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整合让语文教学闪耀理性的光芒

2018-01-03 11:43宋德翼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任安记念渔父

宋德翼

中学语文对中学生以后的学习十分重要。专题整合如今也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中学语文中了。专题整合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亘古不变的话题。专题整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专题整合的意义一般表现在:可以筛选教学的内容,取舍教学的片段,并且可以充分节约教学的资源,还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中学教学的专题整合有两个方面的整合,包括教学内容的整合和重要的内蕴的整合,从而使中学语文教学闪耀理性的光芒。

一、板块整合

一般来说,根据文章的编排我们可以发现,“生存选择”“真的猛士”和“苦难中的尊严”这几个内容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生存选择”这个版块有《报任安书》和《渔父》这两篇文章,它们的寓意都是告诉我们当面对困境的时候我们应该乐观地去面对。司马迁在受以极刑的时候,他没有选择以死了断,而是做了“忍辱偷生”的决策。在《渔父》中,渔父选择隐退,淡泊名利,屈原陷入困境,宁死不屈。文章的过人之处表现在只是单纯地进行叙事,而不抒发自己的褒贬态度。

“真的猛士”中只包含《记念刘和珍君》这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与其他文章有着很大的不同,寓意十分深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有多个不同的切入点,同时也可能有着很多不一样的重点。然而从专题整体来看,它的教学内涵不仅包括了那些烈士勇于面对苦难的态度,还包括了作者对请愿者徒手请愿斗争方式的思考。在面对苦难的时候选择不屈服,勇敢与其斗争,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勇敢进行选择,这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真的猛士在面对困境和苦难时如何进行选择是本专题的核心教学内容。

“苦难中的尊严”这个板块包含了《论厄运》和《直面苦难》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的共同特点是教会我们如何承认苦难在我们人生中的价值和作用,如何在苦难中去展示尊严。生死和苦难在我们生命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周国平颠覆了苦难是浪漫的,具有英雄主义色彩的看法,认为苦难是平民化的,我们应该正确面对苦难的消极方面,反对一味歌颂苦难的积极方面。培根眼中的苦难观就是我们熟知的苦难观。

二、篇目整合

篇目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有不同的整合方法,一般的角度有文体特征整合法、内容侧重整合法、表现手法整合法三种。

1.文体特征整合法

在专题的五篇文章中,《报任安书》《记念刘和珍君》这两篇文章是很完整和具体的文章,其他三篇《渔父》《论厄运》《直面苦难》都是片段的选取。所以,教学时,前两篇文章内容复杂,语言纷繁,教师要通过这复杂的语言叙述向学生展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想要表达的意义。另外三篇都是语言简练,但是十分难以理解的文章,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化抽象为具体,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2.内容侧重整合法

根据内容去进行整合,《报任安书》《记念刘和珍君》《渔父》这三篇文章主要叙述的是人生的遭遇,都是具体的事件;《论厄运》《直面苦难》这两篇文章讲的都是人生的哲理,一般与个人的人生遭遇没有什么关联。在進行教学时,前三篇文章都十分具体,根据事迹来说明哲理。后两篇文章讲述的都是人生哲理,十分抽象。因此,教师要列举不同的案例来让抽象

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理解。

3.表现手法整合法

表现手法整合法是根据文章的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进行整合。《报任安书》《记念刘和珍君》这两篇都是著名的文人墨客的作品,运用了很多的表现手法。《论厄运》《直面苦难》都是哲人的作品,都具有比较理性的思维特征,语言深刻,层次分明。《渔父》这篇文章的叙述语言简单,但是却表达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和意义,有多个角度去理解这篇文章。所以,根据这些表现手法进行分类,教师也能够很好地进行教学。

三、读写整合

读和写在学生的学习中都十分重要。“直面人生”这个话题是学生在写作训练中比较常遇到的一个话题。教师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如在面对苦难时,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态度和做法,屈原、渔父、鲁迅和周国平都有着不同的态度。他们的态度真的都值得推崇吗?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己进行思考,提炼自己的想法,并完成属于自己的一篇文章。

另外,“直面人生”这个话题对于现在学生的作文训练有着很现实的意义。现在的学生都处于一种物质极大丰富,不必担心温饱问题的时代,人生也没有大起大落,一帆风顺。文章中所述说的种种厄运和苦难,学生对于这些没有体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地去表达自己面对这些苦难时的想法,并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探讨。最后,教师结合具体的社会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去反思社会现状。

总之,专题整合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十分巨大,这种专题整合不仅对教师教学有极大的帮助,还能让学生可以更好更系统地进行学习,从而让语文教学闪耀理性的光芒。

猜你喜欢
任安记念渔父
“记念”可写做“纪念”吗
忘人之过的任安
丁酉端午前重读《渔父》吊屈原
“言行不一”的渔父
《报任安书》一文的完全解读
明朝散发弄扁舟——“渔父”形象解读
曲折盘旋 欲吐还吞——试析《记念刘和珍君》的抒情特色
我国蔬菜科技发展的小心记忆
——记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叩问心灵,直抵生命——深读《报任安书》
“苏世独立”与“遁世隐逸”——《渔父》主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