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增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能力

2017-12-09 10:54杨全培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34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安全工作能力意识形态

杨全培

摘 要:意识形态安全是我国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各类意识形态的发展,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形势变得异常复杂,并且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所以我们必须找寻当前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站在时代的高度,运用辩证的思维、创新意识形态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工作安全。

关键词: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意识形态安全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4.064

习近平同志在 2016 年5月 17 日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形势下,我国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所以,新形势下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掌控能力,通过工作能力的提升来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工作安全,从而避免我国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出现问题,进一步保证国家的稳定发展和长治久安。

1 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安全的理念

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具有很大的反作用,意识形态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基本力量,一个社会如果要和谐有序的发展,稳定是必不可少的前提。维护社会的稳定重点需要通过意识形态加以引导和凝聚,通过增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让我们更好的去把握社会发展和前进的方向,更好的去平衡社会各个阶层的思想变化和行为规范,更好的去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在当前,意识形态主要分为两大类: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是指一个地区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通过一些支配和主导的力量向大众传播其所能接收和认同的意识形态。而非主流意识形态是指存在于社会不同的群体和不同的阶层之中,没有形成统治关系的,同时被一些社会集团所接受和认可的意识形态。同时,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也会形成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在西方的国家形成的是西方意识形态,而社会主义国家形成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是国家软实力的一种体现,意识形态安全同时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体现。我们在工作中要突出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创新意识形态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们应该有共同的信念和理想,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坚持“四个自信”不动摇,运用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来维护国家的安全,运用意识形态的凝聚作用形成社会合力,充分展现执政党的执政能力,为国家安全提供重要的思想保障。

2 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形势

2.1 当前国际意识形态斗争复杂

在当今社会,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仅仅局限于硬件设施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软实力诸如文化方面的竞争。由于国际形势纷乱复杂,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文化上的差异较大,从而造成了在当前国际上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益复杂和激烈,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难以保证。在意识形态斗争中,斗争的主体也不再单一,多元化的斗争主体给意识形态的竞争带来了更加复杂的形势。同时,由于斗争领域的扩大和斗争形式的隐蔽,使得国家之间在意识形态上的斗争更加的难以控制,多方位的斗争方式和斗争手段也使得国与国之间的斗争形势逐渐变得尖锐和苛刻,给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潮流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2 我国意识形态斗争特点鲜明

我国在意识形态斗争中呈现出极为鲜明的特点,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无论是在历史领域还是在宗教、环境、宪政领域,我国都牢牢把握当前国情不动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通过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在政治和经济上形成较大的竞争合力。由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发展则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向。所以,要重视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尤其是政治文化领域的斗争。

2.3 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

首先,意识形态斗争主体多元化。表现为王伟光因“并不输理”一文遭围攻;党员任志强微博发表大量不实的反党言论;主流经济学家厉以宁发表《以股份制名违宪违法推行私有化》、《谈供给侧发力:国企改革是当务之急》等私有化文章等;其次,意识形态斗争领域复杂化。不仅在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更蔓延到宗教、历史、憲政、环境等领域;再次,意识形态斗争形式隐蔽化。如今的意识形态斗争已不仅仅局限于糖衣炮弹的攻击,更多的表现在网络空间当中,在纷繁复杂、铺天盖地的海量信息中藏匿,让人不容易发觉更难辨别真伪;最后,意识形态斗争手段尖锐化。大国之间的较量,政治斗争手段、方式在新形势下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各国核心利益,甘当“枪头子”的“战争代理人”越来越难找,为了规避核战争风险,战争手段已经转向金融、经济、意识形态等隐蔽领域,通过没有硝烟的战争——颜色革命等实现“不战而胜”成为西方国家越来越多的选择。如果我们丧失理智与智慧,就会“不小心”成为西方战线的“战争代理人”。

3 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挑战的原因

3.1 西方国家的意识渗透

在二战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斗争战略上做出了一定的调整,通过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在当前倡导和平发展的基础上开展意识形态斗争,利用这样的战略思想领域和意识形态来威胁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这样的斗争方式和手段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和危险,意识形态的渗透不仅仅使得人民群众的思想出现了西化,也使得国家在意识形态安全上出现了裂缝,给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endprint

3.2 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创新不足

在意识形态领域上,我国呈现固守陈规、缺乏创新的表现。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斗争形式,我国的意识形态斗争手段无法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使得我国在意识形态斗争中处于被动状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力量在我国意识形态中也面临着大话、空话的危险。同时,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使得我国一些意识形态更加偏移系统西方化,文化体制的改革和西方思潮的冲击,都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且,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庸俗信息层出不穷,使得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陷入泥潭,也使得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危机。

3.3 我国的發展优势未能充分体现

我国虽然在意识形态斗争中具备鲜明的特点,但是我国在意识形态斗争中的发展优势没有完全转化为话语优势和国际主动权,虽然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是在世界范围内,我国的话语权仍旧受到西方国家的主导和控制。同时,由于西方国家对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存在着一定的曲解和偏见,使得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体系不能够完全成熟,在文化软实力形成的意识形态中争斗中不能占据有利的地位,无法在意识形态上构建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斗争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4 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4.1 提升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

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能力,首先要提升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尤其是关键少数。作为领导干部,首先要认清意识形态斗争和意识形态工作在整个执政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当前我国在国际意识形态斗争中存在的风险和危机,在整个意识形态斗争的环境中树立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切实提升领导干部和党员的意识形态鉴别能力、 思考能力、创新能力,通过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不断提升,加强并巩固其他工作的相继开展,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的方法,使我国在意识形态工作上有了好的领路人,通过领导干部的引领作用带动整个执政队伍意识形态能力的提升,从而保证党在伟大事业中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保证了在意识形态工作上不出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危机和隐患。

4.2 提高国家意识安全主动性

我国想要在国际上更好的占据有利地位和主导地位,就必须在意识形态上站稳脚跟,在国际社会具备一定的话语权和发言权。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国家安全意识的主动性,让意识形态的发展和意识形态安全的工作成为常规性工作,并让这项工作成为维护国家意识安全的重要屏障。首先要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责任意识,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党员都要积极树立责任意识,不断地强化主流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地位,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同。其次是要通过多种方法加强对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和管理,维护和发展好我国在意识形态中的阵地和战场。最后,要辅助于一定的法律制度,通过法律制度建设和法律制度的约束维护意识形态的安全,保证我国在国际竞争上的优势和话语权。

4.3 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维护国家意识安全

我国想要在国际中树立话语权巩固自己在意识安全中的地位,就需要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就需要不断的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发展和创新,切实的维护国家在意识形态上的安全。积极构建我国的特色话语体系,首先要讲好中国故事,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讲清楚中国的悠久历史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同时,也要讲清楚我国现在正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讲清楚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上的优越性。还要将西方设置的话语陷阱进行披露和揭示,在面临世界级别的问题上,我国也要积极的进行出谋划策,提出中国见解和中国方案,巩固和加强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话语地位。

5 总结

综上所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对我国的稳定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创新工作方法、立足工作实际,切实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通过提升意识、落实主体责任,增强主动性来维护意识形态的稳固。通过在严峻复杂的国际斗争形势下积极的发声,构建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切实的维护我们国家的意识形态的安全,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李晓阳. 大数据视域下意识形态安全:挑战、机遇与对策——基于国内文献的研究综述及研究展望[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6,(02):14-19.

[2]董雯洁. 新形势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5.

[3]陈爽淑聿. 网络话语权与我国政治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5.

[4]闫英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建设问题研究[D].沈阳:沈阳理工大学,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安全工作能力意识形态
大数据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构论析
关于高校行政秘书工作的思考
浅析如何提高国企政工师的工作能力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