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研究

2017-12-10 05:33陈亚楠
天津经济 2017年5期
关键词:天津市新能源发展

◎文/陈亚楠

天津市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研究

◎文/陈亚楠

本文对于天津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程度,就现状特征、制约因素、缺点威胁、机遇挑战等方面,作详细阐述与深入研究,针对新形势下新能源产业如何继续保持健康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建立天津市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提供科学支撑。

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一、背景

(一)国内外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21世纪以来全球能源格局不断调整,世界各国对新能源产业都尤为重视。为了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占领产业与科技的制高点,很多发达国家将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一项长期的国家战略。

美国重视新技术研发、用户以及市场方面的需求,成就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壮大。通过多年来美国政府长期不懈、不遗余力的立法扶持,以核能、太阳能、水电与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在国际市场具有相当强大的竞争力。

德国作为世界新能源领域的先驱为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鼓励生产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新型能源的法规和办法。由于德国在风能、太阳能起步早,因而各项指标长期处于世界第一位。

日本由于本国能源资源贫瘠,曾通过“新能源技术开发计划”鼓励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同时还对地热能、风电等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做了具体的规划。

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对开发新能源、发展新能源产业日益重视。《2000—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系统地分析了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市场开发的潜力、预期效益、制约因素和存在的问题;2001年起我国政府开始对新能源产业给予政策性支持,并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到全部能源的15%;2009年首次提出了包括新能源产业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产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又进一步明确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新能源产业作为我国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在政策环境、研发技术以及市场环境等方面都得到了重大提升,国内新能源市场在技术进步与企业竞争的推动下日益成熟,强化了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拉动。

(二)天津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天津新能源产业通过引进国际领先的技术,策划并实施一系列项目、研发并生产新能源产品,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优势,在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集聚和规模发展上取得了较大进步。截至目前,天津市拥有新能源企业百余家,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形成了11亿安时锂离子电池、850MW光伏、6000MW风电整机生产能力,正在成为全国新能源产业重要基地。

天津新能源产业在绿色电池、风电、光伏发电等领域基础较好,聚集了力神、巴莫、明阳、英利、歌美飒等一批龙头企业,其中锂离子电池的市场占有率及产业规模居全国前三位。力神公司研发成功的多项产品和技术,产品销量居全球高端市场前四位,成为全国重要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维斯塔斯公司在天津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风机制造基地,拥有世界领先的研发制造技术;三安光电公司拥有的高效电池芯片属国内第一、国际领先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70%;英利公司研发的高品质多晶硅碇铸造工艺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天津市还积极借助科研院所和高校平台,使新能源产业在技术、科研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通过引进世界级新能源企业,进一步巩固产业基地资源,初步形成了滨海高新区、开发区、西青区、宝坻区和北辰区5个聚集趋势明显的科技园区,以及锂离子和镍氢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风电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新能源作为天津滨海高新区的标志性产业已经步入高速发展期,并且实现了每年30%以上的增速。作为新能源产业的集聚地,天津滨海高新区涵盖了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绿色储能发电、LED智能电网等全产业领域,拥有新能源龙头企业60多家,包括诸如西门子、歌美飒、明阳等全球风电设备领先制造商,以及恒天集团、国能等行业龙头。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天津滨海高新区年产值已经超过200亿元,为全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典型的“高新样本”。

未来,天津高新区将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在新能源产业进一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预计到2020年,将带动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及相关产业实现产值突破1000亿元。

二、形势与问题

(一)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1.体系有待完备

我国新能源产业虽然确定了一些相关技术标准,但没能形成完整的体系,始终不能作为促进整个行业规范发展的技术准则。然而,行业准入、技术标准、检测标准等体系建设是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因此标准体系的缺乏,将严重影响到新能源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2.政策体系有待完善

新能源技术研发属于高风险、高投入项目,整个过程充满不确定性,企业的积极性通常来源于国家政策的激励。然而我国在该方面的投入力度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甚至少于部分亚洲国家。此外,税收制度中与该产业相关的优惠政策较少,缺乏系统、全面、有力的配套措施,不利于激励扶持政策的发挥。

3.专业人才队伍有待充实

新能源产业作为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相当强烈。但是,我国对新能源人才的培养起步较晚,新能源开发领域的学校、专业设置方面较少,高端人才、专业资深、经验丰富的研发人员始终紧缺,人才供给不足将成为长期制约因素。

(二)天津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1.研发成本较高,市场需求不足

天津市新能源产业的研发成本较高,研制产品缺乏价格优势、市场竞争力较弱,不具备完全自主商业化发展的能力。部分企业和企业家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意识淡薄,新能源没有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与完善的市场环境。而且相关扶持政策尚没有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造成了天津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仍然缺乏足够的动力。

2.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基础较弱

目前,天津市新能源企业基础研究薄弱,基础性、创新性研究水平不高,技术和设备依然依赖进口,缺乏清晰系统的技术发展路线,科技创新能力尚不足以满足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天津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1.区位优势明显、政策制度保障有力

天津作为中国重要海港城市,对外连接东北亚、对内辐射京津冀,拥有海、路、空、铁多式联运的交通体系,临近新能源产业应用市场,在生产成本、用户合作与服务水平上具有天然优势。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定位,打造新能源产业链,产业集聚效应、市场竞争力优势明显。作为“五省八市”试点地区获得国家新能源战略政策支持,“国家风力发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德意志银行中国清洁能源基金项目相继落户。市政府专门成立天津市新能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和机制体制保障,全力实现产业发展目标。推动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制定天津新能源产业规划、打造 “新能源之城”、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产业投资,以及出台《滨海新区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

2.发展质量欠佳,机制尚未成熟

受资源禀赋限制,天津地区有限的自然资源将成为新能源产业长期发展的制约因素;国际一流企业虽加盟本市产业集群,但核心技术的研发机构仍处于国外,不利于衍生孵化与成果转化,影响天津新能源产业集群的长期发展质量;华北地区产业同构现象严重,各地区加大新能源产业规划落地与投入力度,同业竞争不断削弱共同市场对天津新能源产品的消费需求;我国新能源产品的技术体系尚不完善,私人消费市场上信心指数偏低,产品消费市场仍不成熟;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依赖于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但是该行业进入门槛较高,具有自然垄断性,普通投资者加入困难,严重制约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壮大。

三、对策与建议

新能源的发展将对未来多个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新能源产业的规划和发展必须体现出一定的全局性与层次性。

(一)不断强化产业间替代与统筹发展

首先,正确处理新能源和传统能源的替代关系,新旧能源替代的力度和速度必须综合权衡现阶段和未来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环境要求以及资源状况、成本优势等因素;其次,推动新能源在民用和军事等特殊领域的结合发展,提高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效率,使新能源的发展更具前瞻性;再者,将新能源的发展嵌入到其他产业的变革和升级中,进而催生出一系列新兴产业和现代生产方式。

(二)坚持技术创新,发挥激励机制

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和提升,是当前和未来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吸收创新与合作创新的协同发展,引导技术创新的经济价值取向、打造激励机制,发挥市场对自主创新的要素配置导向,健全技术市场、建设协同创新体系、完善激励导向,加强本市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的运用与保护。

(三)加大投入力度,推动产业化进程

新能源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先导性、支柱性地位来源于资金投入的支撑,建立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支持关键技术、核心产品的研发、转化与示范,提升研发设备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提高消费市场补贴,为集群发展创造环境、引导本地区新能源产业走向成熟。

(四)加强政策扶植,促进市场均衡

建立与完善投资补贴、生产补贴和消费补贴等政策,及信贷优惠和税收减免等手段,解决新能源产业成本高、企业进入障碍的问题。建立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新能源的激励办法,降低进入门槛。鼓励科研机构参与新能源技术的开发与创新,引导消费者积极利用转化成果,推动天津新能源市场供需动态平衡。

(五)完善法律体系,营造社会环境

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发展,关注不可预计风险,科学前瞻地规范政府、企业、用户等主体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协调统筹新能源立法体系,科学配置制度,体现严谨法治精神;加强舆论宣传与教育引导,积极培育新能源产业协会,推动行业自律与企业间交流合作。

(六)依托科技与人才,拉动产业链延伸

坚持人才是第一发展力的理念,继续依托科技与人才优势,大力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拉动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立足天津市产业经济资源特点,进一步打造锂电行业国际重要研发生产基地、全国重点的风电设备制造中心和最大的风电产品出口基地、全国先进光伏制造基地,以及绿色阳光城市等特色创新发展形式。

(七)积极加强交流与技术推广

新能源技术属于高新技术而且资源分散,现有技术水平下,相较于国际和国内先进地区而言,天津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与政策的制度保障方面尚有差距。因此,借鉴先进地区的相关政策经验,探讨经济激励力度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以及新能源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1]中国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可再生能源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60-80.

责任编辑:张丽恒

F426

A

1006-1255-(2017)05-0023-04

陈亚楠(1983—),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邮编:300384

猜你喜欢
天津市新能源发展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有趣的云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如果画笔会说话?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教师发展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