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相辅,打造生活化写作课堂

2018-01-03 11:43李秀萍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应用文记叙文议论文

李秀萍

作文作为学生综合能力的衡量标杆,长期以来广受关注。南宋诗人陆游曾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启示我们将写作与生活联系起来,构建生活化写作课堂,充分调动学生,提高教学有效性,之后提供训练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生活,写出真情实感,以此造就好文章。

一、写作前——制订计划,有序展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制订科学的计划,有效展开,一步一步靠近目标,在不断努力中促进,以此实现量变到质变的突破。这样学生才能悟到生活化写作的内涵,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写出好文章来。

在传统教学中,受到应试制度的影响,教师在写作指导方面不加关注,认为这是学生自己的事,一味提倡平时积累,没有具体的措施,导致学生在写作上原地踏步,难以获得提升。针对这一问题,我结合新课标要求,根据学生写作情况以及问题制订指导和训练计划,对其日常积累,像名著阅读和生活体验作出科学安排,以有效落实。

首先,我让学生自主积累,充分发挥其能动性,让其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搜集词语积累、优美语段摘录、名言警句积累、观察日记、随笔体悟等。在这一环节,学生可以采取不同方式记录,可以是文字、录音或者绘画、拍照等,总之要捕捉生活中、书籍中美好的瞬间、场景,为后续写作做好准备。在此基础上,我会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汇报、交流,将日常自己积累的内容有选择性地进行分享,以此促进资源共享,并且给写作增添活力。

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能让学生明确写作计划,在准备阶段扎实完成任务,还能调动学生,让其在兴趣驱动下积极思考,以此激发写作热情。长此以往,不仅能改变学生对写作的固有看法,主动融入其中,还能借助阅读源源不断地为他们输送灵感。

二、记叙文——思维训练,夯实基础

记叙文是写作体裁中常见的一种,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对于学生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良好的记叙文写作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重视,根据能力要求展开针对性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夯实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基础,主要是思维训练,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以及创新思维等。落实到教学中,可具体为“审题→立意→选材→布局”,在这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是描写。描写分为很多种,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等。

此外,根据学生能力发展,我会增加记叙文评改、综合训练等环节,给其提供多元活动平台,鼓励其在常规训练之外自主阅读名篇佳作、优秀小说等,以此积累记叙文写作感悟,增加经验。完成专项训练之后,我会展开写作训练,内容比较零散,学生可针对自身薄弱环节自由选择,像记人散文、记事散文、记物散文等,以此积累写作经验,在这一过程中训练思维,不断提升严密性与发散性。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有一个问题不得不提,就是素材。对此,我提倡学生每日读报或者坚持写日记,以此积累素材,在感悟生活的同时训练思维,将相关的事物联结,以此激发写作欲望。

“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记叙文写作也是如此,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坚持写作,在实践中训练思维,运用素材,意识到自身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以此落实目标,促进表达能力的提升,无形中培养语感,发展学科思考能力。

三、议论文——深化训练,加强感悟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相比于记叙文,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更高,在写作过程中不仅要流畅表达,更要剖析事物、论述事理,以此发表意见,提出主张。好的议论文大多具备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的特点,能充分体现作者严密的思维逻辑。

要想写出好的议论文,基础训练不可少,在教学时我会在记叙文训练的基础上突出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创新思维训练,在指导之后给学生提供自主练习的平台,让其遵循写作順序,进行命题作文、看图作文、材料作文以及话题作文的训练,以此充分运用生活积累,进行遣词造句,将自己的思想借助文字表达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我会灵活把握好“教”与“练”的尺度,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表达鲜明的立场,将观点论述清楚。这时,学生大多会产生共鸣,长此以往就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度、敏锐度,为其更丰富的写作奠定基础。具体写作过程中,我会适当点拨,首先让学生明确思路,学会分段,在每一段设置一个关键句,将自己的思路清晰展示出来,之后展开论述,形成文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举例,并且尝试论理,以理服人。最后,也是很关键的一步是梳理思路,确保整篇文章条理清晰、段与段的衔接自然,段落内容有清晰的逻辑关系,并且具备顺序性、层次感,以此提高文章质量。

这样一来,学生对议论文写作就不会感到陌生,在我的精心指导下不断深入,逐渐掌握其中精髓,把握要点。之后,在训练过程中,就能游刃有余,以此增强写作信心,提高效率,避免不必要的错误让文章大打折扣,逐步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

四、应用文——规范文体,落实到位

应用文是一种人类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文体,主要用于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或者作为凭证和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该文体的运用越来越频繁,逐渐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传播手段和工具。在此背景下,教师要加强应用文教学,重视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以便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新课标强调:“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应用文,结合学情适当提高训练强度,帮助学生有效掌握。鉴于高中生未来发展,他们会逐渐接触各种应用文,像说明文、请柬、悼词、对联、申请书、倡议书等,对此,如何提高规范性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要尤其注意内容主题、材料、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以此统筹整体,力求规范。从不同部分来讲,在指导以及学生训练时都要不断提醒,主题要正确、鲜明、深刻;材料的选择要有主次,根据一定组织形式安排材料先后顺序;结构与一般文章一样要清晰,各部分之间相互照应;语言要准确、精炼,不拖泥带水。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清楚应用文写作的要求,在之后的训练中把握要点,积极落实,以此增强写作信心,逐渐产生写作兴趣,充分体会到写作的益处。

由此,学生就能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技巧,在训练过程中根据提醒积极落实,并且不断调整,尝试达到更好。在这一过程中,要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强化评价,在学生训练过程中引导其联系生活,发现其中问题,积极改正。

总之,教学与训练相结合的写作是行之有效的,不仅能打破传统,调动学生,让其在兴趣驱动下主动参与,还能明确写作过程,让学生根据引导不断深入,掌握方法,以此提高效率,落实目标,促进能力与思维的同步提升。

猜你喜欢
应用文记叙文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记叙文阅读专练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如何写好记叙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高职应用文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