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的语言艺术启示

2018-01-03 11:43施吴新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季氏治国语言艺术

施吴新

《季氏将伐颛臾》是一篇精彩的驳论文,文章主要通过孔子和弟子之间是否应该讨伐颛臾的对话,展现了孔子的治国理政思想。现仅就文本的语言艺术进行分析,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孔子传道的语言艺术,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

一、故事背景

春秋时期,周天子号令不行,各国诸候各自为政、紛纷崛起,擅自征伐,强吞弱、众暴寡。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下,孔子则高举“克已复礼”的大旗,带领一众弟子恭行实践,传播自己“仁者爱人”的学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其人格力量是非常伟大的。发生“季氏将伐颛臾”这次辩论的背景是:鲁国朝政被季康子所把持,他出于扩大自身势力的私欲,以维护鲁国利益为借口,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孔子不赞成这样做,因为这违背了其“仁者爱人”的大义。而弟子季路和冉有是季氏的家臣,师生针对这个问题据理力争。

二、语言艺术的展现过程

在本次讨论对话过程中,孔子身处于教师的位置,对弟子提出了给季康子施加影响的要求,希望他们能够阻止这场不义之战。而他们的身份又比较特殊,既是孔子弟子,又是季氏家臣,因此,讨论开始时,两弟子就尽可能避开孔子的谈锋,为战争的出现进行辩解,其中冉有说“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将原本非常激烈的“伐”字替换为含义模糊不清的“有事于”,但是孔子并不汲汲于字斟句酌的辩论,而是单刀直入的说道:“求!无乃尔是过与?”称这难道不是你的过错吗?接下来将几点理由摆在他的面前,认为征伐颛臾的理由不成立:东蒙主、在邦域中、为社稷之臣。

第一轮辩论以季路、冉有的失败而告终。于是冉有又改口称:只是季氏想发动战争,我俩并不想,将战争责任全部推给季氏。此时孔子引用先贤名言说:“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即作为臣子应做好本职工作,如果不能胜任其责便应辞职,指出季路和冉有作为臣子却不能恪尽职守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个形象化的说法:若是引导盲人走路的人见盲人摔倒而不去扶,那么为什么还要他引路呢?接下来孔子又以比喻对先前观点进行强化:虎和兕从笼内跑出来,匣中的龟玉被毁,这应该由谁来承担责任呢?很明显在孔子的比喻推论之下,季路和冉有的看管者或者辅佐者的责任就变得清晰起来,如果季氏去伐颛臾,那么他们就是失职甚至是同谋。在这样逻辑清晰而又气势强大的驳斥下,冉有只能讲出实际情况,指出季氏之所以要征伐颛臾的原因,即颛臾的“城墙坚固”,且和季氏的私邑费很近,若是不及时攻打将其吞并,则以后必会给子孙留下隐患。

孔子和弟子的谈话进展到此,正面的锋芒已经相接,而这也是孔子希望给弟子以教育的宝贵机会,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直面问题,客观阐述孔子自身的立场和想法,避免这场不义之战的发生。

三、语言艺术作用的发挥

那么接下来孔子又是如何展现其论辩风格的呢?第一,孔子基于仁人君子的立场,从道德的高度对冉有提出了中肯的批评,说君子对于“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持反对态度,也就是说君子对于那种不明着说我想要,却总是为想要它而百般找借口的行为是极为反感的,那种口是心非的行为并非君子所为,也非君子所称许。孔子所言含有批评和督责之意,让季路和冉有在策略上没有了迂回辩解的借口,在道德上没有了继续辩解的自信,只能听从老师的教导,反思自己的言行。

接下来孔子切入主题:从古代的“有国有家者”开始论述,进一步明确其政治主张,说明国家如果得到妥善治理,最为关键的是“均” “和” “安”等问题,如果用原文来表述即为“均无贪,和无寡,安无倾”,而从这个角度继续推演下去,对于那些处在边远地带、不愿臣服者,则要修善自己的“文”与“德”,用“仁”去感化他们使之归服,一旦归服,还要使之安心,可以说这是孔子的政治立场,是孔子和弟子辩论的基本出发点,是国家最终走向强盛与安定的治国方法,是孔子理想的治国理念,也是孔子教育子弟的终极追求。

随后孔子又提到:季路和冉有在治国理政的辅助上没有给季氏以正确的引导,却在内部矛盾重重的时候,不想着怎么安定内部,反而要向外部擅行征伐,“吾恐季孙之忧,在萧墙之内也”。孔子说的一席话,为整个论辩做了一个完美的总结,前面可以说是晓之以“正道”,此处可谓动之以“忧情”,这里既有系统的理论作为支撑,同时又不乏设身处地的说辞,对于只想着擅行征伐,一吞颛臾的季氏而言,不啻为一剂醒心的良药,而对于在他面前极力辩解的弟子而言,则是上了一堂非常生动的政治理论课,让辩论过程变得有礼有节,呈现的语言艺术可以说是非常高明的了。

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孔子有意避免对方的误导,不失时机地展现自己正面的核心见解,具有非常高明的语言艺术;同时又使自己置身于道德制高点,让对方对自己强大的精神力量与义正辞严的说辞无从辩驳,从而让对方心悦诚服,接受自己的“仁”的思想。并且,行文中连用比喻、反诘、排比等方法,感染力非常强,丰富了文章的语言特色。

猜你喜欢
季氏治国语言艺术
有话如是说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季氏姐弟:华人中的翘楚
巍治国艺术作品欣赏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探究“称谓”背后的深意
——以称谓为教学切入口解读《季氏将伐颛臾》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
《季氏将伐颛臾》中不可忽视的三个细节
略论古齐国的治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