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手段解决网约车司机社保费用研究

2017-12-09 14:37刘佳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34期
关键词:网约车社会保障

刘佳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约车行业迅速兴起,围绕网约车司机社保的问题也日益突出。首先讲述了网约车司机的社保困境,然后通过数据分析从经济手段上提出网约车司机与平台公司双方都能共赢的解决方案,以此来解决网约车司机社保费用问题。

关键词:网约车;社会保障;经济手段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4.038

互联网迅速发展,改变了整个世界,改变了社会的存在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一大批新型行业随着互联网兴起,网约车就是“互联网 + ”时代下的一个典型例子。网约车是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的简称,由于其提高用户出行效率、打通“城市末梢”、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优化闲置车辆资源配置等优势迅速兴起,与此同时,由于网约车司机本人的缴费能力有限,企业又往往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不承担网约车司机社保费用,如何保障司机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权利成为热门话题。一直以来学界都从政府、法律层面来研究这个问题,很少从市场主体角度出发,利用经济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1 网约车司机的社保困境

由于网约车司机面临收入不稳定、驾驶安全等众多风险,需要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来降低风险、稳定生活。但是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灵活就业人员需要个人承担社会保险费用,我国社会保险缴纳比例又过高,对于网约车司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在对于司机来说,此时就要有一个抉择,选不选择缴纳社保费用。一方面从事网约车行业的众多风险迫切需要社会保障,另一方面对于本来收入就不稳定的司机来说缴纳社保费用在没发生意外的情况下成本代价太大。此外由于网约车平台公司并不负责劳务提供者从事运营行为所需投入的成本,司机自己提供生产资料,承担运营成本,有些司机工作了一天由于接单少收入可能刚刚填补油费,利润空间较低,经济上没法再拿出钱去交社保费用,加上当前网约车平台公司没有承担任何社保责任,导致一些司机不是不愿意去交社保而是无力去交社保。

2 经济手段解决方案

为了深入了解网约车司机的需求,笔者访谈了50名南京滴滴打车上的网约车司机和分发了200张问卷调查,就司机对网约车这个行业的社会保障意见进行调研。从回收的结果和访谈的记录来看,有超过90%的司机有意愿缴纳社会保险却有接近30%的司机没有缴纳社会保障,83%没交社保的司机把原因归于收入低导致无法承担,几乎接近100%的司机认为当前与平台公司利润分成不公平,平台公司占的比例过高,在具体利润分成比例上,90%的司机偏向于一九分成,平台公司拿10%。数据的背后反映出网约车行业司机对当前平台公司获得的巨额利益与其对司机提供的服务、承担的风险水平不相称的现状不满。

问题的核心归根到底还是这笔社保钱出自哪里,当前一直由网约车司机个人来出,能否运用经济手段让平台公司主动掏出钱来呢?从问卷数据中可以看出,司机普遍认为平台公司分成较高,而司机个人收入较低,借鉴西方福利经济学“以庇古为代表的旧福利经济学提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货币收入增加,货币持有者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货币增加所带来的满足感越来越少,同样一单位货币,对于穷人和富人的意义各不相同,它能够满足穷人更为迫切的需要,因而它给穷人带来的效用大于给富人带来的效用,此时把财富从富人(平台公司)到穷人(司机)的转移会增加整个社会的总效用,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的观点,适当扩大司机分成比例既可以增加司机的收入,让司机用增加的收入来缴纳社保费,也可以增加社会的总福利。接下来笔者给出具体经济方案,主要供网约车平台公司参考:

首先在司机注册的时候就要在注册界面问清楚,是否有社会保险。一些司机通过主业或者其他方式如果已经有社会保险或者商业保险,那就可以不用再关心这个问题,重点把那些还没有缴纳社会保险的司机成立一个专门数据库进行管理。战略合作与普通合作的区别在于为了战略性长期合作可以适当自己让步,以滴滴为例,当前滴滴分配利益是平台拿20%,司机拿80%,对于这样的分配,很多司机仍感到不满足,他们认为平台拿得太多,既不承担社保也不承担其他责任,既然稳赚为什么不能让司机赚的多点来支付社保等其他费用,所以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假设100元订单,司机通过平台能拿到80,但是司机接到人后叫消费者取消订单,单独给他90元就行,这样司机多赚10元,消费者也少支付10元,这样的方式对司机和消费者都有利,但对平台公司的伤害是巨大的,因此对于平台公司来说要尽可能避免这样的现象发生。既要让司机提高收入,又要保证司机通过平台来接单,这中间的连接点就是运营时间。笔者觉得这一点可以借鉴常见的会员制,不过这里提升会员的标准不是金钱而是司机的运营时间。对于那些还没有社保的司機要先给他们一个自主选择,是否愿意成为会员,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会员,首先要保证一个最低运营时间,例如每周最低运营多少时间或者每月最低多少时间,这是进入会员的门槛,只要进入这个门槛平台公司就帮其先垫付一段时间的社保,这笔钱可以作为平台公司的一个战略投资先借给司机。比如一个新司机刚注册成滴滴司机,如果他只运营一天就能享受一个月的社保金那显然对于滴滴平台是不合理的,但是如果他已经为滴滴工作了一个月且满足滴滴对于会员的要求,此时滴滴已经赚了他一个月收入的20%,滴滴通过现金返还、红包等各种方式给予司机垫付社保钱。这样不仅仅能提高司机对于滴滴的认同感,也能保证司机通过平台来接单的运营时间,最重要的是滴滴还可以用此来保证平台司机的数量。滴滴可以通过这个会员制对司机提出要求,例如滴滴帮其垫付一个月的社保金,司机就要为其至少再工作一个月或者两个月,滴滴平台通过这个工作时间产生的收入来尽量弥补社保金的支出,如果违约那么这笔社保金司机还是要退还给滴滴平台,另外还可以加入违约金来降低司机违约率,这样对于滴滴平台来说,既能保障司机的数量也能增加平台的收入。既然是借鉴会员制,那么就要对会员进行划分,划分的依据自然是运营的时间,或者说是已经为平台带来的收入,这样的好处就是避免了司机先通过平台来接单但是接单后又叫消费者取消订单的现象发生,也鼓励司机长期为平台公司服务。假设划分为五个等级,级别越高享受的权益越大,刚注册不久的那些司机算最低的一级,然后按照已经运营时间、消费者评价等作为进入下一级别的标准(保证司机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满足标准自动升级。不同会员级别对应的权益不同首先应该体现在司机平台分配比例上,不同会员级别对应不同比例,假设最低一级司机为第一级,司机拿80%,第二级就可以拿82%,第三级拿85%,第四级拿88%,第五级拿90%,每往上升一级就能获得更多的好处,这就能更好的激励司机去提升级别。由于司机升级的必要条件是运营时间,对于平台来说司机级别越高说明从其分得的收入也就越多,司机也可以通过这个增加的比例来支付自己的社保金,甚至还有富余.假设一个司机一年营业额1000元,如果多出5%,那么一天就多了50元,一个月就多了1500元,一般足够交纳社保费,因此借钱给司机交纳社保只发生在第一级第二级这些司机分利相对较低的阶段,当司机达到一个标准比如成为第三级会员第四级会员这些分利相对较高的时候,那么平台公司就不再提供垫付社保金的服务,之前垫付的钱可以选择司机达到一个会员标准时自动免除,比如司机达到第三级会员平台就不再垫付社保金,如果司机想免除社保金的债务,就要达到第四会员标准,那时债务自动免除,或者不选择升级归还社保金债务本金,对于大多数来说肯定会选择升级会员这条路,因此对于平台来说既可以保证平台司机的数量又可以获得第三会员升级第四会员那个运营时间获得收入的分成。当然平台公司也可以发挥社会责任感直接说到第三级会员直接免除社保金债务,这个具体由平台公司自己来考虑。从成本考虑,因为社保金的成本不低,因此应该在标准制定上减低第一级第二级这些垫付社保金会员级别的晋升标准,让其尽快过渡到第三级第四级这些不用垫付社保金的会员级别。不同会员级别对应的权益不同。其次应该体现在平台公司给予的关怀上,会员级别越高,平台公司给予的好处也就越大,比如平台公司在各种节假日以问候形式给予不同级别会员数量各异的实物、微信支付宝红包(数量因不同级别而异,级别越高越多),对优秀的高级别司机给予旅游奖励,举办平台高级别司机酒会年会这些增进联络感情的活动等等。此外,除了对司机个人,平台公司也可以发扬社会责任精神,拿出一部分资金成立基金会专门负责关爱生活有困难的司机家庭,司机级别越高享受的福利越大,以此来激励已有司机努力提升级别,增加对平台公司的心里认同感,吸引更多司机加入。

参考文献

[1]班小辉.论“分享经济”下我国劳动法保护对象的扩张——以互联网专车为视角[J].四川大学学报,2017,(2).

[2]庇古.福利经济学[M].香港:华夏出版社,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约车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共享经济税收征管挑战及对策——以网约车为例
对网约车地方立法若干法律问题的几点探讨
网约车合法化能否根治“黑车”乱象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国外是如何管理网约车的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从社会统合的视角看社会保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