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策略

2018-01-03 11:43楼辉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群文教师应文本

楼辉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学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阅读教学质量。长久以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多以单篇阅读的方式进行,这种低效率的阅读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阅读需求。随着群文阅读概念的提出,多文本结合的阅读方式为学生的阅读学习提供了多种选择。群文阅读在增强思维、语言运用、审美意识、文化传承等方面有具大的优势,是使学生养成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

群文阅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保障学生语言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提高思维以及审美意识,并实现文化的传承。针对高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合理的阅读内容、不完善的阅读思维练习、阅读指导不明确、阅读方法不科学等问题,教师应紧扣文章选取阅读内容,培养学生多向性比较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渐进激发新认知,落实指导并强调重点,最终提高高中生语文群文阅读的能力。

一、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1.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中語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有效收集和处理信息。当今社会,信息纷繁芜杂,如何在大阅读量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

2.培养阅读兴趣的触点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势必会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对五彩缤纷的世界和多元文化产生兴趣,对个性迥异的作家产生好奇,从而激发其阅读兴趣,提高文化品位。

3.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

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之一,大阅读量的群文阅读可以提升学生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效率,丰富阅读方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批判质疑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其语文素养。

二、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

1.学生的训练量小

学生已经适应以单篇为主的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对大阅读量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一下难以适应,表现在:课堂中学生手忙脚乱、心浮气躁,不会运用多种阅读方式快速进入文本,无法与同学、作者以及编者进行深层次对话,只能泛泛而谈,这与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目标相违背。笔者以为,由单篇阅读向群文阅读转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加大学生的训练量,以适应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从2018年浙江省的语文高考试卷来看,阅读量的增加是一个趋势。

2.教师把握能力弱

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前,教师需要筛选阅读内容,并将其进行整理及组合,使其与群文阅读教学的文本内容相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旧存在着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合理、阅读思维练习不完善、阅读指导不明确、阅读方法不科学等问题,使得教学内容与文本内容相脱离。这是因为教师对文本缺乏更深层次的思考及发掘。

比如,进行《前方》《今生今世的证据》两篇课文的阅读时,教师应事先理清文章脉络,让学生了解文章所传递的内涵。但是由于这些文章的主题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并且由于教师的引导作用不佳,所以在学生被问到“这两篇文章存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分别是什么”的时候,就很难弄清楚。再加上阅读内容掌握不准确,学生缺少正确引导以及良好的阅读技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感觉难度提升,进而导致无从下手,这就使得学生在进行群文阅读时效率不高。

三、群文阅读策略

1.紧扣文章选取阅读内容

选取恰当的文章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根本,整个阅读教学任务的质量也取决于它,这是使学生在阅读中增强核心素养的重要保障。但是教师能否抓住文章并选取合适的阅读内容则是语文群文阅读的重点。以此为依据,笔者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点来考虑。

一方面,教师应以文本组合成群作为参考。参照不同的思想维度将阅读文本根据不同的类别进行划分,如同一题材、同一作者、同一主题等。教师应掌握不同文本间的相互关系,在求同存异中实现部分与整体的一致、目的性及多样性的一致,让组合成群的文本兼具整合作用,以保证阅读教学效率。

另一方面,教师应注意选文的难易度和学生的兴趣点。选取的文章难易程度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度,特别是选取的课外文章一定要符合高中生的理解能力。文本的体裁可以多种多样,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文学沙龙等形式,摸清学生喜好,在教师的把控下,做好全文的筛选和整合。

2.培养多向思维能力

群文阅读是由多个文本构成的一个整体,比较不仅有纵向比较,还有文本间语文因素的横向对比。二者相互交错,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立体的网状结构,更有助于学生多向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时应做到以下两点。

一方面,指导学生开展多角度观察。群文阅读文本内容广泛,不同题材的文本间存在不同的写作方法。如在进行古诗词阅读时,不难发现诗人们多使用“江水”“雁”“雨”“月”等自然景物烘托内心情感,利用这些意象寄托丰富寓意。同样进行“月”的描写,《春江花月夜》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月”,是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是内心的情感未表现出绝望和颓废,而是出自于对人生的热爱及追求,全诗的情感基调是“哀而不伤”。《望月怀远》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借助明月,来遥想远在他乡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相望,通过明月寄托相思之情。

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发现群文阅读中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合理的想象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诗人的文学思维展开想象及创作,使学生从前后的比较后加深对诗词的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为写作打下基础。

3.渐进激发新认知

群文阅读活动的开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要在已有的固定观念中形成新的认知。因此,教师重视学生新旧知识的关联程度。总而言之,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在保证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基础上,应遵循具体性、发展性、循序渐进原则对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指导。比如,在教李清照的《声声慢》时,可以把《菩萨蛮》《念奴娇》放在一起进行群文阅读,共同感受词人在长期的漂泊中凄凉悲切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把《如梦令》《怨王孙》加入到群文阅读中来,通过渐进的方式,感受词人南渡之前轻快明丽的词风,构建一个完整的词人形象,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循序渐进原则上,比较双方的差异,教师应以文本内容的递进关系展开阅读教学,让学生分别理清文章的脉络以及发展的主线,体会其中蕴含的丰富哲理。这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学会用更加辨证的思维思考问题,以实现思维深度及广度的扩展,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4.落实指导并强调重点

群文阅读就是整合了多篇文章进行阅读的

阅读方式,以实现单篇阅读到读懂多篇的转变。它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技巧、思想情感以及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内容。所以,学生更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自主阅读。如果学生缺乏教师的指引,教学效果就得不到提升。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指导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引导时应将阅读方法运用到整个教学环节中。如精读与略读,此外还有勾画批注、概括文章含义等方式。在此阅读方法上,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同时使用多种方法,比如,阅读中较为多见的“三步通晓法”——细读、精读以及粗读,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可灵活进行切换。

第二,教师要掌握文本的关键内容,学会取舍。群文阅读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这往往会影响教学的侧重点,教师应选取关键条件指导学生展开自主思考。比如,在对学生进行高中课文中的诗词讲解时,应让学生依据诗词中的内容,讲解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并对作者的遭遇展开联想。之后试着运用语言将诗词的内容复述出来,这能让学生体会出作者表达的情感,有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养成。

单篇阅读可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而群文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视野。群文阅读因为阅读方向与探求重点相对集中,整合了阅读内容,拓展了阅读视野,并推动学生多向思维延展,所以,语文教学效率以及教学效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总之,群文阅读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活用语言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影响。

猜你喜欢
群文教师应文本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群文活动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