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会计学微课程开发与应用

2017-12-09 02:11袁晓文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34期
关键词:会计学微课程开发

袁晓文

摘 要:研究日常會计教学的微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基于实务导向、需求导向、兴趣导向三大原则,提出了会计学微课程建设的路径规划。首先,需要精心选题并设计课程内容;其次,结合学科特点进行课程制作;第三,选择合适的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应用和实践;最后,根据合理的评价体系进行反馈。会计学微课程体系的持续建设应重点考虑课程内涵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长效机制建设。

关键词:会计学;微课程;开发;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4.083

1 引言

微课程满足了学习者不受时间、空间、地域限制的学习需求,符合碎片化、微型化的学习和教育模式。随着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在微观领域的渗透,关于教育新资源、新模式的相关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持续加强。“互联网+”被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教育”更是成为研究热点。微课程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源,但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学习资源。

2 微课程研究现状

微课程起源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 教授(1993)最早为了在舞会和电梯等非正式场合介绍普通化学知识而提出60秒课程。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David Penrose教授(2008)明确提出微课程这个概念,其认为只要在相应作业和讨论的支持下,微型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能够取得与传统课堂教学同等效果。

我国对微课程的研究相对更晚一些,但是发展迅速。本文以主题“微课程”或者“微课”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调查(见图1),发现从2011年仅有的1篇研究文章,短短几年从蹒跚起步到渐成规模。这些研究涉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等多个领域和医学、工学、文学、经管等多个学科。

3 会计学微课程建设必要性

从“微课程”的兴起与发展来看,它是对传统课堂教学单一资源类型局限性的突破与解构,具有“时间简短、重点集中、课程精良、效果良好”鲜明特点。

“时间简短”:传统课堂教学通常以一节课(45min左右)为一个单位时间组织呈现;微课程则时长一般为3-8分钟,最长也不超过15分钟。

“重点集中”:传统课堂教学强调“完整的知识”,导致教学效率低、成本大、普适性不理想;微课程则是以问题为导向,将“完整的知识碎片化” 。每个微课程集中在1-2个教学知识点,主题小而明确。

“课程精良”: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以文本、图片为主等教学资源的时空局限;而微课程通常经过精良的设计、制作、讲解,内容精炼,形式精彩,一般为支持网络传输的wmv、f1v等流媒体格式。

“效果良好”:微课程是以学习者为受众设计开发,具有开放共享的性质,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素材、教学视频、教学反馈等资源要素都可以生成、修改和扩展,并能根据学习者需求和资源应用环境等的变化,不断进行动态更新和充实,以达到震撼的学习效果。

4 会计学微课建设原则

4.1 实务导向

会计学微课程的开发建设应以会计实务为宗旨,发挥微课程对会计实务工作中知识结构、实践技能掌握和提高的作用,贴近实战、追求实效。

4.2 需求导向

针对会计工作的需求,重点围绕实际工作中的热点、难点而及时有效地开发和建设会计学微课程,以满足学习和应用的需求。

4.3 兴趣导向

会计学微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应尽可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在会计学逻辑性强、规范性强的学科特点基础上兼顾趣味性、易学性。

5 会计学微课建设路径规划

遵循以上实务导向、需求导向、兴趣导向的三大原则,会计学微课程的开发和应用路径包括:设计、制作、应用、评价四个环节,以此来建设“学生能看懂和喜欢的微课”段舒芬(2015)。

5.1 课程设计

微课程必须有一个精心的教学设计,应包含问题导入、问题分析、重难点讲解、课后思考和练习、教学评价等几个部分。微课程的问题导入力求快速、新颖,激发学习者的兴趣;讲解过程中围绕一个线索,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结尾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留课后思考的延伸空间;教学评价则应言简意赅。针对《会计学基础》课程的《会计之“道”》微课程设计如表1所示。

5.2 课程制作

在上述微课程完整设计的基础上,下一个问题是如何制作出精良的微课程视频,以达到预期目的。目前微课程的制作主要采用摄像机拍摄模式、手机拍摄模式、录屏软件录制模式、可汗学院录制模式等几种方式。在视频录制时要考虑构图设计、画面清晰、图像稳定、声音清楚、字幕配套。综合考虑决定会计学微课程视频的制作是录屏、实景还是其他方式。

录屏模式和摄像机拍摄模式均为本团队实践过,结合学科特点发现两者结合可获得相对较好的效果,既出现教师录制的实景画面,可增进与学习者的熟悉度,可拉近与学习者的距离感,部分画面则采用录屏软件和手写板的方法录制,可将逻辑推导过程书写出来,同时可适当增加实务场景镜头画面,加强学习者的理解。

5.3 课程应用

微课程教学系统有教师、学生、微课程和教学组织等部分构成。一个微课程必须包含有微视频,同时辅以“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案例”等学习素材加入该应用支持系统,将这些微课程资源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这也是微课程与其他视频资源的最大区别。没有平台支撑,微课程就不能有效地服务于教学,从而失去微课程制作的意义。

本团队再三比较和权衡之后,选择学生使用面最广、建设成本最低、灵活高效的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会计学微课程的应用和实施平台。该学习平台设置信息推送、自定义回复、内容交互式检索、应用投票等功能模块,提供多元化的内容与学习情境;提供“线上”与“线下”结合的互动和交流。endprint

猜你喜欢
会计学微课程开发
2018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策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湖南省教育会计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