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构建

2018-01-13 00:25杨敏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万众创新大众创业

Dec.2017Vol.33No.6

DOI:10.13216/j.cnki.upcjess.2017.06.0015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成效显著,但依然受到创业政策不健全、人才培养不系统、社会支持不充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如何为大学生构建创业支持体系已成为当前“双创”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政府、高校、社会、企业和大学生是构成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高校教育功能、整合社会资源、挖掘人文情感支持资源、拓展朋辈互助渠道是健全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7)06009205

自2014年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经过近三年的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大学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推动“双创”工作的生力军,然而受限于创业知识、技能、心理、经验的欠缺和創业价值观的偏差,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并不高,大学生创业普遍存在模式单一、科技含量低、运作周期短、市场效果差等问题,创新创业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中国大学生创业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还没有形成一套健全和完善的支持系统。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为大学生创业创设优质环境、构建支持体系,成为当前创新创业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概述

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以高校大学生为核心,政府、高校、企业、社会构成了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这个整体。创业教育的泰斗美国百森商学院的杰弗里·蒂蒙斯教授认为: “创业过程是从开始就进行的连续的寻求平衡的行为。创业过程依赖于机会、创业团队和资源这三个要素的匹配和平衡。”[1]可见,大学生创业不是单一的个体的行为,而是各种资源相互博弈、相互融合的过程。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创业支持体系的四个部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倾向、人力支持、资金借贷以及环境支持,决定着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高低。政府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外部保障系统,为大学生“双创”工作提供政策保障和动力支持;高校是“创意+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摇篮,为大学生提供最直接的“双创”教育资源;社会和企业是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强大动力,它们不仅为创业者们提供技术支持、项目孵化、资金帮扶,更重要的是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造出一种敢闯敢拼的创业氛围。总之,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如果能作为一个整体有序运行,那么,大学生创新创业之路将会步入一个崭新的起点。

二、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中国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还存在着创业政策不健全、人才培养方案不系统、社会服务意识淡薄、企业多元支持不足、尊重和支持的创业氛围还未形成等问题。

要想构建完善有效的创业体系,就必须具体分析当前大学生创业的内外部环境及创业瓶颈,并在此基础之上寻求破解之法。

(一)大学生创业政策不健全

近年来,国家、地方政府均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但国家政策较为宏观,各地、各部门的配套政策和执行力不一,导致很多政策难以落实,还未形成一套完善的大学生创业运行机制。首先,各级地方政府职能角色转换较迟缓,缺乏完善具体的配套措施,指导性不足,例如搭建融资、教育、培训平台的工作开展不力,财政、金融、保险、工商等部门协调不畅,很多政策较为孤立,实施效果差;其次,创业政策的指导存在错位现象,如对创业资本、管理经验以及市场开拓等大学生创业的集中问题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各种政策宣传力度也不够等等,直接影响到创业政策指导性作用的发挥;最后,国家和各级政府在融资、税收、费用减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是这部分资金总量少、手续复杂、含金量也不高,条件限制却较为严格,对于创业学生来说只能是望而却步。

(二)高校缺乏系统的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虽然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前沿阵地,但是在创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上还起步较晚,缺乏系统的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国外高校的创业教育相比还相差甚远。在课程体系方面,中国高校的创业课程多数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独立的创业课程,部分课程还属于市场营销学或者就业指导系列,缺少系统性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导致学生的创业知识还处于启蒙阶段;在师资队伍方面,高校一方面缺乏创业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缺乏对

青年教师创业能力的培养,诸多问题直接导致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不足,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部分高校的创业课程采取慕课教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教学效果一般;在实践实训方面,高校虽然在大力推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然而由于实践基地有限,其孵化空间也只是为少数完整的团队服务,单靠“创青春”“互联网+”等大赛形式来拉动大学生创业,这种为比赛而比赛的创业氛围还难以带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环境建设。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12月

第33卷第6期杨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构建

(三)社会服务责任意识淡薄

从社会服务的角度看,社会在物质、信息、资金和精神等方面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较少,对创业者的服务较为被动,服务意识淡薄。

大学生创业主要的“瓶颈”是缺乏资本、缺乏经验、缺乏好的项目,对于一些创业的程序也比较茫然,他们在创业初期及创业成长过程中急需创业管理、金融资本和市场开拓方面的实时指导和支持。如果能充分发挥社会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尤其在资金支持方面:政府的各项税费贷款含金量较低,程序复杂,操作的难度较大;高校由于自身办学经费的限制,很难拿出充足的专项资金来保障大学生创业活动的顺利实施;国有商业银行对大学生的创业贷款,由于信用担保问题,所以也是顾虑重重、谨慎操作。因此,当前的市场化投资运行机制还不能满足初期创业大学生的融资需要。[2]从社会宣传的角度看,媒体宣传作为社会舆论的主要传播方式,在营造大学生创业氛围上还存在网络媒体介入不够,宣传平台搭建不足等问题,创业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endprint

(四)企业多元支持作用发挥不足

当前,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主要还停留在政府和高校层面,企業对大学生创业的作用发挥明显不足。企业作为社会性的营利机构,是以投资为目的,其注重的是企业投资效益,对于大学生创业项目,企业重视的是产品创意,因而在这方面投入较多,而在产品服务、社会资源以及投资融资方面却投入较少。目前高校正积极与企业构建创业课程体系,在此过程中需要企业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毫无保留地传授丰富的创业技能,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甚至动用资金为大学生举办相应的创业竞赛。然而在整个过程中,企业最终看中的还是大学生的创意及公司的收益,要想达到高校的预期效果,在执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有更多的龙头企业和热心企业投资参与、多元支持。

(五)尊重和支持创业的氛围还未形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形势的变化,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寻找到与之匹配的行业、产业、企业的岗位。[3]在某种程度上,大学生创业其实可以有效地缓解就业压力,然而受社会和家庭观念的影响,大家对创业理解不一。有人认为创业是少部分“富二代”的行为,有充足的资金才能更好地创业;对于多数大学生的家庭来说,家长还是秉持着传统的观念,认为大学生读书的目的是拥有一份“好工作”、一个“铁饭碗”,而不是拥有朝不保夕的创业生涯;从公众舆论上来看,还没有形成创业氛围,大众认为既然想创业,那就直接去“摆地摊”“开淘宝”,没必要浪费四年时间去读大学;等等。在这些质疑下,大学生创业甚至被贴上“不务正业”的标签。因此,如果长期在这样的氛围下创业,那么大学生创业之路必将是一条艰辛之路。

三、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政策服务支持体系建设: 努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在这种国家自上而下的“双创”工作推动上,地方政府对此能否有效地贯彻落实和宣传推动直接决定着国家创业政策的执行效果。它不仅要承担上传下达的基本角色,还要切实承担起组织者、实施者、服务者的角色。

1.完善地方创业配套政策

一方面要增加政策的系统性和权威性,进一步规范服务性政府建设,根据国家“双创”活动的安排做好政策的宣传、解释和引导工作,为大学生创业开辟“绿色通道”,尽量简化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行政审批事项,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政策服务;另一方面,对于国家出台的创业政策文件,地方政府要立即作出响应,结合当地发展特色加以补充和调整,制定相应的地方创业配套政策,包括财政、工商、税务、市场准入等方面,并对大学生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有效地支持大学生创业。

2.提高创业培训精准度

政府培训部门可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线上线下、视听结合、在线考核的方式开展创业教育培训,根据学生创业特点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和考核系统,实现理论教学与创业实践的紧密结合;在对外宣传方面,要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定期向社会公开宣传创业培训计划和内容,也可以直接与高校对接和沟通,切实提升创业培训实效。另外,政府还要发挥各类创业服务机构、众创服务平台的作用,建立一批针对性强、服务效率高的创业见习基地和创业技能实训基地,为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创业实训平台,打造一批运行模式先进、配套设施完善、服务环境优质、影响力和带动力强的创新创业示范中心,促进大学生创业的交流和学习,不断提高创业成功率。

3.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力度

国家及地方政府应当在市场准入、资金筹措和税收等方面对创业大学生进行政策上的倾斜,通过降低企业登记门槛,落实有关收费减免政策,给予创业培训补贴、一次性创业资助、租金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创业带动就业补贴、优秀创业项目资助、创业孵化补贴等措施,鼓励并扶持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例如温州市政府从大学生创业实际入手,综合考虑地区市场需求、资本状况、高校财政等因素,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结合种子基金、风险投资和竞赛奖励等模式,引导企业、民间、高校等主体参与创业资金支持建设。[4]

(二) 创业教育支持体系建设: 强化高校主体教育功能

高校作为创新创业工作的阵地前沿,在支持大学生创业方面担负着重大使命。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办学实际和特色,有效发挥教务处、校团委、学生处等相关部门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职能,使之形成合力,助推“双创”工作的顺利开展。

1.推进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化建设

国外十分重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化建设,早在2006年,英国190万大学生中参与创业教学的学生就已经达到13万人,占学生数的7%。例如,重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在校生近26万人,每个学生都在学习与创业相关的课程。[5]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第一课堂的主阵地,从学校定位及创业教育的本质出发,推进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化建设,做好顶层设计。一是结合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系统性设计课程方案,设置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和置换,确保创业教育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二是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年级、学科背景等的不同为不同层次学生开设“双创”课程,并开设一定量的选修课供学生自选,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三是开展“双创”信息化教育,利用MOOC教学及时为学生推送最高端、最前沿的双创资源,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创业灵感。

2.加强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培养

一是引导“双创”型教师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能因为没有创业经验而不参与创业教育和服务,高校教师在创业教育中主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教育引导、整合资源和搭建平台服务,扮演的是引导者、陪伴着和服务者的角色;二是组建一批素质高的“双创”教师队伍,选派他们定期参加“双创”方面的培训、研讨、科技成果展、国外教育学习等,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国家政策离岗创新创业,切实提高教师在此方面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三是创建和维护好校外导师库,做好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的遴选和推荐工作,定期邀请其开设与创业教育相关的讲座或开展技能培训工作;四是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评估奖励机制,[6]对在“双创”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并在职称评聘工作中给予一定的倾斜,最大限度地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者的热情和积极性。endprint

3.开展辅助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辅助性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在第一课堂外开展的其他形式的創新创业教育活动,其主要有三类:一是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咨询和服务的讲座报告、创业沙龙、咨询活动等事务性活动;二是以“创青春”“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为主的各类赛事;三是大学生创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等实践性创业教学。这三种模式能有效地将理论化为实践,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加强创业实践训练。当前,部分高校已经创建了创新创业学院,为大学生“双创”教育提供一条龙服务,从政策上、经费上提供支持和保障,并且可以通过专门的组织机构来帮助学生寻找更多适合大学生创业的实训机会,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系统化支持,为创业竞赛中的优秀项目提供创业共享资源。

(三)社会服务支持体系建设: 拓展创业社会支持网络

在当前的“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除了政府和高校推动之外,还需要强大的社会资源来支撑,尤其是在项目扶持、创业实践、风险投资和信息服务方面,急需拓展创业社会支持网络。

1.开启校企合作模式

在“双创”课程体系设置中,高校应积极邀请企业高管及经验丰富的创业人员参与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定期在校园举办创业讲座,并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活动。[7]譬如创业课程中可以设置固定课时由企业人员讲述团队理念、市场前沿、创业技能等,建立师生QQ群、微信群,采取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模式。在实践环节,高校可以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学校情况,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一方面邀请企业在校内投资建设实训室,模拟真实企业的创业环境,让学生接触专业范围内的创业流程;另一方面组织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定期走进企业观摩学习,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2.探索公益创业支持模式

公益创业是近年来在全球迅速兴起的一种全新创业理念与商业模式,同时具有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主要在社会公正、环境保护、社区发展等方面开展非营利性的创业活动。当前,大学生已成为中国公益创业活动的主体,

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强社的爱心超市、家教教员招募、I share 创业帮扶平台等已成为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品牌。近年来,政府和高校也在积极推动大学生公益创业,引导青年参与社会治理。政府应鼓励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知名企业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向大学生们提供种子基金,帮助他们开展公益创业,利用变革的新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并且在为全社会创造效益的过程中,引用商业经营模式产生积极效益,培育更多的公益创造者,实现公益多元化。

3.完善大学生创业信息融合平台

大学生创业信息平台主要是为创业大学生、投资人及高校提供创业、投资的相关信息,也可以成为大学生相互探讨、相互借鉴的学习平台。该平台一方面畅通了创业者和投资者的信息渠道,让他们各取所需,另一方面可以为初创者提供投资融资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和技术支持等。另外,该平台还可以通过提供一站式注册、财务、物流等服务,吸引社会上的闲置民间资本参与投资,这一方式符合创业融资机制和市场化的投资运行机制,还可以满足初创大学生的融资需要。

(四)创业人文支持体系建设: 挖掘人文情感支持资源

中国的创新创业尚属萌芽阶段,还没有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固有的“学而优则仕”“官本位”思想影响着中国青年的创新创业之路,因此,营造大学生创业的人文情感支持氛围势在必行。

1.改变大学生盲目创业、畏惧创业的心态,努力营造宽容失败的氛围

英国大学生很热心创业,首要因素在于其国家的创业氛围浓厚,他们大都受过创业启蒙教育,对创业并不生疏,也就没有那么多的畏惧感。因此,政府要从根本上引导大学生和社会群体理性看待大学生创业。一方面要积极推行高校创业普及教育,构建相对成熟的大学生创业教学体系,使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建立基本的认知,改变盲目创业和畏惧创业的心态;另一方面需要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包容和理解,社会、家庭要对大学生创业适时给予关心和鼓励,对创业失败营造一种宽容失败、越挫越勇的包容氛围。这种氛围的营造对于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

2.拓展网络媒体功能,搭建宣传平台,促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推广

媒体作为现代社会的传播主体,应当从大学生的发展以及当前的现状着手,客观地剖析大学生创业中的困难,多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势发挥上进行宣传报道,从提升大学生综合实力方面宣传创业。除此之外,媒体还可以进一步拓展网络媒介功能,吸引地方政府发挥资源优势,如地方政府对大学生的创业培训、补贴发放、大赛基金申报等信息,一般只出现在官方网站和新闻报纸上,而这些新闻媒体大学生接触机会较少,因此,新闻媒体的宣传要与时俱进,通过微博、微信等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推广,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创业朋辈支持体系建设: 拓宽朋辈间的创业互助渠道

近年来,朋辈互助创业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朋辈间相近的价值观念、经验、生活方式对于解决大学生创业中的问题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朋辈互助创业模式不同于普通的朋辈心理辅导,它既要考虑朋辈互助模式的构建,包括机构、渠道和心理的互助,也要考虑朋辈互助控制体系的构建。[8]

1.成立大学生创业联盟

大学生创业联盟借助一定的场所,供青年创业者们学习、交流、开展合作,最终实现共赢。该机构虽类似于创客空间,但是门槛比创客空间低,所有有兴趣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利用朋辈群体的相互信任、信息沟通的真实性和教育感染的无形性,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念的影响、渗透与传播。

2.组建朋辈辅导团队

高校的校友资源是朋辈沟通的主要来源,校友会可以帮助创业大学生找到相应的校友信息资源,通过进一步遴选与沟通,最终组建成朋辈辅导团队。该团队可以定期以创业沙龙、主题探讨或讲座形式,为创客们提供投资融资、技术支持、法律事务、政策咨询等全面的服务与指导。这种模式是减少大学生资金成本、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另一种隐性途径。endprint

3.建立朋辈心理互助模式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朋辈间的互助可以有效地规避创业陷井,以避免重蹈覆辙。在遇到创业的低谷期时,朋辈之间的心理互助模式又可以很好地帮助初创者早日调整好心态,积极走出困境,迎难而上。

4.搭建朋辈互助网络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资源来寻找商机和合作伙伴。朋辈间有相近的学习经历和思维方式,彼此更容易信任,可以成为战略合作的首选伙伴,同时,互联网还能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实现资源共享。例如,可邀请朋辈专家开设线上的创业讲座、项目咨询和业务指导等,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及时有效地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杰弗里·蒂蒙斯.战略与商业机会[M].周伟民,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56.

[2] 杨邦勇.大学生创业支持系统的构建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10):544549.

[3] 孙蕾.试论大学生创业综合支持体系的建立[J].继续教育研究,2015(7):2325.

[4] 黄兆信,赵国靖,曾纪瑞.创业大学生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以温州高校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5761.

[5] 麦可思研究院.英国高校怎样做创新创业教育[EB/OL].(20151216)[20170616].http://edu.qq.com/a/20151216/058964.htm.

[6] 刘有升,陈笃彬.基于DEA的高校创业教育效率评价[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107.

[7] 高群,王小慧.创新双螺旋视角下的高校创客教育模式[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93.

[8] 邵鴦凤.朋辈群体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探析[J].才智,2016(13):180181.

责任编辑:赵玲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upport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YANG Min

(College of Science, Jimei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21, China)

Abstract: Recent years has seen remarkable results in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undertaking.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constraints like dysfunctional entrepreneurship policies, unsystematic talent cultivation, and insufficient social support, etc.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 how to build a support system for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a realistic subject to be solved currently. The government, universities, society, enterprise and college students are important parts of the entrepreneurial support system. The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entrepreneurial support system is to further give full play to the governments leading role,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egrate social resources, mine humanities and emotional support, and expand channels of peer support, et al.

Key words: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support system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万众创新大众创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学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贵州省下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意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政府正确引导,精准帮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角下的广西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