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阴阳五行说

2018-01-02 20:32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7年11期
关键词:阴阳五行消长营养物质

①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辨证唯物哲学思想,这种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

②因此,古代医学家借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各种现象,并用以指导总结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这就逐渐形成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医认为人体生理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也超越不出阴阳这个道理。因此,我们想要掌握疾病的发展过程,探求疾病的本质,从而获得满意疗效,就必须探求人体的阴阳变化情况。

③一般来说,阳代表事物具有动的、活跃的、刚强的等属性的一方面,例如,动、刚强、活跃、兴奋、积极、光亮、上升的、外露的等。阴代表事物的具有静的、不活跃、柔和的等属性的另一方面,例如,静、柔和、不活跃、抑制、消极、晦暗、下降的、在内的等。当两件事物发生一定联系时,可以把它们分为阴阳。例如,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白天为阳,黑夜为阴……若是以一个动物为例,则它的肉体为阴,生命活动为阳;它内在的脏腑为阴,外露的皮毛为阳;它向下的腹为阴、向上背为阳……

④阴和阳之间,并不是孤立和静止不变的,而是存在着相互依存、彼此消长、彼此转化的关系。

⑤阴阳是事物的两种属性,代表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阴阳也是对立存在宇宙间的。另一方面,阳依附于阴,阴依附于阳,任何阳的一面或阴的一面,都不能离开另一面而单独存在。如果没有上、外、白天,也就无法说明下、内、黑夜。以人体生理来说,机能活动属阳,营养物质属阴。各种营养物质是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有了足够的营养物质,机能活动就表现得旺盛。从另一方面来说,营养物质的来源,又是依靠内脏的功能活动而吸取的。

⑥阴阳双方在对立统一的基础上是在永恒地运动变化着,不断出现“阴消阳长”与“阳消阴长”的现象,这是一切事物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例如:四季气候变化,从冬至春至夏,由寒逐渐变热,是一个“阴消阳长”的过程;由夏至秋至冬,由热逐渐变寒,又是一个“阳消阴长”的过程。临床上常常以阴阳偏盛偏衰(即阴阳消长)来说明临床的不同证候。例如,寒属阴,阴盛则见寒证,如受冷后出现的胃寒腹痛、腹泻等;热属阳,阳盛则见热证,如一般的急性肺炎,就有高热口渴、皮肤发红等急性热病症状。有些虚弱的病症,其发病机制不是因为阴或阳的偏盛,而是因为偏虚。如果某脏腑的阴偏虚,称为“阴虚”,此为阴消,“阳”相对的突出,因为热属阳,故阴虚见热证。这种现象称为“虚热”。如果某脏腑的阳偏虚,此为阳消,称为“阳虚”,此时“阴”相对突出,因寒属阳,故阳虚见寒证,这种现象称为“虚寒”。

⑦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常处于相对平衡的,如果“消长”关系超出一定的限制,不能保持相对的平衡时,便将出现阴阳某一方面的偏盛偏衰,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果再进一步发展,同一体的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其双方可以各自向其相反方面转化,阴可以转为阳,阳可以转为阴,称之为“阴阳转化”。

⑧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的话,则转化便是一个质变的过程。《素问》所谓“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极”时,便有可能向热的方向转化,热“极”时,便有可能向寒的方向转化。如某些急性热病,由于邪热极重,大量耗伤机体正气,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可以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一派阴寒危象,这种病症变化,即属由阳转阴。若抢救及时,处理得当,使正气恢复,四肢转温,色脉转和,阳气恢复,为由阴转阳,病情好转。此外,临床上常见的各种由实转虚、由虚转实、由表入里、由里出表等病证变化,也是阴阳转化的例证。

(选自《中医阴陽五行说》)endprint

猜你喜欢
阴阳五行消长营养物质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夏至
京剧表演流派的消长与嬗变——由京剧净行“尚派”成立问题而生的思考
生鲜乳中营养物质的调控技术
试分析高中生物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关系
“阴阳五行”并非不科学
“阴阳五行”并非不科学
从相关句式的消长看使成式的产生
阴阳五行思想对汉代艺术的影响
阴阳五行与针灸——浅谈《内经》阴阳五行学说在针灸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