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山东农业农村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2018-01-09 03:03岳朝伟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山东农业农村

岳朝伟

加快推进山东农业农村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岳朝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这为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山东是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粮食转化加工大省、农产品出口大省,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工程为重要抓手,着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是山东在全国发展大局中作新贡献的重要责任,也是山东实现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山东农业农村领域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在改革开放之初较好解决农村温饱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商品经济大合唱、农工贸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等改革探索,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全国农业农村领域改革发展的亮丽风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多年来,山东靠占全国5.4%的耕地生产了全国7.6%的粮食和13%的蔬菜。山东省粮食总产量2003年到2015年实现“十三连增”,2012年到2016年连续5年稳定在900亿斤以上,农民收入连续14年实现增长,2016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万元,2017年上半年达到8516元,同比增长8.1%。

当前,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产量压力相对减少,农业的功能进一步从主要保障粮食和原材料供给向农民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方面拓展。同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结构性过剩的矛盾在农业农村领域也突出表现出来,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农民持续增收乏力等问题交织叠加,山东农业发展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

解决新时期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三农”工作方向,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上,把农业农村发展的着眼点由数量平衡向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把农业发展政策目标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向数量质量生态并重,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长期保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出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着力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现代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经营结构,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优化产业结构,关键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新六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加快粮食加工转化,拓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观光旅游、健康休闲、文化传承等非生产功能,健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设计,推动多要素聚集、多产业叠加、多领域联动、多环节增效,充分激发农业“接二连三”的活力,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提高山东农业大省的含金量。

优化产品结构,关键是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更加重要位置,扩大农业有效供给。积极实施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既要实现眼前的粮食产量稳定,又要形成新的竞争力。按照“稳粮、优经、扩饲”原则统筹调整农产品种养结构,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结构”。积极扩大优良品种生产,推进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生产,改善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益。落实绿色生态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加快推进绿色生产方式,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和高效节水生产,让农民种得安心、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大力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优化经营结构,关键是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竞争力。鼓励基层群众探索实施以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形式形成土地集中型规模经营,让广大农民成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托管等多形式的社会化服务,形成以社会化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

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根本途径要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着力破除农业发展面临的体制性机制性制度性制约,创造良好市场环境,激发农业发展新动能。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农业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基础,农业任何时候都不仅仅是简单的生产问题,更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社会稳定大局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保障粮食安全对我国来说是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于山东而言,必须树牢底线意识,牢牢守住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三条底线。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为民宗旨,充分考虑一家一户生产还占大多数的现实,坚持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的农业农村发展政策基本价值取向。树立开放发展理念,把新时期农业发展置于全球农业一体化大背景下来定位和谋划,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机制引领农业结构调整。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大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实施力度,补齐农业短板,发展与经济文化强省地位相匹配的强势产业、优势品种、名牌产品。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2013年1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农科院时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这进一步指明了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和重大意义。结合山东实际,应抓住品种、信息、装备三个关键点,布局实施一批农业科技创新重大攻关工程,在良种培育、生态养殖、农业生物基因调控、农田资源高效利用、海上粮仓、高端农机装备制造、生物安全和农产品安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智慧农业发展步伐,加速名、优、特农产品冷链保鲜和精深加工技术创新,推动农业由单一“田间餐桌”向多元化、专业化、标准化“种养工厂”转变。加大农业科技资源整合力度,着力构建一批农业科技合作平台,打破政府部门、区域、学科界限,积极推动农科教大结合、产学研大协作、产技创大联盟。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加强高层次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机制、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打造山东农业科技创新中坚力量。着力构建以政府为主体、市场为主导、贯穿“最后一公里”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纵深推进制度改革。重点是围绕解决好土地、人和生产要素组合问题,推动农村土地制度、人力资源制度、经营制度创新。在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登记的基础上,深化“三权分置”改革,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积极探索放活土地经营权的多种方式多种形式的实现路径。创新农业农村人力资源制度,把培养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作为重点,引导传统农户、返乡农民工、农村初高中毕业生、新农人等扎根农村、投身农业。创新经营制度,围绕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发展一大批新型经营主体,特别是发展新业态,分类指导,明确定位,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把新业态培育成推动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转变中的新引擎新增长点。

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政府政策引导、服务支持、环境营造等方面的积极主动作用。深化农业农村特别是“新六产”财税政策改革,加强农村生活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稳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改善农村农业金融服务支持体系。进一步聚焦优势区域、优势产品、优势产业,加强产业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联动协同和集成创新,形成政策支持合力,为山东农业由大到强、山东农村由富到美提供强力保障。

中共山东省委改革办督促指导处)

猜你喜欢
山东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