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国内关于《红楼梦》诗词翻译研究述评

2017-12-27 06:17严丽周利雷晓玲
关键词:译本研究者红楼梦

严丽,周利,雷晓玲

近10年来国内关于《红楼梦》诗词翻译研究述评

严丽,周利,雷晓玲

采用文献研究、统计分析等方法对2005—2015年国内《红楼梦》诗词翻译研究的文献进行定性、定量研究。研究表明:近10年来,《红楼梦》诗词研究与《红楼梦》诗词翻译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且两者间具有正相关性;对《红楼梦》诗词的研究,一方面是宏观的诗歌意象及文化角度的探讨,另一方面是微观的诗词翻译策略和技巧的研究,在这方面,主要集中研究的是归化和异化2种策略。

翻译研究;诗词翻译;《红楼梦》

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围绕《红楼梦》的学术研究(简称“红学”)是颇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将《红楼梦》翻译成英文,是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红楼梦》的译本包括近20种文字,译本数量近60种,其中全译本12种,2个《红楼梦》英译完整版也已发行。《红楼梦》的全译本是中国文化翻译研究最好的资料[1]。《红楼梦》作者以诗为文,以诗人的眼光、诗歌的审美观,甚至是诗歌的创作思维完成这部小说[2]。作品中诗词的文学魅力令世人赞叹。

我们通过检索、收集近10年来国内研究者关于《红楼梦》诗词翻译的文献,采用文献研究、数据统计等定性、定量多种方式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对比分析。

一、《红楼梦》诗词翻译研究文献概况

(一)《红楼梦》诗词翻译研究文献中所选英译本情况

在《红楼梦》诗词翻译的研究中,通常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诗词,从翻译语言学、翻译美学、翻译修辞、宗教、文化、意象、诗词风格、目的论、归化和异化等角度,研究《红楼梦》英译文中诗词的翻译异同。由于翻译研究中所依据的英译版本不同,相关研究在词语选择、文化传播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出现了专注于各英译版本的比较研究。

2005—2015年,大多数研究者将杨宪益和戴乃迭合译本以及霍克斯的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表1为2005—2015年《红楼梦》各译本被引频次。戴维·霍克斯译本,杨宪益与戴乃迭的合译本(以下简称为“2个译本”)。这2个译本在原有的翻译成果基础上,吸收了当代红学研究的成果,翻译出适应时代发展和需要的全译本。

表1 2005—2015年《红楼梦》各译本被引频次

虽然将裘里的诗词译文作为语料对象来研究的并不多,但仍然有研究者通过探讨或者比较的方式对裘里的诗词译文进行研究。这主要是由于裘里的译文对于后来的译者重译《红楼梦》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关于译文的价值,赵长江认为,裘里的译文突出了英文里长句多的特点,用词逐渐趋于简单化[3]。许渊冲的诗词译文之所以被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他是当代最有影响的翻译家之一。对他的译文的研究也是对他翻译思想和翻译风格的研究,这样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许渊冲对《红楼梦》诗词翻译的贡献。

(二)基于翻译理论探讨《红楼梦》诗词翻译的研究译文

王军对2个译本中诗词意象的处理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2个译本对意象的处理各有特色,并提出怎样结合两者的长处是译者应该努力的方向[4]。2005—2015年,除王军对《红楼梦》诗词翻译的意象研究外,常智勇、曹建辉等人也同样对《红楼梦》中诗词译文意象进行了研究。诗歌中丰富的意象是诗歌和其他文学样式相区别的独特呈现方式,也是诗人的创作灵感。诗人的经历、生活都凝聚于意象中,诗人与读者主要靠意象来沟通心灵、传递情感。研究者对《红楼梦》诗词译文的意象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从文化角度探讨《红楼梦》中的诗词翻译,也是研究者们比较热衷的论题。刘曼分别从物质文化、意识文化以及语言文化3个方面,对比总结了2个译本在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不同倾向、译本所达到的不同效果。刘曼认为,翻译过程中两者应该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对各国不同文化我们应采取包容的态度,且更倾向于异化翻译[5]。莫丽芸提出:“《红楼梦》首先是一本贵族文化的写真,在对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点点滴滴的描述里,演绎一出千古绝唱,正是曹雪芹的伟大之处。”[6]从收集的资料看,研究者们从文化角度对《红楼梦》诗词英译文的探究是符合对这部小说的历史定位的。

一些研究者还结合翻译美学理论、译者风格论、译者主体性探讨了《红楼梦》诗词翻译的策略技巧。比如,刘博从许渊冲“三美论”角度,对比分析了2个译本的风格翻译情况,以“三美”论的相关知识为理论依据,从微观的词汇、句法到宏观的篇章进行分析[7]。他倾向于使用异化翻译策略,认为可以通过加注的方式帮助异国读者透彻理解译文。在译者风格研究方面,研究者的数量不多,这说明以诗词为研究对象探讨译者风格的学者缺少对这方面的关注。

从目的论出发,武华慧对2个译本的诗词翻译进行研究。在《红楼梦》207篇诗词中,从前80回中选取了13篇具有较高对比价值的诗词进行研究,如《好了歌》《参禅渴》等[8]。武华慧通过佛教思想、典故和修辞手法3个方面的比较,评述译者在不同目的下所采取的不同策略、采取不同策略的原因以及是否实现各自的翻译目的。其他研究者,如:李宏薛、万心彤同样从目的论视角出发,对《红楼梦》诗词英译文进行了其他方面的比较研究。

(三)《红楼梦》诗词翻译的具体翻译策略及技巧研究文献

许文晶、王晓娟以《红楼梦》中诗词的翻译为文本,解读其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说明了归化和异化在翻译中是必不可少、相辅相成的关系[9]。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的2种重要策略,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翻译时不能只采用两者中的一种,而要结合二者的优点翻译文本,这样才能更贴切、更有价值,这样的译文才既能兼顾原文内容又能照顾不同文化的读者。

刘雪芹在《句法不确定性与诗词翻译——以红楼梦柳絮词为例》一文中指出:“诗词的多值性给了读者充裕的想象空间,而翻译的过程却要将这种多值化解为单值。针对这一点,她提出在翻译意象引起不确定性时,可以采用DT(Disjointed Translation)模式;在其他情况下要利用互确定性和诗性思维对原诗词进行分析,用音乐性的节奏或对意象的操控来消减多值-单值的损失,同时赋予诗作以新生。”[10]她是从文本意义及句法的不确定性出发,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采用的翻译策略。总体上讲,2005—2015年,研究者们对《红楼梦》诗词翻译的研究很少细化到字、词、句的讨论,他们往往从某一理论或者某一角度出发,对比分析译本大致的翻译策略和技巧。

二、《红楼梦》诗词翻译的对比研究

(一)《红楼梦》诗词文献数量与诗词翻译文献数量的横向对比

对2005—2015年的《红楼梦》诗词研究论文数量和《红楼梦》诗词翻译研究论文数量按年份列表进行统计分析。表2说明,国内学者们仍然致力于红楼梦的诗词及其翻译研究。对红楼梦诗词翻译的研究虽然也一直在进行,但是在数量上仍显滞后。纵观2005—2015年,《红楼梦》诗词翻译研究文献数量只有不到《红楼梦》诗词研究文献数量的一半。表中数据变化趋势显示,2005—2011年这7年间,《红楼梦》诗词翻译研究与《红楼梦》诗词整体研究趋势逐渐趋同。数据增减变化趋势整体表现为:《红楼梦》诗词研究总体上带动《红楼梦》诗词翻译的研究。《红楼梦》诗词翻译研究和《红楼梦》诗词研究基本上为正相关的关系。但是在个别年份也有特殊情况出现,如:2010—2012年。

表2 《红楼梦》诗词研究与《红楼梦》诗词翻译研究文献数量统计

(二)《红楼梦》诗词翻译研究文献纵向对比

《红楼梦》诗词翻译研究的发展离不开学者的潜心研究,而发文量较多、影响较大的核心作者的学术成果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对该课题的研究方向。

统计表明,第一,长期、专门研究《红楼梦》诗词翻译的学者不多。2005—2015年,《红楼梦》诗词翻译研究相关论文共72篇,按第一作者统计共63人,其中,55人在该领域都发表过1篇论文,占作者总人数(63人)的 87.30%;发文 2篇以上(核心作者)共 8人,占作者总数的12.70%,8人共发表该领域论文17篇,占该领域发文总量(72篇)的23.61%。仅有1人在该领域发表3篇论文,占作者总人数的1.59%。第二,《红楼梦》诗词翻译研究方面,核心作者的论文集中出现在2006年以后,高峰期主要集中在2009年和2011年,均发表了4篇论文。在8位核心作者当中,曹建辉在2009年发表了3篇论文,分别从模糊语及文化意象角度进行研究。核心作者陈彦和康倩分别在2007年、2011年同时发表2篇论文,其他发表2篇论文的核心作者是在不同年份发表的。同一年发表的2篇及以上的论文主要是从同一研究方向对《红楼梦》诗词翻译进行研究,他们的选题相对较窄。核心作者主要从模糊语言学角度、译者的主题意识、目的论、文化语境、美学、译本中诗词的意象再现、文化意象的传递、文化移情等角度对《红楼梦》中的诗词翻译进行研究。有3位核心作者分别从目的论视角、诗词英译移情、文化语境视角对2个英译本进行比较研究。

可以说,《红楼梦》诗词翻译研究的核心作者一直处于发展阶段,2007—2015年,几乎每年都有核心作者的文章发表。核心作者对《红楼梦》诗词翻译的研究既有从翻译策略和具体方法进行的微观研究,也有从译者主体性和译语文化进行宏观研究。核心作者的研究为我国《红楼梦》诗词翻译研究积累了研究素材,他们研究中的新角度、新趋势,如:宗教文化语境、模糊语言学、诗词翻译中的缺失和扭曲等,有助于对《红楼梦》诗词翻译的进一步探索。

三、结语

研究中所有文献主要来源于CNKI、SSCI、JSTOR三大数据库,我们对收集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描述近10年来《红楼梦》诗词英译研究的大致情况,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资料。通过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第一,2个或者多个译本比较研究较多,主要是从翻译美学、修辞学、目的论、文化移情等理论或者角度对2个译本及其他译本中的诗词进行探讨,研究其异同,分析不同文化下译者采取不同翻译策略、方法及原因。第二,纵观近10年研究《红楼梦》诗词翻译的文章,大部分是从某一视角或者理论对其进行比较研究或独立研究,没有文章结合社会学、历史学、哲学等跨学科、多角度地进行《红楼梦》诗词翻译研究。第三,研究者主要是倾向于研究《红楼梦》诗词译文中的意象,多从文化的角度入手进行比较分析,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比较主观的对比分析,基本没有采用客观定量研究方法。

近10年来,学者们主要对《红楼梦》中的诗词从翻译理论、翻译实践2个方面进行研究宏观和微观的研究。但是翻译述评类的文章较少,研究《红楼梦》诗词翻译的文章大约72篇,而评析类的文章只有2篇。可以适度加大对《红楼梦》诗词翻译评析的研究,对其进行更加全面细致的分析,这有利于诗词翻译水平的提升。虽然每年都有新的学者参与到《红楼梦》诗词翻译研究领域,但更多的学者只是从某一方面对其进行研究,而且发表的文章数量不多,很少有学者在这个领域进行长期、持续、稳定的研究。同时,该领域的研究视角比较单一,研究方法也不够细化、具体,研究者们亟待从更广泛、更全面的视角,运用更加系统的方法研究《红楼梦》诗词翻译。

[1]张蕾.《红楼梦》诗词翻译评析[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2]潘碧华.以诗为文:论《红楼梦》的诗性特质[J].红楼梦学刊,2008(5).

[3]赵长江.《红楼梦》诗词英译之发轫:德庇时英译《西江月》历时研究[J].红楼梦学刊,2012(3).

[4]王军.《红楼梦》两个英译本诗词意象翻译的比较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4).

[5]刘曼.《红楼梦》诗词中文化现象的翻译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6]莫丽芸.《红楼梦》里的衣食住行[M].安徽:黄山书社,2015:1.

[7]刘博.《红楼梦》诗词风格翻译的对比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1.

[8]武华慧.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诗词的翻译[D].北京:北京大学,2014.

[9]许文晶,王晓娟.红楼梦诗词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解读[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4).

[10]刘雪芹.句法不确定性与诗词翻译:以红楼梦柳絮词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H315.9

A

1673-1999(2017)12-0078-03

严丽(1977—),女,硕士,重庆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比较文学、英语教学;周利(1993—),女,学士,重庆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2012级第二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雷晓玲(1973—),女,硕士,重庆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

2017-09-18

(编辑:王苑岭)

猜你喜欢
译本研究者红楼梦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别样解读《红楼梦》
《通玄记》的西夏译本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