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模块化教学探索研究

2017-12-09 10:56黄飞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34期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专业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

黄飞

摘 要:模块化教学体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要的一个环节,根据专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分解能力要素,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结合在一起构建模块,通过若干个模块支撑专业能力培养。针对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模块的特点和所支撑能力要素要求构建课程模块,通过理论学习、实践学习、自主学习三个环节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4.086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变得多样化、专业化,人才需求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对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具有实践性、创新性及综合性,有较强工程技术思维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例越来越大。为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我国的高等教育正经历着改革和变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1 应用型人才培养

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应用领域的革新能力等复合能力,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性,注重开拓创业精神及自信心的训练。应用型人才的任务是服务于实际生产、转化应用,把发明、创造、发现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着重于实践应用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基于能力培养, 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突出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的培养要根据社会需求的多样性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架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同时注重学生实践及应用能力的发展,要因时、因地、因势,根据目标要求不同,针对不同专业特点体现差异化。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围绕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通过系统设计、分步实施、项目推动,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等。

2 模块化教学体系

模块作为模块化教学体系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工程实际结合在一起。模块区别与传统教学体系的课程,是能力培养与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可根据需要进行组合。在模块化教学体系中,一项专业能力的培养由一个或若干个模块来实现支撑。对于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依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通过广泛深入调研培养人才岗位群的专业能力需求和主流技术及趋势,并结合本科专业教学的要求,来确定对应的专业能力。通过对专业能力进行梳理和细化,将其优化并分解为能力要素,确定能力要素所需要的支撑知识点,将相互关联的能力要素所对应的知识点和知识应用结合组成模块,再由若干个相关模块之间有机的搭配,从而构成基于特定专业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模块化教学体系是按专业能力体系构建,区别于按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的传统专业课程体系。

3 课程模块构建

根据专业能力和素质培养要求,例如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等,构建专业能力矩阵,并细化能力要素,通过构建相应的模块支持能力培养要求。

3.1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模块特点

人类所从事的社会生产和科学研究活动几乎都与测试技术息息相关。测试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技术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技术,工程研究、产品开发、生产监督、质量控制、实验研究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测试技术。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主要涉及非电量测量技术和其它测试技术等知识, 包括信号的获取、信号的传输、信号的处理、信号的显示存储及控制等。涵盖了信息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信号分析及处理技术。其涉及了多个学科,有着内容和知识面宽泛、应用范围广、综合性强、技术方法变化快速的特点,需要及时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对于不同的专业,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尽相同,需要根据专业来合理架构课程体系,组织安排教学内容,使其在具有共性的基础上,体现出个性和特色。

3.2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模块支撑的能力要素

以机械类专业为例进行分析,对该专业来说,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模块支撑的专业能力主要是研究的能力,能力要素包括:能够将实验方案转换成可执行规程,并正确部署和运行、能够正确采集、整理实验所用的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关联、建模、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与理论模型、用户需求进行比较,得出评估结果等。

3.3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模块架构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模块由理论学习、实践学习、自主学习三个环节组成,根据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模块支撑的专业能力和能力要素培养的要求,确定理论学习、实践学习、自主学习环节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课程模块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考核方式。

对课程模块按模块名称、模块类型、适用专业、模块简介、教学目标、预备知识、考核方式、教学环节、能力培养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环境要求等构建模块描述。

设计教学内容时为保证知識结构的完整性,将其分为几个模块,根据专业要求和预备知识合理选择及组织教学内容。测试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有很强的实践性,理论教学环节必须依托于实践教学环节,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测试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教学中需注重知识的融合性,传统的技术和最新先进的技术要相结合,通过自主学习环节学生可以查阅了解相关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在科研中探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项目驱动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将科研项目作为案例用于课堂教学,实现科研促教学,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蔡敬民,魏朱宝.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以合肥学院为例[J]. 中国大学教学,2008,(6) :14-15.

[2]徐理勤,赵东福,顾建民.从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模块化教学改革看学生能力的培养[J]. 高教探索,2008,(3):70-72.endprint

猜你喜欢
模块化教学专业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
不同阶段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内在发展规律
《商务策划》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