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2018-01-03 11:43郭琦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口技篇文章高中语文

郭琦

如今,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再只是简单的教学生进行阅读,单纯地学习教材上的知识,而是要求教师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自主进行有意义的阅读,最终在阅读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但是,如今的语文阅读教学依然存在着一些阻碍语文阅读教学良好发展的因素,不能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因此,作为一名一线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及时发现这些阻碍因素,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以及新课程改革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形成较高的文本阅读水准。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第一步,可以说,没有兴趣做什么事都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在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的重要性。当然,兴趣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也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上,如果学生对阅读提不起兴趣,那么不管内容多么生动有趣,多么吸引人,一切都是无稽之谈。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严重忽略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一切都只是教师所谓的理所当然,整个课堂即使学生处于无精打采的状态,教师也会强硬地灌输知识,导致学生不仅对阅读毫无兴趣,而且一直处于被动学习这样一个现状,长期下去,就进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所以,为了打破这种现状,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到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有足够的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阅读活动中来。

比如在《口技》这篇文章的教学中,因为课文是一篇文言文,所以要想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体会文章的真实情境,是有一定困难的。对于这种文言文,即使其内容非常有趣,如果没有很好的情境,学生也很难对文章产生很强烈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利用多媒体给大家播放了一段口技者的现场表演,让学生在口技的真实情境中感受口技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对于文章的兴趣。然后我又让学生在班级中进行了表演,选择一个人扮演口技者,其他的学生扮演底下的群众。通过这样的现场互动让学生进行真实的体验。这时学生都开始进行积极的表演,争着抢着扮演口技者,在底下观看的学生也都积极配合,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

二、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本就是学生的课堂,而教师本就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但是目前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当中,还是以教师为主,课堂上基本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一节阅读课基本上没有什么效率可言,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也没办法得到很好的提升,这种局面还有明显的恶化之势。所以,教师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中去,然后对文章真正有所理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为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进行表演式教学。高中课文中有很多文章的故事内容丰富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进而对文章形成深刻的理解。学生的亲身表演,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更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表现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还可以进行体悟式教学,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自体悟来感受文学作品的深刻意蕴。比如在讲解王勃的《滕王阁序》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没有按照平常的教学思路直接让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而是先引导学生自己对文章进行反复的诵读。然后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达到背诵的程度。等達到了背诵的程度之后,学生自会对文章有一定的感悟。这时,我让学生说一说对这篇文章的体验和感受。有的学生说文章很美,有的学生说似乎看到了一个特立独行的文人形象,还有的人说他感受到了王勃怀才不遇的无奈。这种方法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更让学生对文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提高学生的细读精读能力

如今,语文阅读教学大都为了应付当今时代的应试教育,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注重学生做题能力的提高。对于一篇优秀的文章从来都是囫囵吞枣式地学习,不给学生进行仔细鉴赏的机会,只是在考试的范围内进行少部分问题的讨论,将一篇好文章变成了条目式的几句话,也养成了学生平时不读书的不良习惯,读任何一本书都不会去进行细读,都只是大概地了解一下文章的梗概,导致学生对于作者写作的真实目的无法进行深刻的理解。我认为,教师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就一定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在允许的范围内多让学生进行精读。

精读是在一般性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对一些词语搭配、表现手法特殊的句式等进行深刻的剖析,更重要的是要体会作者的真实感受。为了让学生的精读更有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拓展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比如学习《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写的,是在他的母亲去世了将近一周年之后老舍才知道的情况下写的。这样教师先给学生介绍文章的创作背景,更有利于学生被文章中母亲坚强与诚实的形象所打动,才能够对老舍先生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有所体会,才能对这篇文章进行更好的理解。

四、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阅读能够提高人们的语文素养,广泛的阅读不仅能开阔人们的视野,更能启迪人们的心灵。广泛的阅读面是作为一个高中生在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新课程改革也对学生的阅读范围提出了大概的要求,要求每一个学生每学年的课外阅读量不能少于80万字,这就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师改变以往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阅读课不仅是教学生课内的阅读,更要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积极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学生在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下,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教师应该每周准备一节课外阅读课,让学生读一些他们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阅读一些有助于理解课内文章的读物或是一些名著,来开阔他们的视野,而不是读一些没有用处的书。教师要给学生把好关,让学生阅读有意义的读物,品析文章中丰富的内容和情节。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老人与海》,或者是萧红笔下的情趣盎然的《祖父的花园》,再比如说海伦·凯勒的《我的一生》等书藉,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目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对其中几点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几点改正的方法,希望能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口技篇文章高中语文
擅长口技的猎人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浅谈口技表演的技巧与训练
如果你感到迷茫,不妨读一下这篇文章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空间的维度(从一维多十维)
从“一”字入手读《口技》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我父母的第一次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