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迁移成为语用的扶梯

2018-01-02 00:02陆文波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29期
关键词:迁移语文素养语言文字

陆文波

摘 要:“语用观”前提下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实践语言文字,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阵地,不同文体的文本教学方式和训练策略各有不同。基于文本体式,立足课堂,找准语言实践训练点,创设情境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训练,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是当下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

关键词:文体;迁移;语言文字;语文素养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和前言里反复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已成为当下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

王崧舟老师认为,完整的阅读教学不能满足于感受,止步于分析,也不能囿于知识或积累的屏障,更重要的是迁移,引导学生将感悟到的文本转化为一种可以运用的言语能力。简言之,就是从“语文知识”走向“语言实践”。笔者通过梳理发现,以新、实、简、美为个性特征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既是对传统的继承,也是对现代的延伸,体现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课程理念。无论是诗歌、散文,抑或是小说、戏曲,都是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目标,以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基石,可谓篇篇都是学生实践语言、提升素养的好范文。限于能力和篇幅,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下面,就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文体,简要谈谈基于不同文本体式的课堂,对学生进行言语实践、提升素养的训练策略。

一、儿童诗歌,重在构建言语框架

儿童诗歌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不能不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最富建设性的大胆创举,它打破了传统意义上诗歌的格律,不强调一定要押韵对仗,也不一定要朗朗上口,但更注重意象的表现,是一种意象之美。儿童诗歌语言优美凝练、结构巧妙完整、感情充沛强烈。作为教者,我们既要引导学生欣赏它们的语言美、意境美,更要引导学生在积累中建构语言框架、提升语文素养。教学中要关注文体形式,用迁移的手段锻炼写作方法。

案例回放:(《水乡歌》教学片段)

教师一边播放图片,一边问学生:“水乡什么多?”学生看图片回答:桥多、荷花多、鱼多、虾多。

师:你能学着诗人的口气来说一说,它们是怎么做的吗?

生1:千条鱼,万只虾。

生2:荷花一朵又一朵。

生3:小桥一座座……

师:水乡的美景数不胜数,让我们都来当一回小诗人赞赞水乡吧,记得用上这些方法!从桥、荷花、鱼、虾中任意选一个来写。

生1:水乡什么多?荷花多。千朵花,万朵花,荷塘一个连一个,花香飘满湖。

生2:水乡什么多?鱼虾多。千只虾,万条鱼,装满一箩又一箩,渔民见了笑呵呵……

在儿童诗歌教学中,教者不仅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己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建构知识、获取信息,习得表情达意的方法,在吸收与积累的过程中学以致用,生成自己的个性表达,从而实现言意兼得。

二、神话故事,重在触动神智对话

郭沫若先生在《文艺论集》中曾说:“神话是绝好的艺术品,是绝好的诗。”现行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中共有8篇神话类文章入选,它们除了有着共性的语文教学价值,更有着其独特的神话教学价值。打开一个神话文本,让儿童以最纯真自然的状态,以感性的姿态走进神话世界,神话的神奇魅力便自然而然地点亮了儿童的心灯。神话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不必过早地介入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尽量让学生心无旁骛地沉浸其中,让神话故事和人物本身去拨动学生的心弦,用自己纯真的心灵与人物对话。笔者在执教《嫦娥奔月》一课时,通过动画、音乐的渲染,去打开学生的真心话匣。

案例回放:

师:就这样,嫦娥飞出了自己精心收拾的那个温馨的家,飞离了自己曾经与乡亲们朝夕相处的村庄,越飞越远,越飞越高。此时此刻,遥望人间,她会想说些什么呢?孩子们,做一回嫦娥的知音吧!说出她的心里话。

出示提问:

她想对自己的丈夫说——

她想对自己年幼的孩子说——

她想对自己的父老乡亲说——

她想对自己说——

师:再见了,后羿!再见了,亲人!再见了,所有的父老乡亲!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读一读这凄美动人的画面。(配乐齐读)

神话教学的目的,应当是学生借助阅读与神话的主人公进行“心灵对话”,把人类美好品质的种子播撒到学生心田。所有的神话都为人提供了一个心灵的住所,所以神话教学可以通过创设动态、真实的言语活动,让学生巧妙融入自己的话语情境,流淌出精练概括、感人肺腑的言语,进一步提高言语智能。此处通过音像渲染,当学生有了言说的冲动时,笔者积极创设两次说话练习,这些话题的设计,既是对嫦娥舍己为人、甘于奉献的精神的演说,又是恰到好处的想象训练。文字与言语相遇交融,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三、说事理文,重在提升言语智能

教学说事理文时,我们要从文体特点入手,依体而教,順文而导。如果仅仅让学生知晓和理解文本讲了什么道理,那只是“知其然”的过程。我们更要引领学生从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对文章作进一步的阅读,“知其所以然”,领悟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说理的。以下是薛发根老师执教的《谈礼貌》(苏教版五下)一文片段回放。

案例回放:

师:还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要写三个例子?

(生沉默)

师: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所以他一开始举的是什么时候的例子?

生:古代的。

师:后面呢?

生;现代的。

师:古人要讲礼貌,现代人也要讲礼貌。还有什么人要讲礼貌?如“踩裙”是谁讲礼貌?

生:小孩和青年。

师:“理发”中是谁讲礼貌?

生:领导人。

师:普通人要讲礼貌,领导人也要讲礼貌;小孩要讲礼貌,大人也要讲礼貌。古人、今人,大人、小孩,平常人、领导人——人人都要讲礼貌。现在明白这三件事是典型了吧?endprint

(生会意地点点头)

在这个片段中,教者并没有止步于让学生明白礼貌的重要性,而是引导学生领会选材的典型性,既是理解课文内容,也是学习表达方法。往往我们在教学说理性文章时,紧紧围绕课文内容大谈道理,把语文课异化成“思品课”。我们教者既要关注“说什么理”,更要关注“如何说理”,思考“为什么这样说而不那样说”,带领学生从中揣摩说理方法和表达规律,提升了学生的言语智慧。

四、文学散文,重在超越文本拓展

文学散文的语言富有清新之雅,活泼之韵,音乐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习习春风,温柔可感。散文类文本教学既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绘本,更是情感受到熏陶和感染的大戏。如果我们仅仅只是止步于对优美语言的鉴赏、玩味,抑或是对情感抒发的揣摩上,那我们的教学注定是高耗低效的。弗西斯·格瑞莱在《培养阅读技巧》中说道:“阅读是读者积极活动的过程。读者带入这一东西的过程,往往比他从读物中所找到的东西还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进行一些围绕文本或超文本的拓展创造,意义就会更大。下面为《月光启蒙》(苏教版五下)教学片段,颇有实践意义。

案例回放:

教师出示一首小诗并配乐范读:

“月光洒在原野上,原野顿时变成了银色的海洋;

月光洒在树枝上,每棵大树就像披上了银色的缎带一样;

月亮洒下柔和的光,在人间留下了许多美妙的遐想;

月亮把那清凉的光辉溶入人们的眼睛里,

让他们的目光充满美好的希望!”

师:月光下的景色美吗?

生:美!

师出示第一段的文字:“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师:我们也来当回小诗人,请你们尝试着把这段文字也改写成一首小诗。

(生改,师巡视指导)

出示学生作品:

“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暑热散去了,

星星出齐了,

月亮升上了天空,

柔和的月色,

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师:请你自己来读读自己的小诗好不好?

(生读)

这个片段教学,教师将原文稍作改动,鼓励孩子们用诗歌的形式去改写文本内容,虽然一开始多数是对原文稍加改变,但孩子们对这样的学习方式乐此不疲,慢慢就找到了诗意,找到了语感。这是建立在对文本语言充分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孩子们对阅读、表达的渴望被唤醒了,运用文字的能力提升了。这不正是我们努力追求的语文素养吗?

五、经典小说,重在丰满人物形象

苏教版收录的经典小说并不多,总共是四篇,分别为:《三顾茅庐》《林冲棒打洪教头》《少年王冕》和《三打白骨精》。篇虽少,但其都带有自己独特的印记。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主要目的的文体,所以,如何基于该文体特征,充分发掘文本教学价值,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从而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呢?笔者以《三顾茅庐》为例,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环境描写对提升人物形象的作用,并加以练笔。

案例回放:(课文第三自然段教学)

师:你们能读好这四种景物吗?(指导学生重点读好“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等词语)

师:请再读这段景物的描写,看看作者是怎样通过景色来表达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的。(学生自由交流)

生1:蜿蜒起伏的山冈像一条卧龙暗示着诸葛亮是隐居在这里的人才。

生2:疏疏朗朗的松林则代表了诸葛亮像松树一般顽强的品格。

生3:潺潺的溪流象征着他清正的人品。

生4:青翠欲滴的竹林告诉我们诸葛亮像竹子一般具有坚忍不拔的气节。

师:真了不起,透过这些描写景物的词语,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写这些景物的真正用意,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特点。(再读课文)

师:你能用上这样的方法,写一写家乡的一处景色吗?比如:名人故居、烈士陵园、名人公园等。想想这些地方都有哪些景物?可以分别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最好像课文一样,通过写景为写人服务。

这样的迁移训练,从语言文字运用的高度思考文本独特的写作特色,选取了与文本内涵相符的练笔目标指导学生练习。文中“隆中美景”的描写是为写诸葛亮服务的,仅仅是句式上由远到近的仿写,与本文的写作内涵不符合,而从丰满人物形象出发,把“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特点”的写法浸润其中,尊重了文本的写作价值的同时,又极富挑战性,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当然,苏教版教材文体形式还有很多,实践语言文字的方式很多,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也很多,这里笔者只是将自己在平时的阅读、学习和教学中认为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几种文体作简要罗列,商榷之處有待指正。

(作者单位:安徽省天长市汊涧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迁移语文素养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浅析迁移规律在足球教学中的影响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