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中记叙文写作立意深刻的方法

2018-01-03 11:43熊放放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记叙文文章生活

熊放放

杜牧在《答庄充书》中写道:“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可见,在某种程度上,立意的深浅关系着文章水平的高低。

一、记叙文写作也有立意深刻的要求

从文体上说,议论文在分析问题、表明观点上确实有其优势,但立意的深刻与否与文体没有必然关系,记叙文同样有反映社会生活现状、表达人生思考、传达个人见解的作用。

如《目送》中的一段文字:“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这段记叙性文字没有仅仅局限于表达母亲对孩子的爱,而是向深层挖掘,说出了人生的普遍真理,由个人的亲情普遍为人类对生命的共同认识,在立意上明显深刻很多。

所以,记叙文可以通过叙述事件、刻画人物、抒发情感,展现作者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二、记叙文写作立意上的问题及其成因

当前高中记叙文写作存在立意的低幼化倾向。让我们以2017年江苏省高考作文的两个片段为例来分析其立意的高下。

片段一:从家到学校的路并不近,而且有一段上坡,每次骑到这里,父亲都会很吃力,看着他一下一下用力蹬车的样子,我实在有些难受。“爸,我下来自己走吧!”“不行,你走路慢,我不累。”父亲一边说着话,一边还在用力蹬车,我看到一粒粒珍珠似的汗珠从他的脸颊上滑落下来,终于我实在忍不住了,靠在父亲的后背,流下感动的泪水。

片段二:我爱这简简单单的自行车,听它清脆的响铃声,看它不急不慢地缓缓前行,它用滚动的双轮丈量着我生活的这片土地,带我贴近真实的生活。母亲抱着婴孩,细细为他介绍路边风景;男孩载着女孩,仿佛回到那黑裙飘飘的年代;两个老头骑着自行车,腰里别人的收音机里传来婉转的唱词。……

片段一虽然情感动人,细节突出,但是在立意上没有跳出俗套,而片段二更能体现对生活的独特感知,从而体现作者的人生思考。

同样是写人记事,为什么有的人落笔非凡,文章有大气象、高立意,有的人却文笔局促,很难引起共鸣呢?

原因一:生活圈子狭窄。高中生的生活内容单调,很少有人有意识地关注社会生活。在封闭的生活圈中,写作题材得不到拓展,立意得不到提升,个人的琐碎生活就是写作的全部内容。没有通过自己的生活的“点”去思考、洞察社会人情的“面”。

原因二:没有追问的习惯。作为高中生,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评价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很多学生的见解是浅表层面的,不会多问一个为什么,不明白很多社会现象产生的根源是什么,于是文章仅仅只能再现生活,而不能反映生活实质。

三、记叙文写作立意深刻化的方法

1.由“小我”向“大我”转变

记叙文中总有一个“我”,“小我”是指生活中确实存在的“我”,如家庭中的“我”,学校中的“我”,“大我”是指社会中的“我”,如身为建设者的“我”,爱着这个城市的“我”。“小我”主要以自我为中心,关注的是自己的生活小事和情感变化,而“大我”以社会为中心,关注的是社会共同价值,从社会人的角度去思考社会所需和所缺,敏感于特定群体,如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敏感于社会热点,如城市化、智能时代、工匠精神,等等。

站在“大我”的视角,视野更加广阔,文章就会有意识去反映世态人情、社会变革、文化传承等社会问题,这样对生活的看法才能深刻而有思想。

比如下面兩个片段,内容都是写“我家的菜”,立意高下明显不同。

片段三:这道菜很普通,几乎每个餐馆都有,可是在我的记忆里,只有母亲做的才是真正的西红柿炒鸡蛋,红黄相映,酸甜刚好,色香味俱全。我是吃着这道菜长大的,喜欢这道菜不仅是因为它好看好闻、营养丰富,更重要的是它有母亲的味道,那是温馨,无可取代的……

片段四:南京这南中偏北的地理位置,融合了南北两方的习惯。在南京,兰州拉面可以劲道入味,肉夹馍也可以肉鲜皮酥,港式芒果总是冰甜软舒畅,扬州狮子头常常肥而不腻。南京人总是同时保有自己对鸭血粉丝汤的热爱,又同时能咽下各式酸甜苦辣的饭菜。

两个片段比较后我们会发现,同样是写菜,一个着眼于家庭亲情,一个着眼于地域人情,虽然写家庭亲情的语言精致,情感充沛,但从立意的深刻性来说,还是不及后一个片段。

2.由形象思维向理性思辨转变

一篇高中的记叙文,如果单纯依靠形象思维去再现生活、反映生活,抒发对生活的直接感受,显得深刻度不够。而理性思辨则对加强文章的深刻性有重要作用。理性强调逻辑思维,可以认识事物发展的本质;思辨则强调推理思维,可以用辩证的眼光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在记叙文中如果有理性思辨花火的闪现,就如同在繁花丛中飞来一只蝴蝶,不仅是好看,更有了生命的灵气。来看下面两个片段。

片段五:我们到了一家甜品店,点完食物准备付钱时,她对我说:“AA吧。”这句话“砰”的一下打在了我的心头,我清楚地记得她曾经傻笑着对我说:“我们俩谁请谁不是一样的?”可是如今,她却提都未提了。曾几何时,我们以为对方会是我们一生的挚友,但长大后才发现到了路口,终究还是要分道扬镳。

片段六:二楼闲置已久的房子终于迎来了住户,搬家那天,陌生人很多,我看见腊肠用眼睛怒视着这些人,喉咙里咕噜咕噜发出低吼声,粗粗地喘着气,张着大嘴却发不出什么声音,急得身子颤抖。我心中一震,不愿意接受但必须承认它已经老了,很老很老了。它不是不想吠了,是根本吠不动了,此时依然站在那儿,是为了维护它的尊严,完成它的使命。

这两个片段都有意识地加入了几句对生活、生命的理性思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在立意上明显高于一般的记叙文。毕竟写人叙事不是目的,抒发感情不是唯一追求,通过写人和事传达自己对生活、人性等诸多内容的理解,才是货真价实的好文章。

除以上两点之外,写作方法的使用也需注意。景物的渲染、线索的安排、悬念的设置等所有技法都要注意为主旨服务。以细节描写为例:

村里人称赞爷爷的农活,还敬佩爷爷的书法。逢年过节,红白大事,都找爷爷来写字儿。不必狼毫,不必端砚,更不必宣纸——乡下人也不懂欣赏这个。对于求字之人,爷爷总是来者不拒,放下粪叉,洗手执笔,挥洒而下。当淳朴的邻人拿到字后,喜悦之情全溢于脸上,总想夸一夸这字儿——“这字儿好,真黑!”

——(2015年江苏高考作文《智慧的景象》)

这句“这字儿好,真黑!”,给我们展现了朴实憨厚的农人群像,在立意上更丰厚、更有情韵。

综上,记叙文虽然写的是故事,但只有从社会人的视野入手,从本质根源的角度思考,才不会在狭小的圈子里打转。

猜你喜欢
记叙文文章生活
记叙文阅读专练
如何写好记叙文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生活感悟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