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2017-12-09 22:14姚晶晶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34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姚晶晶

摘 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发展文明精华,是华夏文明屹立于世界之巅的明珠。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我们当下在全球化浪潮下,抵制文化冲击的重中之重。怎样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发扬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研究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4.074

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伴随我国历史长河中文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祖先在社会文明进步的过程中流传下来的文化精髓,是中华儿女的精神食粮和凝聚力的来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历经五千年文化的积淀的过程中是对各个时代文化的扬弃而形成的文化精髓。它的博大精深不仅涵盖了爱国思想、知行合一、以和为贵、宽恕思想、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也涵盖了哲学思维在人类进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何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目前从学术界研究实践看,主要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范围、功能、特征等方面阐释较多。张岱年先生说:“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有丰富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两个思想观点: 一是人际和谐,二是天人协调。”在《传统文化的精华》一文中,他提出:“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核心就是关于人的自觉的思想。”

钱逊先生认为,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独立人格精神;忧国忧民、竭诚尽忠的爱国精神;“慎独”的高度自觉的道德精神以及敬老爱幼、尊师重道、温、良、恭、俭、让等,都是“传统美德”。罗豪才认为,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天下一统的国家观、人伦和谐的社会观、 兼容并蓄的文化观、勤俭耐劳的生活观等为主要特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与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密切相关,是中国精神、民族文化的直接体现。因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民族精神的价值内涵。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下发展阶段,优秀传统文化就代表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谐统一的博大胸襟,崇德重义的高尚情怀,整体为上的价值取向。”

2 中国优秀传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在我国的文化历史中经历了风风雨雨,既有被完全认可的光辉岁月,也有过全盘否定的没落,但是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中,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又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当中。这个事实充分说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我们华夏文明的传承的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内容,更是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必然选择。怎样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是当下时代的思考,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首先,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当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怎样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其次,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华夏文明的精髓是当今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精神精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内涵和民族品格,是我国精神文明文化的象征,更是我们华夏儿女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文化具有时代的特征,传统文化更是如此,在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当今,怎样扬弃优秀文化的精髓和糟粕,使中国传统文化在优秀的文化基础上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的需求,这是我们当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首先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把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更要以多种实践活动形式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其中更要以近现代来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思想理论为指导思想,例如: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等先进思想指导思想为教育思想。习总书记“中国梦”的提出更是凸显了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思想引领。这些思想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而且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可参考借鉴的重要内容。

最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和塑造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高校大学生是社会发展建设的中坚力量,是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继承人和接班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育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更是关系着我国在全球经济化浪潮下屹立于世界大国的重要队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育应首先以立德树人为的理念为基础课,把大学生的“德”放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位既是培养大学生做人的前提,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前提条件,大学生的道德关乎中国教育的根本,是国家教育发展的大计。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整体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受国际全球文化环境的冲击下,大学生群体多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扭曲的现象,大学生犯罪案件也层出不穷,例如大学生传销事件、杀人事件、投毒事件以及自杀事件。这些都体现了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不强,道德腐败问题严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带来了消极影响。

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怎样把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有机结合,是当下社会众多学者思考的重要任务。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要积极探索新的路径寻求新的课堂模式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的学习,主要可以通过网络路径、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加以完善。

首先,随着全社会进入微信信息时代,网络传播路径与速度在社会已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开辟网络课堂,丰富教学资源,擴大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社会、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结合微信平台、翻转校园、网络论坛、贴吧、视频教育等高校教育APP,以课堂讨论和互动为教学模式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在线下利用QQ、微博等网络交流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其次,在学生的课余时间,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和校园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学习与感受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精神内涵,这种学习与感受比课堂中的灌输式教学更能让学生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学生通过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自觉发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学校也可以利用社团、协会、学生会、社团组织等校园团队搭建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多种的方式。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在课堂中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优秀文化的兴趣,同时也要在线上引导学生多关注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节目,既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也可以摒除以往单纯理论教学的枯燥乏味,提升教育效果。

最后,为了帮助拓宽学习领域,更大的发挥教育工作者的引领作用,提高大学生获得知识、增长见识、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校工会可以多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以有偿奖励为鼓励手段,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因此,高校可以开展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把握时代主题,积极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把握“立德树人”的精神内涵。把校园文化活动纳入到学生的平时考核成绩之中,促进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中来。

参考文献

[1]张岱年.传统文化的发展与转变[N].光明日报,1996-5-4 .

[2] 张岱年.传统文化的精华[M].石家庄:河北人民版社,1996,(7):471-474.

[3] 钱逊.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关系的几点想法[J].学术月刊,1996,(5).

[4] 李宗桂.优秀化传统与民族凝聚力[J].哲学研究,1992,(3).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