园区基建项目为例,该项目包括卫星AIT厂房、科研办公楼、协作中心等多栋建筑,其中AIT厂房为该项目的核心建筑,有大面积净化区域、钢结构防水要求高、大型设备基础要求高等特点。在抓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严格要求总包方和施工监理以AIT厂房为重点,对核心区域采用旁站监理、第三方复查等手段,从源头上堵住工程质量的漏洞。同时,对建筑材料从材料的选择、采购、入库检测、库存保养、以及材料的使用等方面综合把关。

3.2 工程投资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经调研,科研单位基建项目工程投资超预算主要由于设计变更管理不严肃和专业工程招标管理不严谨造成的。

3.2.1 制定并严格实施设计变更管理规定

针对设计变更多、管理不严肃的问题,建设方应牵头制定建设方、总包方、施工监理和投资监理共同认可的设计变更管理规定,严格实施设计变更流程,确保设计变更合理、受控。在基建项目管理中,避免出现总包方先实施变更作业后办理设计变更流程的情况,做到设计变更先审批、后实施。未经审批的设计变更,建设方不予认可,产生的额外费用不予承认和支付。

3.2.2 加强专业工程招标管理

专业工程暂估价项目的公开招标应委托有相关资质的招标公司来实施。根据国家相关法律,优先选择建设方和总包方联合招标的方式。一般情况下,专业工程暂估价项目的暂估金额是建设方在施工图纸没有完成时根据基建项目的常规造价估算出来的,不是很精确。在实施公开招标时,施工图纸已经完成并且编制了详细的工程量清单,建设方可以通过向3家潜在投标单位进行背靠背的询价,并且委托招标公司根据政府信息价制定投标控制价,最后以3家潜在投标单位询价结果及招标公司制定的投标控制价的平均价为基准,适当下浮后作为最终的投标控制价。通过这种方式确定的投标控制价基本符合当前的市场价格,可以避免投标控制价过高。

同时,对招标文件条款、合同条款等进行认真审核,确保符合国家规范,从而达到保护建设方权益、避免专业工程分包超预算的目的。

3.3 工程工期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因建设方、总包方或不可抗力原因导致的工期延误问题,提出如下解决对策:

3.3.1 建设方精心策划,适度提前决策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科研单位一般把基建项目的相关事项采用“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机制是合法、合理的,基建项目管理人员决不能以施工进度紧为理由规避集体决策。建设方基建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精心策划,对涉及基建项目的方案设计、大额采购、重大设计变更等重大事项适度提前准备,预留出集体决策所需的时间。同时,在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前,通过事先汇报,让领导班子先了解重大事项的来龙去脉和主要问题,帮助领导班子加快集体决策的进度。

3.3.2 总包方精心组织施工组织设计

总包方作为基建项目的建设主体,一般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和完備的供应链体系。在开工前,总包方应吃透施工图纸和关键技术难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进度计划。针对关键的建筑材料,提前考察市场并签订采购合同。同时,总包方一般都在同时承担几个建设工程项目,在必要时可以从其他工地进行短期调拨来解决本建设项目建筑材料临时短缺的问题。此外,对年底用工荒等常规问题,应提前做好预案,通过其他合理手段抢出建设工期。

3.3.3 做好不可抗力预案

基建项目一般建设周期在2-3年,总包方应根据基建项目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和多年的气象数据,对可能发生的不可抗力事件(如地震、海啸、台风、暴雨、高温、瘟疫)提前做好预案,并购买工程一切险。

以某科研单位在上海临港地区的基建项目为例,该项目位于海边,夏季遭遇台风、暴雨、高温等自然灾害造成的不可抗力因素的概率较高,总包方应在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时充分考虑夏季的不可抗力风险,在其他季节应在科学施工的前提下做到用工充分,争抢工期。

4 结语

科研单位的基建项目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工程质量问题、投资超预算问题、工期延误问题等在其他基建项目中也存在。目前,我国基建项目很多,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健全,总包方施工技术和管理能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发挥建设方、总包方、施工监理等各参建方的主观能动性,精心策划、严格管理,一定能够解决上述常规问题。

参考文献

[1]叶建平.浅析监理参与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投资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03):23-24.

[2]陈恒.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太原大学学报,2006,(01):44.

[3]杨青梅. 加强工程项目成本预控管理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3):216.endprint

猜你喜欢
基建项目科研单位质量问题
嘉吉(Cargill)进军RAS饲料研发,与美国知名科研单位达成合作
关于科研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浅谈如何提高城市道路窨井圈安装质量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常见问题预防及改进措施
浅谈电力基建项目全过程财务管理
浅析科研单位技术人员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