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引领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2018-01-09 03:03枣庄市政府研究室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枣庄市企业

枣庄市政府研究室

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引领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枣庄市政府研究室

近年来,枣庄市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一手抓传统动能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动能培育,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良好发展态势。

一、持续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壮大优质产能

长期以来,枣庄粗放的发展方式积累了大量的落后产能,一些小煤矿、小水泥、小炼焦、小火电等生产企业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能耗、环境容量指标,带来了大量的排放与污染,创造的利润、利税等效益极低。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才能为先进产能释放空间。为此,枣庄市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行业的去产能、增加优质产能的工作:一是淘汰小煤矿,提高综合采矿产能。对30万吨以下小煤矿全部关闭,累计淘汰落后产能261万吨,主动退出过剩产能180万吨。国家去产能政策促进了煤炭价格企稳回升、优质产能的效益得以释放,今年上半年枣庄市煤炭产量同比下降9.5%,而行业产值却增长了74.9%。二是关停小立窑,新建新型干法旋窑产能。累计关停拆除水泥机立窑264座,新建节能环保、规模化的旋窑生产线21条,水泥企业装备和管理水平跃居国内前列。三是拆除落后焦炉,提高现代机焦集中度。累计拆除21座落后焦炉,淘汰焦炭产能113万吨。目前,剩余焦炭企业4家,全部实现了“煤-焦-气-电-化”一体化联产。四是对煤电行业“压小上大”。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31台,关停容量884兆瓦。其中,十里泉发电厂先后关停了四台140兆瓦低参数、高污染、高耗能的小机组,新上了2台660兆瓦超超临界机组。据专家测算,660兆瓦机组较140兆瓦机组每度电可降低标准煤消耗约65克,年可节约标准煤77.5万吨,可减排粉尘1485.6吨、二氧化硫1.24万吨、氮氧化物1080吨。

二、持续推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提升发展质效

传统产业,是枣庄市工业的基础、优势和现实的生产力。“只有夕阳的企业,没有夕阳的产业”。近年来,枣庄市依托科技进步、创新发展,推动传统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科学编制了装备制造、化工、建材、纺织服装、造纸等12个重点产业五年发展规划,以规划为引领、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设立了市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研究制定了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对企业股改上市、混合所有制改革、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扩资技改、新上先进设备等实行奖励或补贴,着力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一批重点产业,促进“老树发新芽”,厚植发展新优势。

一是着力推动中小机床、装备制造向数控化、智慧化领域提升迈进。枣庄市积极鼓励企业提升装备技术水平,推进“机器换人”,打造一批“数字车间”“智慧工厂”;鼓励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威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对生产线进行智慧化改造,自主研发了监控企业运行情况的APP,能实时动态跟踪了解订单生产进度;企业以出口欧洲高端数控机床市场为研发制造导向,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产品数控率达到60%以上。以多乐采暖设备公司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建设了智能化生产车间,整个生产流程只需要工人按下几个按钮,进行关键工序的确认和调整,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枣庄市装备制造业有规模以上企业395家,从业人员8万多人,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2.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3%,创造利润43.9亿元,成为枣庄市第一大主导产业。

二是着力推动化工产业向煤基新材料、精细化工领域提升迈进。依托兖矿鲁南化工公司、新能凤凰能源公司等企业,以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提供研发技术支撑,形成了年产甲醇153万吨、醋酸100万吨的生产能力。依托潍焦集团薛城能源公司、盛隆煤焦化公司等企业煤焦化设备和工艺,形成了年产焦炭660万吨、煤焦油50万吨、液化天然气15万吨的生产能力。依托联泓新材料公司建设了中科院化工新材料中试和产业化基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甲醇制烯烃技术打通了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的联接,装置规模和技术指标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了年产40万吨烯烃、20万吨聚丙烯、10万吨聚乙烯等煤基新材料的产能。

三是着力提升建材产业集聚度。针对水泥行业产能分散、企业间压价竞争等问题,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以泉兴中联水泥公司为平台,整合重组了6家水泥企业,占全市水泥产能的三分之二,提高了水泥产业集聚度,优化了生产布局,稳定了市场价格。目前,枣庄市水泥年产量在2000万吨左右,今年以来行业效益平稳回升。针对玻璃加工企业众多、布局分散等问题,通过招商引资新上了总投资10多亿元的中国玻璃城项目,建设了集精深加工、会展营销、研发孵化、电商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标准化工业地产,促进了原来在滕州市鲍沟镇国道两侧分散经营的上百家玻璃深加工企业入园发展、提档升级,形成了建筑玻璃、装饰玻璃、制镜玻璃60多个品种、主营业务收入上百亿元的产业基地。

四是着力推动纺织服装产业补链强链。针对企业规模偏小、产品档次较低、产业链条不够完整等问题,着力加强技改和新建项目建设,积极打造以差别化纺纱、针织服装、牛仔服装为主导,产业用纺织品、家纺等相关产业共同提档升级的发展格局。沙特方投资的海之杰纺织公司,年出口上亿美元;增资9亿元实施了阿拉伯民族服装服饰二期扩建项目。万泰创业投资公司作为棉纺织老国有企业,以企业改制和股权债权的流转为切入点,正深入推进“退城进园”项目建设。引入青岛纺联控股集团,投资10亿建设了酒店用纺织品项目,年产1500万吨酒店纺织品、1500万米家纺装饰面料,年产值达5亿元。目前,枣庄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达到154家,年销售收入300多亿元,其中出口20多亿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0%。

五是着力推动造纸产业向绿色环保、特种造纸领域提升迈进。积极用好生态环保倒逼机制,大力实施造纸产业节水减排、节能降耗治理改造。华润纸业、远通纸业等骨干企业在环保治理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分别投资1亿多元实施污水处理改造工程,采用世界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水重复利用率达80%以上,年节约清水300多万立方;实施了沼气发电、污泥干化焚烧发电等废气、废渣资源化综合治理工程,年节约标准煤上万吨。同时,依托台儿庄区建设了百万吨造纸基地,按照“上大造纸、扩特种纸”的思路,通过技改新上秦氏集团高档装饰纸、恒宇羊皮纸、菲尔德滤芯纸等项目,目前特种纸产能占比达到60%以上。

三、积极推进品牌高端化,提升发展价值

品牌是质量和诚信的象征。近年来,枣庄市以实施品牌强市战略为引领,以企业为品牌建设主体,积极培育具有枣庄特色的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区域品牌、行业品牌等,着力提升供给质量和品牌竞争力、市场价值。

一是扎实创建地理标志认证品牌。依托地域特色和历史传承,积极围绕蔬菜、林果、食用菌、畜牧等产业推广标准化种养殖体系,开展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和质量改进提升,着力培育一批国家级地理标志认证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目前,枣庄市国家级地理标志认证品牌已达到10个,滕州马铃薯、龙阳绿萝卜、刘村酥梨、峄城石榴、山亭火樱桃、店子长红枣、徐庄板栗等地理标志产品广受市场欢迎,“厚道枣庄人、放心农产品”这一区域公用品牌日益深入人心。

二是大力培育高端制造品牌。以重点产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为依托,引导、鼓励骨干企业强化品牌意识、质量意识,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山东省著名商标,积极申报省长、市长质量奖,积极开展国际商标注册,以一流的质量、一流的品牌赢得市场。山东丰源轮胎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立足品牌高端化发展战略,大力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引进国际先进的生产线设备,着力以高端装备打造产品高端、工艺高端、质量高端、市场高端的差异化发展格局。目前,公司通过了美国DOT、欧洲ECE、中国CCC等认证,“远路FAR⁃ROAD”商标成为中国雪地胎十大品牌之一,被山东省定为重点培育的国际自主品牌。公司申请成功3件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公司具备了年产1000万条半钢子午胎的产能规模,产品远销欧美、中东、非洲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收入连续三年实现翻番式增长。

三是积极打造“枣庄标准”。标准是更深层次的品牌建设,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竞争的话语权。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枣庄市积极鼓励具有行业竞争优势的企业制定实施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鼓励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台儿庄古城作为全省第七家5A级旅游景区,建立了一套符合古城管理和服务运作规律的标准体系并有效运行,成功通过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验收;枣庄市作为旅游行业服务标准化建设的代表,在全省品牌建设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泰和水处理科技股份公司是工业水处理药剂的全球龙头企业,公司独创了国际领先的水处理药剂连续化生产工艺,参与起草制定了水处理剂标准22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4项,承担了50余项国家、省、市级的科研任务。

四、紧跟科技发展前沿,促进新兴产业提规模

枣庄市紧跟科技革命发展潮流和国家产业政策,集聚资源要素重点扶持智能制造、大数据、新能源、新医药、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新动能发展优势。

一是积极布局智能制造。着力鼓励企业研发生产智能制造装备,鲁南机床公司研发的车铣复合柔性制造机床,采用机器人作业,将原料放进去后,通过计算机远程控制便可生产出需要的零部件,实现了24小时无人值守作业。万户数控设备公司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研发的4轴联动和5轴联动磨削抛光机床,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叶片的智能化生产,其加工效率和精度远高于进口机床。依托北京理工大学鲁南研究院数控机床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了京工智能科技公司,重点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两大领域,正在实施医疗机器人、伺服控制系统等军民融合成果转化项目。

二是精心培育大数据产业。充分发挥互联网一级节点城市和电价、交通区位等优势,以大数据产业为代表的新业态已经初露端倪。依托鲁南数据中心项目建设,着力培育、发展大数据产业,推动大数据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深度融合。目前,鲁南数据中心设备已进场,电信机房已开始试运行,初步确定了百度、中兴、芒果等一批招商入驻IT企业。同时,枣庄市正积极推动阳光保险呼叫中心、银江集团城市云、浪潮集团旅游云等项目落地建设。

三是鼓励壮大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生态文明。目前,枣庄市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等领域都有布局,已建成新能源发电项目23个,总装机容量676.5兆瓦,占全市发电总装机容量的18.2%,比全省11.5%的平均水平高6.7个百分点。其中,中广核300兆瓦风电场工程是全省最大的风电项目,已并网248兆瓦,完成投资24亿元。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特色明显,精工电子、润峰科技等骨干企业业绩增长迅速,丰元锂能公司通过上市募集资金4.2亿元建设的年产1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正加快推进;枣庄市拥有国家级锂电池检验检测中心、4个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形成了从正负极材料生产到锂电池、锂电自行车制造、再到产品检验检测服务等一体化、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产品多达62种,12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四是创新发展医药产业。枣庄市医药产业起步较晚,在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的引领下实现了无中生有、焕然一新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引进一批人才、兴起一批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态势。通过引入美国留学博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魏彦君,成功创办了山东威智医药工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总投资10亿元的抗癌药物项目的研发生产。依托益康药业公司,引入了泰山学者吕扬、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李志裕教授等2名院士为首的9人专家团队,其开展的化学药物晶型关键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五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依托互联网小镇项目建设,着力打造集电子商务产业园、互联网金融产业园、创新创业产业园、中央商务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项目位于京沪高铁枣庄站对过,占地50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目前入驻企业达到40余家,跨境电商、互联网信息检索、移动智能商城等新业态、新模式正蓬勃发展。枣庄市荣获中国网络零售百强城市,在阿里巴巴发布的全国电商发展指数城市排名中,枣庄市列全国第63位、山东省第4位。

猜你喜欢
枣庄市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生态理念下枣庄市民中心室内空间设计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山东枣庄市核果类果树研究所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建设路小学作品展
意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