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融如何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

2017-12-09 13:27张琳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34期
关键词:金融农业

张琳

摘 要: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正在进行着飞速发展,并开始步入新的历史阶段。因此,为了农业转型升级夯实基础,我国正在对农业的结构调整、方式转变以及改革等相关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当前,结构性矛盾取代了总量不足,成了农业方面的主要矛盾,而阶段性供给不足和供大于求则是其主要表现,可以说主要矛盾就是供给侧,而这与仍然突出的各类问题有很大关系,其中包括失衡的农产品供求结构、不合理的要素配置、过大压力的资源环境以及持续增长乏力的农民收入等。今年,“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在中央一号文件中被提出。足以可见,由于农业供给侧在结构性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入,推动了产融结合逐渐加深,也使得金融业对农业的支持作用也越发明显。

关键词:金融; 农业; 侧改革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4.069

在2016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当中明确的指出,要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下,增强农业供给侧方面的结构性改革,以使农业供给体系的效率更高,质量更佳,获得充足的农产品供给,并确保质量和品种能够符合消费者的相关需要,进而保证农产品能够进行结构合理以及保障有力的供给。所以,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引导“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政策。

1 农村金融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依据

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农村的总贷款余额与农户贷款余额分别达到了21.61万亿和6.15万亿元。由此可见,从整体上来说,我国还是拥有充足的农村资金,但“三农”企业难以融资好和融资贵等相关情况还是在一些地区普遍存在,继而也就很难实现信贷愿望,让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教授肖(Shaw)与麦金农(Ronald I. Mckinnon)于上世纪80年代在其所编纂的文章中将“金融抑制理论”概念给提了出来,而深化改革农村金融也正是改善农村金融抑制所需要的。因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还稍显滞后,过去多以计划方式为主,但是社会的不断进步这一方式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虽然有新的计划管理方式出现,但还是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过于严格的对农村金融进行管理,从而抑制了金融。而农村经济的金融需求也因为农村金融二元结构而没有得到满足,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不足的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严重缺失的农村金融机构和落后的农村金融服务产品,服务内容是导致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2 农村金融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现实需要

2.1 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不足

现阶段,三农企业是我国农村金融需求的主要对象,而由于三农企业普遍都具有一定的资金缺口,加之还有其它一系列矛盾,如不能贷、银行不敢贷等。与此同时,期短、量小、求快、频繁等为农村金融主体的主要特征。其次,生产周期短也是“三农”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同时在单笔信贷方面的资金需求也不高,但存在较为急迫的一些信贷审批需求,需要较为频繁的去发放信贷资金。现阶段,针对农村金融大风险且担保和抵押也没有的情况,国有银行一般对贷款均是较为抵触的,再加上存在高成本、低收益的情况,所以经常出现一些不敢贷的相符。为此,诸多“三农”企业获得资金的支持只能够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

2.2 农村金融机构严重缺失

据央行有关统计表明,在2015年,1.31是我国农村万人所拥有的银行网点数量个数,其中,村均网点为0.22个、乡均网点为3.75个、县均网点为55.12个。同时,由于我国部分山区以及边穷地带由于基础设施较为匮乏而无法支持农村金融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要想在这些地区建立网点来支撑当前农村金融的发展就难以实施了。同时,在农村金融机构方面做得最好的为农业银行,同时农业银海还是我国支农的中坚力量,远超其它四大银行,在许多农村边远地区均设有网点。

2.3 农村金融改革落后于农业产业升级

最近几年以来,我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小农生产方式逐渐被淘汰,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成为主流,并且农工贸也逐渐一体化,使得各类农业新兴业态迅速的涌现出来,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不断成长。但是,县域和农村地区的金融体系、金融服务方式和金融服务力度并没有太大变化,金融組织形式仍以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小贷公司、资金互助社为主。农村互联网金融刚刚起步,其业务模式和监管方式有待进一步规范,政策性金融仍以间接性服务为主。

3 农村金融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实现途径

3.1 不断增强农村金融的有效供给

为了能够满足农村金融方面存在的资金缺口,就需要国有商业银行在对业务进行拓展时,应加强建设自身机制,进而更好的实现服务“三农”,保证其资金充足。同时增强金融创新,包括资产业务、负债产品、交易业务等,并探索新的金融支农方式,涉及证券、保险、代理、委托理财、信息咨询等。注重融资方法的多样化,从多个方面将有效的金融融入进来。并且,在提升农村金融供给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结合自身所具备的实际情况,进而更好的对新型农村进行探索,并对信贷融资工具予以发掘,寻找其契合点,不断拓宽私募和公开债券,为农村金融供给增添更多的活力。

3.2 加快农村金融机构进行深入改革的步伐

在建设农村金融机构的过程当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需加大农村网点的比重,进而加快农村金融机构向着市场化前进的步伐。利用农村所处城市所具有的辐射作用,通过城市辐射农村的方式,运用网点与资本优势,采取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将优质的服务提供给“三农”企业。对广泛存在于村镇中的信用社来说,需加强改革农村信用社,使之有效辅助农村金融机构运行并让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其次,还需要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予以改变,通过分阶段的方式,来让产权更加明确,并构建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社区性银行,逐渐发展农业产业化。另外,还需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组织、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等微型金融机构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并将ICICI银行的间接贷款模式等国际上的成功案例引入进来,将农村金融发展的新局面打开。endprint

3.3 优化资金配置,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首先是加强特色农业的金融倾斜。经济作物与养殖业为特色农业的主要内容,具有较高的附加值,有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金融机构可同地方相关优势企业与行业协会强强联手,发展壮大地方特色农业,建设品牌。其次是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创新金融服务。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服务主体的股份合作模式进行探索。规范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加大对适度规范经营主体,如当地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的资金服务力度。加强金融机构和相关领域的企业综合合作,领域涉及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与销售等,创新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为保证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顺利进行,鼓励地方对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展开积极探索。2015年12月,四川省邛崃市签订了首份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合同,这也是国内最早的一份,截至到目前,其取得的试点效果非常好。之后,建议向其它地方借鉴学习,以保证土地流转的顺利实施。最后是以融资服务助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模化农业基底是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基础,其功能作用主要表现在集中现代生产要素、产业融合、核定辐射等方面,是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一项亮点。通常,均由农业龙头企业来带头进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需要金融机构以资金助力其建设。

4 农业供给侧改革措施

农业供给侧结构进行改革的总体思路需要有金融的有力支持,主要表现在农村金融的产品、组织以及监管方式的创新。在进行具体实施时,要能够在处理好农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同时,确保传统金融机构能够持续发力、创新型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不断发展、有针对性地推进农村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4.1 让传统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持续发力

鼓励各类证券、商业银行以及保险等相关金融机构增设县域分支机构,使得金融网点的总覆盖面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同时适当的下放一些业务权限,确保“三农”贷款的投放能够正常合理的提升。其次,要保证政策性银行能够发挥出资金的引领作用,对我国农业发展以及开发银行在农业主体信贷方面的支持力度以及投放方式进行适当的创新。将邮政储蓄以及农业银行在三农金融方面的示范作用发挥好,支持更多有条件的商业银行积极的开展“三农”业务。另外,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农业保险所覆盖的范围,提升产品创新力度从而满足农业保险越来越高的需求度,通过以奖代补的方法来促进地方开展具备当地特色的农产品保险,并支持扩大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试点。进而有效对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渠道进行运用,并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一些涉农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兼并重组,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引导涉农企业利用期货、期权管理市场风险。

4.2 鼓励农村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利用互联网金融能够有效让农村金融服务在交易方面的成本降低,并能够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鼓励更多的电商企业将业务拓展农村地区,并大力建设物流网络。同时,还要在建立农村消费者大数据的基础上,稳步开展农村网络借贷、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等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针对小微企业与农户加大资金支持。其次,加快农村地区的宽带网络建设,以扎实的基础设施促进农村互联网金融的更好发展,并为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利用形式多樣的金融教育,让广大农村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使之更可深入系统的认识互联网金融与新兴业态。

4.3 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这就要求金融部门将相关政策方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到实处,对金融扶贫的工作部署和顶层设计作进一步完善,并让金融扶贫信息能够实现共享,加强建设贫困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进而切实实现精准金融服务,以强有力的支撑助力脱贫攻坚战的顺利开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深入推进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使农村金融必须要构建起与我国当前国情相符的辅助金融体系,如此方可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要立足于内部的发展革新进一步改革外部金融环境。另外,还需不断创新我国农村金融产品的服务,将产品质量水平提高,使得城市金融和农村金融之间能够相互促进,进而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文汇.金融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J].中国金融,2016,(8):80-81.

[2]王硕.以金融创新全面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J].中国农村金融,2016,(8):17-19.

[3]郭建斌.浅谈农村金融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及实现途径[J].现代金融,2017,(1):37-38.endprint

猜你喜欢
金融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P2P金融解读
支持“小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