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

2017-12-09 02:06汪肖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34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

汪肖

摘 要:随着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日新月异,高职院校传统的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显现诸多弊端,针对这些问题从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出发,根据教学实践指出了当前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会计教育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提高会计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职业能力;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4.081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会计信息化应运而生。如今,会计信息化的知识、操作技能在会计实践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各类企事业单位急需大量的会计信息化人才。缩短会计信息化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距离是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会计信息化作为高职财会类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如何有效开展,如何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显得非常重要。首先根据教学实践指出了当前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其次以会计职业能力为导向,对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谈一些具体思路。

1 现行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目标

目前,会计信息化的教学目标强调 “培养实用型高级会计人才”。从培养目标来看,落脚点在高级会计人才上,这就表明目前高职会计教育目标仍然偏重于会计专业教育。专业教育是教会学生某一学科专业知识和能力,职业教育主要要教会学生掌握某种职业技能。职业能力需要以专业为基础,但它更强调谋生的能力,将已学基础专业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而不是专业钻研能力。当前高职会计教育应正确区分会计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两者之间的差别,明确以会计职业能力为导向,将会计职业能力作为会计教学的努力方向。

1.2 高职会计信息化的课程设置

从职业能力的角度看,当前高职会计信息化教育倾向于专业教育,忽视了学生综合知识的学习和个人品质的培养。会计本来是一门管理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和管理学思维是学好会计专业知识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会计教育和培训的目标是培养有能力的职业会计师。但是,目前许多高职学校会计信息化课程设置中仅仅强调会计知识和操作,而不注重如何运用会计软件从会计角度出发来进行管理分析。如今,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会计信息化发展也日益完备,企业不再需要仅仅会记账的会计人员,而是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既要懂财务知识,又具备分析能力的会计人才。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而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而这方面的课程设置相当薄弱。

另外,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一般分两个学期来上。以我校为例,在第二学期安排会计信息化——财务链,总课时为68学时;第三学期安排会计信息化——供应链,总课时为32学时,再加52学时会计信息化实训;第五学期安排52学时会计信息化综合实训。由于上课课时不足,学生只能掌握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实训难度与课程难度不一致、实训时间安排的不合理、课程课时不足等使实训不能发挥其真正的效果。

ERP系统集合了基础会计知识、财务管理知识、供应链知识和基础软件操作知识等,仅仅通过会计信息化课程根本无法让学生熟练掌握ERP系统。在学习会计信息化课程之前,学生应该对计算机知识、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计算机操作课程方面还有一个缺陷就是常常不运用,多一段时间就忘记了。虽然很多学校除了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讲授,有安排会计电算化实训。但是,实训时间一般都理论学习间隔时间较长,让学生完整的把电算化学好还是比较困难。

1.3 会计信息化教学方法

从教学方法来看,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没有体现信息化教学、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普遍采用 “以教师为主体、以講解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中,虽然教学方法多样,包括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教学法,但是这些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仍然存在不足。

另外,会计信息化师资队伍的建设相对滞后,难以胜任教学工作。会计信息化课程是一门学以致用的课程,它涵盖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的课程,这些特点就决定了会计信息化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信息化的系统管理技能。目前,高校的许多教师是“从高校到高校”,缺乏实际的会计岗位工作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脱离实际。同事,繁重的教学任务,使教师们没有自我充电的时间和机会。知识迭代慢、实际工作经验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手段落后等影响会计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高。

2 以会计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路径

2.1 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企业对财务人才素质要求中除了扎实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应聘者熟练掌握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操作和维护,因此在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需要以会计信息系统操作能力为基础,以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能力为主导,以为会计信息化系统管理能力和日常维护能力为补充,以学生学以致用为能力为核心,培养会计信息化综合应用人才。

2.2 以培养会计职业能力为导向设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

以会计信息化实际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导向设计课程体系,首先需要进行课程分析设计工作;其次突出理论应用于实践,将会计信息化课程从整体性、系统性、实用性的基础上与其他课程进行整合,使课程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企业对会计信息化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日益提高。企业迫切需要一大批懂业务、会管理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从ERP应用视角来考虑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会计职业能力为导向优化组合课程,构建严谨而科学的课程体系。endprint

2.3 选择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及授课方式

在会计信息化教学中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等几个因素。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转变:一是以练为主,讲练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课前要求学生回顾已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课堂上适当的布置课堂任务,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主要负责收集学生遇到的问题,在下课之前请学生上课操作演示,并结合前面的收集的问题进行讲解,最后进行归纳总结。二是分小组练习,加强团队意识培养。三是虚拟现实。学生对于企业中的实际工作流程及任务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因此,可以借助当前信息化手段,让学生通过虚拟现实了解企业实际情况,从而提高授课效果。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来设计课程内容,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强会计信息化系统、设施建设,突出虚拟仿真,能够模拟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财务管理、财务核算、人力资源管理及客户关系管理等日常运转流程,培养多层次ERP应用人才的培养。二是强化实践性的模拟教学。

2.4 会计信息化教师团队组建

会计信息化教师作为理论型和技能型复合人才,应具备以下技能:一是具有扎实的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基础理论知识。二是充分了解会计业务处理流程。三是熟练掌握会计信息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清楚每一步骤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四是熟练掌握会计信息化软件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五是具有一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技能,如区域网的管理、数据库的管理等。

会计信息化教师需要定期接受专业培训。在学校经费允许的境况下,把相关教师派出去交流学習,聘请公司财务人员进行讲座。由于会计信息化教学对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要求颇高,会计信息化教师可以组成教学团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经验。

参考文献

[1]夏晓燕. 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改革与实施[J]. 会计师,2017,(09):75.

[2]喻硕.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创新研究[J]. 当代经济,2015,(32):146-147.

[3]邸红娜. 对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探索[J]. 经济研究导刊,2012,(22):256-257.

[4]邓满娥. 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研究[J]. 商业会计,2011,(04):77-78.

[5]丁修平. 行动导向下的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项目化教学[J]. 职教论坛,2010,(29):45-47.endprint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产生的影响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